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24 08:29:32

導語: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在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除了相關技術支撐之外,還需構建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從而為規范和約束區域水土保持監測行為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對于遼寧省朝陽市而言,順利實施和推進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首要任務是構建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實現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化以及科學化和標準化。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完善,遼寧省朝陽市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但相關技術體系隨著社會發展需不斷優化和完善。基于此,文章將主要針對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任務展開分析。

關鍵詞: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任務

一般而言,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主要分為國家級的制度法律、法規和地方性的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章制度等。尤其是在新形勢下,對于遼寧省朝陽市而言,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主要涵蓋綜合性管理及監測網絡行業信息系統建設以及動態管理、水土流失災害性風險預測、監測數據處理等不同方面的內容。水土保持監測主要是按照上述相關制度法律及規范性文件等,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的技術手段,對區域水土流失數量和強度及影響范圍和危害以及防治成效等進行動態監測和評估。只有對區域水土流失風險進行預防監督和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和科學分析,才能通過監測結果客觀反映朝陽市水土流失現狀及具體成因[1]。

1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總體架構

盡管早在20世紀20年代,遼寧省就開始重點對區域河道徑流泥沙總量進行調查與測驗分析,但關于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的構建,卻是以20世紀90年代國家頒布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為起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對于遼寧省朝陽市而言,已初步構建起了相對完善的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制度框架體系。一般根據監測制度體系管轄和約束規范的區域不同,可將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劃分為3個不同層次:1)第1層次是國家和地方法律層面的水土保持監測制度法規。這一法律、法規不僅具有嚴格性,而且具有綱領性和示范性以及強制性和原則性等特點。2)第2層次是遼寧省省內的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等規范性文件。其主要是對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的完善和進一步細化與補充。這一規范具有區域性以及可操作性和程序性等特點。3)第3層次是針對朝陽市區域內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制定和實施的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通過對區域水土保持相關監測技術流程進行約束和規范,以此為技術人員對朝陽市水土流失監測技術實施提供制度化和標準化依據。

2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成果

2.1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中的法律法規建設

在朝陽市水土保持法實施過程中,主要依照國家于20世紀90年代頒布和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進行執行。全文共七章60個章節,其詳細從4個不同方面,就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的相關內容和流程進行了規范性描述。1)在新《水土保持法》中,就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明確規范和說明[1]。該法律指出,“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遼寧省朝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益性事業。因此,對其進行規范和完善,能夠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工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在此過程中,通過進一步明確朝陽市水土流失的重要治理區和預防區,通過在地方重點水土保持區域實施責任獎懲考核機制和目標責任制,能將該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一步定量化以及任務化和指標化及規范化,從而促進地方各級管理部門積極落實相應的水土保持責任。在此基礎上,在新《水土保持法》中,還對相關水土流失的法律責任和具體條款進行了說明,進一步為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提供了執法參考依據。3)在新《水土保持法》中,就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行了公告。新《水土保持法》明確要求,“在區域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要對區域水土流失相關數據進行調查和統計,從而對區域水土流失現狀進行動態化管理和監測”。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結合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數據結果,對區域水土流失面積和成因以及具體分布、危害性及防治措施等進行定期公告,以及將通過社會公示方法,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區域水土保護工作中。3)遼寧省朝陽市在新《水土保持法》實施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嚴格的區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制度。在新《水土保持法》中規定,“對于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嚴重影響的生產機構和社會單位等,必須經過具有水土保持監測資質的機構對其生產實踐過程中的危害性進行數據監測統計和分析,以及結合實際監測結果,將監測情況及時上報于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并嚴格要求相關監測機構按照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數據監測分析”[2]。除此之外,新《水土保持法》對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具體實施保障經費進行了規范和規定。文件中明確指出,“各區域水土保持監測機構要嚴格規范國家和各級政府撥付的水土保持監測經費使用流程,并將其全部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范中,切實落實相關規章制度責任等,有效加強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2.2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中的規范性制度建設

1)1993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其全文6章共35條法規。該項法規主要從朝陽市水土流失預防和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流失監督等方面,對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過程中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了補充和細化。該法規、條例充分借鑒和吸取了中國不同地區近20多年的水土保持監測管理司法實踐經驗,并將經過實施證明相對成熟的法規、條例納入朝陽市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管理條例中。2)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還分為部門規章建設以及地方性法規建設。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指導和約束下,遼寧省水利局先后制定并出臺了三套與水土保持監測有關的部門管理規章制度和條例。如《遼寧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和《施工單位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管理條例》等,從而為進一步規范與完善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其中,在《遼寧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中,通過五章22條法規,分別從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的實際原則和總體方案規劃及數據監測網絡建設與管理、相關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和機構資質劃分以及水土保持數據成果管理等方面,均對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順利推進和相關制度體系的構建奠定了重要基礎[3]。目前經過不斷實踐,按照新《水土保持法》的管理要求,《遼寧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條例》已對該研究區水土保持監測相關職能部門監測資質認定等相關內容進行了進一步修訂和調整。而在《施工單位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管理條例》等規章條例中,該辦法結合遼寧省不同區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具體開展現狀,將水土保持監測機構的資質劃分為甲、乙兩個不同等級,并詳細對其從業范圍以及受理程序和審批流程及責任變更、過程監督、法律責任追究、意見征求等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規定和說明。與此同時,在此管理條例中,分別對水土保持監測單位的監測周期和社會公告頻率、監測內容、水土流失預防技術依據、水土流失監測網絡構成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除此之外,在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過程中,通過規范性文件,將該研究區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科學劃分為水土保持監測綜合管理類、監測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類以及區域水土保持動態監測管理類及區域水土流失保持災害事件調查管理類、區域水土保持工作動態監測數據分析和公告類等。

2.3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中的技術實施標準體系構建

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技術體系內涵和外延非常豐富,而且涉及范圍較廣,根據執行力不同,可將其分為“GB”(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國家標準)以及“SL”(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行業標準)和“DB”(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地方性標準)三個不同層次。在此基礎上,各地區結合地方區域發展特色與實際,還科學編制了地方性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實施標準,如《遼寧省遼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代碼編制規定》與《朝陽市山區水土流失防治單元———小流域劃分》等區域性的技術標準等,從而為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提供了技術資料指導和規范標準[4]。

3新形勢下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的任務

3.1完善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相關配套制度體系按照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和規定,遼寧省朝陽市要構建與之相配套和銜接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管理制度及監測報告制度和水土流失情況調查與評價制度等,從而形成以新《水土保持法》為核心、以各種相配套的管理方法和規章條例為補充的制度體系[5]。3.2建立健全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技術標準體系基于上述制度標準體系,對于朝陽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而言,相關職能部門要從戰略管理高度,充分認識到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建設在整個遼寧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圍繞具體實施細則與技術設備性能,構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實施體系。在制定標準時,要借鑒和吸取以往實踐中的經驗,通過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區域水土保持監測執行力[6]。3.3進一步規范朝陽市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行為在實踐研究與經驗總結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等相關行為,從而形成互補的職能管理制度,積極落實相關責任,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在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構建與實施過程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7]。3.4不斷強化對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數據成果的管理監測數據分析與管理是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首先,需要不斷設立區域水土保持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制度,通過嚴格的規范和制度流程,督促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對水土保持工作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和管控,保證數據資料收集和分析完整與準確。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報告制度,通過定期對相關監測報告進行社會公示,從而保證信息流通、監測過程及時公開,以此為遼寧省以及整個國家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提供重要決策參考數據[8]。

4結語

綜上所述,法律、法規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對具體行為客體和行為主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性以及規范性。因此,在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過程中,按照法律、法規執行力和具體管轄范圍不同,可將該研究區內的法律、法規具體細分為水土保護法以及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制度、地方性法規等幾個不同層次。以此為背景,文章針對當前遼寧省朝陽市水土保持監測制度體系構建過程中已經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梳理,從而為該區域今后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提出了具體建議,以期為地方職能管理部門政策制度與法律制度實施提供參考。

作者:顏佩風 單位:朝陽縣木頭城子水利水保工作站

參考文獻:

[1]房占敏.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4(07):144.

[2]李云生.朝陽地區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05):268,271.

[3]高素麗.遼河流域河道生態工程建設方案[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1(06):35-38.

[4]李學森.凌河流域水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36-37.

[5]楊才敏.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03):42-43.

[6]秦一博.東北黑土區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體系研究實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5):1.

[7]李干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學習貫徹《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J].中國生態文明,2015(02):10-17.

[8]徐憲立,馬克明,傅伯杰,等.植被與水土流失關系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6(09):137-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