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撤銷權與民法債權比較
時間:2022-01-24 09:36:43
導語:破產撤銷權與民法債權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商法的基本原則,要求相對人善意、沒有欺騙和欺詐。但惡意和欺詐行為總是屢見不鮮,撤銷權此時應運而生。撤銷權作為我國民商法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總是學者討論的熱點,筆者就破產法中的撤銷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作對比,分析它們的異同之處,并思考將產生的系列問題。
關鍵詞:破產法撤銷權;債權撤銷權;清償;轉讓
一、破產法中的撤銷權概述
法律規定,能在破產程序中予以撤銷的行為,依據《破產法》第31、32條規定,該權利適用范圍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無償轉讓行為。(二)通過顯然不正常的售價變賣財產的。(三)為先前并無附上擔保權的債務附上擔保。(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五)拋棄債權的行為。(六)法律上,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的6個月內,債務人在符合破產條件后依舊向少數債權單獨償債,在此種情況下,若個別清償可以使債務人財產得到增加的,破產管理人應要求法院對此種不當行為進行撤銷。
二、民法中債權人撤銷權概述
與之相對應的是民法中的債權人撤銷權。《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1]民法中的債權人的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的一系列不當行為,妨害到債權人的相關利益,法律賦予債權人有向法院請求撤銷該債務人之前所作出的不當行為的權利。
三、破產法中撤銷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二者相似之處
第一,兩者立法本意相同。破產法中撤銷權,同《合同法》里的債權人撤銷權本質相近,它們都是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而誕生;挽救債權人的權益,追回之前行為人所為的客觀不合理權益。如此看來,破產撤銷權根源于民法中的債權人撤銷權,前者是后者在破產程序中的擴張。第二,行使權利的方式相同。兩者都需要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第三,行為人的手段大體相近。債務人的無償轉讓或贈與、通過明顯不合理的價格轉讓破產財產的、拋棄債權的行為此三種行為在破產法撤銷權與民法中債權人撤銷權中都有所體現,這幾類行為是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逃避債務的行為,立法者顯然都有考慮到。第四,成立撤銷權都需滿足一定的時間條件。行使兩種撤銷權都需要滿足債務人先前作為時一定的時間要件:如破產法中是處理破產請求前1年之間;而債權人撤銷權則是要求債務人的作為要晚于該債權成立。
四、破產法中撤銷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二者不同之處
第一,行使撤銷權時兩者要求滿足的前提有差別。民事中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只要求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而破產法中撤銷權除了要滿足民事中的要素外,還必須把破產程序開始作要件。若破產程序還未開始,也就沒有所謂的破產管理人,其自然也就無法向法院提出基于保護破產財產而提出的撤銷申請。第二,行使撤銷權的主體不一。民法中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主體是債權人,撤銷損害自己債權的債務人的不當行為;而破產法撤銷權行使的主體則是破產管理人,目的是撤銷先前債務人的相關侵害破產財產的行為。[2]第三,行為人的主觀目的有異。債權人撤銷權要求行為人滿足主觀惡意性;破產程序中的撤銷權則不以行為人行為時所具有鮮明的主觀惡意為條件,行為人往往不具有侵害他人權益的目的,更傾向于回復至錯誤決定之前的狀態。[3]第四,不當行為人的行為發生的時間不一樣。民法中債權人撤銷權要求該可撤銷的行為必須晚于債權確立,也就是說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必須是明顯的;至于破產撤銷權的里的可撤銷事由應當在受理破產申請前的1年內,故兩者撤銷事由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第五,權利行使的時效不同。在《合同法》七十五條中,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有效期受到雙重除斥期間限制,即債權人明知或應知可撤行為之日起1年之內,最晚也應當在行為人的行為出現之日起五年內行使撤銷權,否則該撤銷權因除斥期間的經過而消滅;而在《破產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中,破產管理人行使破產撤銷權的時效為破產程序終結后兩年內。
五、結語
破產程序中的管理人撤銷權與民法債權人撤銷權同屬于法學類撤銷權大類。從最初產生一開始,破產撤銷權從民事中債權人的撤銷權逐漸分離出來,漸漸演變為自己的一套法律體系,現如今已經成為商法學破產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的,破產程序中撤銷權依附于破產制度,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將流失的破產財產找回,然后再統一由管理人進行破產分配,而民法債權人撤銷權則主要為了保護少部分債權人的權利。目前的破產撤銷權立法雖已較為完善,但仍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債務人規避法律的行為。筆者大膽提議立法者設立一套先前轉移財產審查制度,例如在企業處于有破產傾向的時期,禁止企業進行大資產轉移制度,若一定要轉移則必須提供物權擔保等相關制度。
[參考文獻]
[1]王利明,楊立新,王軼,程嘯.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2]孫陽升,李楊.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制度辨析研究[J].法制博覽,2015(2上).
[3]郝麗娜.破產撤銷權與民法撤銷權之辨析[J].法制與社會,2009(7下).
作者:呂若望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低碳經濟鋼鐵企業發展分析
- 下一篇:淺談企業并購對債權價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