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戰略背景下康養旅游的建構
時間:2022-05-16 11:38:01
導語:旅游戰略背景下康養旅游的建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康養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新業態,是旅游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平涼市具有優越的資源條件、環境條件和市場條件,特別適合發展康養旅游產業。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平涼市康養旅游發展的產業優勢,并根據其自身的優勢特點,以全域旅游戰略為基礎支撐,構建了一套立體的康養旅游結構體系,對發展平涼市康養旅游產業意義深遠。
關鍵詞:康養旅游;全域旅游;新業態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壓力不斷的增大,人們的身心健康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這就使人們對健康和保健產生了密切關注。養生保健行業隨之迅速發展,城市中出現了大量的健身俱樂部、醫療保健中心、康體中心以及理療中心,但是,城市中的養生保健場所無法讓顧客體驗到高品質的健康養生感受。因此,人們更加喜歡通過參加養生旅游活動,去自然風光優美、山水秀麗、空氣清新、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旅游地,在游覽美景的同時也放松了自己的身心,能夠獲得一種高品質的健康養生感受,康養旅游產業就是順應這種潮流而產生出現的。平涼市具有優越的資源條件、環境條件和市場條件,特別適合發展康養旅游產業。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平涼市康養旅游發展的產業優勢,并根據其自身的優勢特點,以全域旅游戰略為基礎支撐,構建了一套立體的康養旅游結構體系,以便為本省該領域實踐發展和理論研究提供借鑒。
1平涼市康養旅游發展的優勢分析
1.1自然環境優勢,平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生態良好、資源多樣,空氣質量好、負氧離子多,年平均氣溫8.5℃,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10余處,森立覆蓋率33.4%,宜居宜游宜業,以平涼市為中心的隴東南5市被國家旅游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平涼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指定養生宜居城市”,是西北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1.2文化資源優勢,平涼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早在3000多年前,周先祖就在涇河流域創造了比較先進的農耕文化。境內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7個,古遺址1777處,館藏文物20455套(4544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22套,有西王母信俗、華亭曲子戲、莊浪高臺等國家和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產29項。出土的佛舍利金銀棺、西周青銅器和南宋貨幣銀盒子等文物,被譽為“中華之最”,涇川縣相繼3次出土佛舍利,被譽為“華夏佛寶圣地”。平涼歷史文化悠久,有著豐富的源頭文化資源,這些源頭文化蘊含了深刻的養生哲學理念,是人類起源較早的養生思想。例如崆峒山道家養生文化、涇川西王母長壽養生文化和大云寺佛教養生文化、靈臺皇甫謐中醫針灸養生文化,還有根植于這方土地的農耕養生文化和民俗養生文化等。豐富的養生文化是平涼康養旅游中最大的特色和亮點,為平涼發展康養旅游產業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條件。
1.3產業優勢,平涼市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到2017年底,全市有歷史人文、自然景觀100多處,有1個5A級旅游景區,6個4A級旅游景區,7個3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春可游玩,夏可避暑,秋可品果,冬可賞雪的四季旅游精品線路。全市星級賓館22家,其中四星級4家、三星級11家,床位3450張,規模較大的社會賓館450家,床位2.6萬多張,旅行社28家,導游190人,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8萬人,日接待能力可達到2萬人以上,能夠滿足各類游客的需求。2017年全市接待各類游客195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9.57億元,位居全甘肅省第五位,2017年平涼旅游綜合收入首次突破了百億元;2018年1月份—10月份,全市接待各類游客1970.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4.84億元。
2平涼市康養旅游產業體系的建構
平涼市的養生體系比較齊全,立體結構更加的完整。從道教養心、養性、養神的哲學體系,到皇甫謐針灸與中醫藥的醫療康養體系,再到崆峒武術的健身體系,再到溫泉養生體系,最后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體系,將其整體打造成為一個立體的、完整的康養結構體系。目前,就單個體系而言,平涼市做得相對不錯,但是對于將整套體系打造成完整的產業鏈和服務鏈來說,做得并不好。因此,平涼市要加快將立體的康養結構體系打造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品鏈,盡快孵化出可以為游客和市場直接提供服務的產業和產品體系,
2.1康養旅游體系的核心,平涼市康養旅游體系的核心為:(1)道教養生。崆峒山道教養生文化歷史悠久,主張“養身”與“養心”相結合,在確保人體各機能正常運行的同時,優化人們的情緒和精神狀態,促使身體與心靈相統一,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已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中醫養生。平涼地區具有非常適宜中草藥種植的自然條件,以關山林緣高寒陰濕區、西北部干旱丘陵區和中南部土石山林區三大中藥材種植區域為中心,主要種植獨活、大黃、半夏、黨參、黃芪、丹參、甘草、冬花、貝母、板藍根、柴胡等中藥材。同時,平涼還是世界針灸鼻祖—皇甫謐的故鄉,是中醫針灸學的發源地,把皇甫謐養生文化作為平涼中醫養生旅游的基礎文化,具有可行性。
2.2康養旅游體系的重心,平涼市康養旅游體系的重心為:(1)武術養生。崆峒武術以道教文化為根基,以強身健體為宗旨,注重吐納養生和實打實拿,經常練習崆峒武術可以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抵抗力,改善腸胃功能,從而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2)溫泉養生。平涼市涇川縣溫泉資源豐富,目前探明天然溫泉5處,已開發利用1處,日出水量1900m³,常年恒溫38.2℃,屬富含活性微量元素氟離子重碳酸鈉型醫用泉水,素有“東有嶗山水,西有王母泉”“西有涇川王母泉、東有臨潼貴妃池”的美稱,具有十分理想的養生和理療作用。(3)農業養生。平涼地區盛產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素有“隴東糧倉”的美稱,是全省綠色畜牧業和優質果品雙基地,其中蘋果、山藥和牛肉等特色農畜產品聲名遠揚。平涼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農畜產品,這就為平涼市開展鄉村休閑養生旅游和綠色生態的農業養生旅游奠定了物質基礎。
3全域旅游戰略是康養旅游體系的基礎支撐
平涼市旅游產業應以全域旅游來統籌,平涼各縣區的旅游整合度相對較高,具備形成整個平涼市全域旅游的體系條件。從空間上來看,從東部的涇川縣到西部的靜寧縣,是黃土高原上重要的節點,資源結構相互組合,搭配合理,有利于傳統養生體系與現在養生文化的融合發展。平涼市的全域旅游不應局限于一縣一區,要加大各縣區的旅游資源整合程度,擴大地域范圍,在整個平涼市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同時,在此框架下各縣區應做好規劃,由市場進行引領和整合,提高養生平涼的整合程度和整體水平。全域旅游需要串點成線,串線成面,產生集群效應。結合平涼市旅游資源的實際,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理念,以崆峒山大景區為龍頭,關山大景區、大云寺—王母宮大景區為兩翼,八大景區為支撐,培育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完善旅游交通網絡,實現平涼旅游景點全覆蓋,形成市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4結論、局限與展望
4.1研究結論,本文是通過全域旅游戰略來實現平涼市康養旅游體系的完整和貫通,而全域旅游戰略則又是通過以崆峒山大景區為龍頭,關山大景區、大云寺—王母宮大景區為兩翼,八大景區為支撐,完善旅游交通網絡,覆蓋全部旅游景點來實現的。因此,全域旅游戰略則是康養旅游體系的基礎支撐和有力保障,康養旅游體系是平涼市旅游產業發展的靈魂和主體,
4.2研究局限與展望,本文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一是對平涼市康養旅游產業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主觀性較大。在后續的工作中,要將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對旅游業方面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二是調查問卷的數量相對偏少,發放時間相對來說較集中,這就可能會導致收集到的數據資料代表性不足。未來研究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化分析結合起來,深入理解康養旅游行為研究的全貌,勾勒出該領域的未來趨勢。
參考文獻
[1]PanTJ,ChenWC.Chinesemedicaltourists—TheirperceptionsofTaiwan[J].TourismManagement,2014.
[2]RokniL,AvciT,ParkSH.Barriersofdevelopingmedicaltourisminadestination:AcaseofSouthKorea[J].IranianJournalofPublicHealth,2017.
[3]OheY,IkeiH,SongC,etal.Evaluatingtherelaxationeffectsofemergingforest-therapytourism: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J].TourismManagement,2017.
[4]任宣羽.康養旅游:內涵解析與發展路徑[J].旅游學刊,2016(11).
[5]謝曉紅,郭倩,吳玉鳴.我國區域性特色小鎮康養旅游模式探究[J].生態經濟,2018,34(9).
[6]崔勇前.城鄉融合戰略視野下鄉村養生度假型旅游的發展取向與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2018(5).
[7]劉慶余,弭寧.全域旅游視野下健康養生旅游發展對策[J].旅游學刊,2016(11).
[8]豐曉旭,夏杰長.中國全域旅游發展水平評價及其空間特征[J].經濟地理,2018(4).
作者: 閆海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 上一篇:公路建設生態環境論文
-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設后管理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