地質調查預算與財務管理研究

時間:2022-12-25 09:38:32

導語:地質調查預算與財務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調查預算與財務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地質調查預算財務管理體系研究建設的現狀和相關成果,圍繞“適應國家部門預算改革”“完善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與政府采購相銜接的工作機制”“預算執行管理機制”“把績效管理融入到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事前有目標、事中有監控、事后有評價、結果要應用的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系統構建預算管理制度體系”進行了思考及若干趨勢分析和判斷。

關鍵詞:地質調查;預算管理;財務管理

為緩解我國當前日益突出的資源環境約束問題,2011年10月,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對我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經費由原來的每年約8億元,上升到現在每年約70億元,參與地質調查工作的隊伍、人員也在不斷增長。為更好地組織實施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方案,提高地質調查工作預算財務管理效率。在此背景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地質調查財務管理與運行機制研究與地質調查項目預算與財務管理支撐體系建設。本文總結了地質調查項目預算與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地質調查項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項目研究內容

1)地質調查財務管理與運行機制關鍵問題研究。主要包括部門預算管理與地質調查項目預算管理研究[1]、地質調查項目管理發展趨勢研究、人均飽和貨幣工作量研究[2]、地質調查項目績效考評研究[3]、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野外差旅費管理內控體系試點研究[4]、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競爭性承擔單位預算財務管理機制研究[5]、部門預算績效考評研究[6]、所屬隊伍單位內部控制應用研究[7]等專題。2)數據庫及其管理信息系統研建[8]、維護完善、推廣應用和數據積累[9]。主要包括:頂層設計、整體架構、模型構建;維護完善和推廣應用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預算管理子系統,研建、維護完善和推廣應用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預算管理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局基本建設項目數據庫、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年度決算數據庫與管理系統、項目經費支出信息系統等專題。

2項目研究思路

2.1理論架構1)以中國地質調查局預算財務管理的相關需求和面臨的問題解決為驅動動力,采用追蹤式研究模式。初步形成了“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的經濟管理研究理念———從“組織、制度、文化、機制”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整體架構。2)跟蹤研究現行預算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及其運行機制。以部門預算為龍頭的預算編制體系、國庫中支付為龍頭的預算執行體系、績效評價為龍頭的監督體系等三個體系的相互關聯和作用為研究立足點,梳理審計反映出的相關問題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執行方面的相關問題。以關鍵問題為抓手,構建了項目管理、預算管理、決算管理、資產管理和績效管理的預算財務管理協同矩陣和以內部控制管理為核心的項目管理、預算管理、決算管理、資產管理和績效管理等管理要素齒輪咬合聯動模型,力爭實現整個信息體系的完整性、靈活性、綜合性和易用性。2.2信息技術1)系統研建開展頂層設計,分步推進。注重基礎數據積累和學術共同體建設。充分發揮各類數據、管理系統和專業人員作用,實現相應管理需求,基本實現服務定制化及數據持續跟蹤更新及其系統功能完善、更新、集成。2)借力地質信息技術實驗研究平臺,順應地質調查信息化發展趨勢,基于地質調查生產指揮調度平臺,尋找中國地質調查局業務系統整體定位,以期各系統可持續應用和不斷優化。3)經濟管理數據庫建設和信息系統跟蹤維護完善和推廣應用過程中,采用SuperMap等GIS平臺、Oracle數據庫與多層B/S結構,以及SilverLight獨立存儲技術等信息技術,基本實現管理服務定制化,可確保地質調查項目預算財務工作各關鍵管理環節協調、各系統功能協同。2.3應用模式系統采取“全國-大區-省級”三級應用模式,基于“一盤棋”的信息整合與共享模式,實現了系統與部署業務的深度融合,支持了地質調查工作的多層次部署、中央地方統籌部署和預算財務管理,基本覆蓋地質調查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生命周期。1)縱向上多級協同應用。系統在縱向上實現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業務部室、區調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部分地勘單位的一體化的多級部署、預算財務管理平臺。實現地質調查工作中央、地方的統籌部署和預算財務管理。2)把好工作部署、預算財務管理源頭關。以年度項目立項管控項目預算、立項論證及后期的財務管理等,做好地質工作部署、項目預算財務管理源頭。3)完善系統安全管理和數據備份機制。系統在設計上提供多種手段保證系統安全運行,如系統單點統一認證登陸、適中的用戶權限分配、數據版本管理及多種備份還原方式等,有利地保證了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3研究及建設成果

經過多年努力,依托“地質調查財務管理與運行機制研究”“地質調查項目預算與財務管理支撐體系建設”,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研建了“地質調查項目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等7個數據庫及其管理信息系統,形成了系列信息產品,取得了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持續參與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預算管理模式創新、預算權責配置調整與地質調查運行機制相適應的預算體系構建等實踐活動。研發的《中國地質調查局預算執行系統》《地質調查項目預算管理系統》《地質調查項目決算管理系統》等管理信息系統為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部門預算管理和地質調查專項經費預算財務管理提供了快捷、有效服務,為地質調查項目預算財務管理規范化提供制度供給。構建的預算財務管理協同矩陣、齒輪咬合聯動模型,優化了地質調查項目管理和經濟管理流程和機制,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建立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系統數據量已達到500GB,覆蓋全國陸地面積,應用領先于全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規劃部署及其預算財務管理,涉及基礎地質、地質礦產、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下水等多個領域和各類型的地質調查項目承擔單位。通過項目研究,建設了地質調查規劃部署、預算管理相關數據庫。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數據。1)2012~2015年度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部署項目數據。2012~2015年度形成576個計劃項目(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分別為146個、134個、144個、152個)、9893個工作項目信息(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分別為2417個、2579個、2687個、2210個);涉及經費326億元(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分別為58億元、62億元、70億元、74億元、62億元);同時,各年度的面積性工作也采集了位置坐標,形成了圖形庫。2)單位數據,即承擔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項目的有關單位信息,包括單位名稱、簡稱、行政區域等。主要涉及737家實施單位和承擔單位。3)專家數據,即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地質調查領域的相關專家的姓名、專業、職稱等信息。目前已統計有技術專家2324人和預算專家224人。4)預算員數據,覆蓋1999~2015年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培養的預算員相關資料。隨著地質調查工作的不斷深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工作量投入由原來的每年約10億元,上升到每年60多億元。2012~2015年,涉及576個計劃項目、9893個工作項目。參與地質調查工作的隊伍、人員也在不斷增長。通過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應用了信息化的工作手段,提高了地質工作部署、預算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經濟效益明顯。

4結語

2015年前,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力推動信息化工作,提升了管理工作效率,規范了管理業務流程,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已經建有20余個業務管理應用系統,如:項目部署、項目運行監管、項目預算、預算執行、經費驗收、項目決算、裝備資產管理、績效管理、生產調度指揮系統等應用系統。2016~2018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了啟動新的項目運行與管理機制,通過現有系統的升級或重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地質工作業務管理支撐體系,推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地質調查業務管理、財務監督、輔助決策支持的全面深度融合。創新了地質調查管理+互聯網工作模式,實現了信息技術在地質調查業務管理方面的應用創新。當下,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要切實履行職責,全面提升對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系統治理的科學水平,需要有全新的理論體系作指導,需要有強大的全流程技術體系和信息化手段作后盾和支撐。經濟管理業務系統面臨新的任務,與“地質云2.0”的有機集成勢在必行。

作者:羅曉玲 吳曉紅 宋越 宋芳云 孟超 單位: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2.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 3.中化地質礦山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