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水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1-27 03:02:37

導語:小農水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農水項目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摘要】結合德州市小型農田水利基本現狀,針對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使用和運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按照“系統化規劃、規模化推進、高標準建設、新技術支撐、文明式發展、用水戶參與”的發展思路,進行科學有效地對策分析。

【關鍵詞】德州市;農田水利;小農水重點縣項目

2009年以來德州市11個縣(市、區)先后被確定為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德州市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按照“系統化規劃、規模化推進、高標準建設、新技術支撐、文明式發展、用水戶參與”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大改善了德州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的現狀,提高了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1基本情況

德州市位于山東西北部,總面積10356km2,耕地面積為56.67萬hm2,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334m3,不到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擁有水庫9座,蓄水能力17360萬m3;坑塘11100處,總蓄水量1.23億m3,灌排泵站1098處,裝機95.51kW;擁有農用灌溉機井130074眼;灌溉渠道144.35km,配套建筑物8093座;排水溝渠5490.75km,配套建筑物3720座。總灌溉面積51.64萬hm2,有效灌溉面積41.69萬hm2,除澇面積33.39萬hm2,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澇、農業灌溉、城市供水和水土保持工程體系。然而,建后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在使用和運行管理方面問題仍然突出,成為制約德州市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存在的問題

2.1分散種植經營與統一集中使用的矛盾

目前,可以說“責任田”與“大鍋水”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重點建設管理中的主要矛盾。一是施工中泵站、機井、管道等占地情況不一樣,結果造成有些管道、閥門井只好布置在生產路上。二是灌溉時,由于泵站提水能力較大,如果只有一戶兩戶澆地,不能按設計標準提供運行,造成很大的浪費;集中統一澆地時,個別地方出現爭搶的情況。三是管理責任心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特別是分布在田間的給水栓,個別地方損壞嚴重。

2.2運行管理有待于加強

近兩年來,雖然管理意識不斷加強,但還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各種反映運行管理不到位的熱線較多。一些地方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力,工程建好后就一交了之,沒有真正發揮其效益。

2.3群眾節水意識不強

由于農民種田,考慮的是如何高產增效省錢,小畦灌溉和給水栓連接軟管進行灌溉的情況比較少,目前輸水過程做到了節約用水,但田間灌溉的節水效果較差,田間灌溉大部分是粗放式的灌溉形式。

2.4建設主體錯位

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主體大部分是縣級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資源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與工程的使用、管理主體不相一致,造成了建管不一,存在建設、管理、使用脫節的問題。部分地方雖然在工程建成后進行了產權移交,但出現管理問題時仍要求由建設主體負責,建、管、用不統一矛盾突出。

2.5前期工作不扎實,工程建設中變更較多

個別縣項目變更較多,主要原因是前期工作不細致,在實施中存在著工程形式與當地實際情況不符、灌溉形式與群眾習慣和意愿不符等問題。

2.6多部門管理,不利于發揮規模效益

由于各部門建設標準、建設重點不一樣,各自按各自的行業要求實施,不能實現高標準農田的綜合治理。

3對策分析

3.1科學合理做好農田水利建設規劃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骨干工程,也有田間工程;既有灌溉工程,又有排澇工程;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考慮長遠,各工程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所以,為減少工程建設的盲目性,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科學合理做好工程建設規劃是前提。

3.2改革創新建設管理模式

為進一步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積極推行建管一體化建設模式。一是對于土地流轉的地方,要以農場主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建設主體,按照全縣農田水利總體規劃,做好土地流轉區域內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方案,由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理。二是對分散經營的地方,按照工程規模和受益范圍,由鄉鎮、協會、村莊等作為建設主體,對一定范圍內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調查分析,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自主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三是水利部門要加強監管。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政監管作用,確保工程項目建設科學合理且符合全縣整體規劃,工程建設質量、建設程序、施工標準符合規范要求。同時,根據有關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形式,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提出補助意見,促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

3.3積極探索工程運行管理機制

為管好、用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要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一是要明確產權。以國家投資為主興建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歸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所有,可按投資比例確定工程產權,也可根據資產收益特點,參照以下原則確定產權:以農戶自用為主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其產權歸農戶所有;受益農戶較多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已經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其產權移交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沒有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不跨村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其產權移交所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組建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跨村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其產權移交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組織。二是明確工程使用權。通過承包、租賃等形式,明確工程的使用權,落實工程的管護責任。大力推行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形式,通過維修服務公司來實現工程的日常養護和維修。三是加大運行管護經費的籌措力度。一方面加強成本核算和農業水價改革,通過灌溉水費收入來解決工程的維修養護問題,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加大補助力度,通過各級政府的投入,保證工程的長久良性運行。四是依靠地方政府管好用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各級政府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負總責,特別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必須依靠鄉鎮政府來建設好、管理好。各地縣級水利部門要密切和當地黨委、政府配合,明確地方政府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中的責任,充分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的作用,才能管好用好農田水利工程。

3.4進一步探索項目整合機制

德州市在樂陵市、禹城市進行了整合試點,下一步將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把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千億斤糧食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重點縣等項目建設統一規劃、分部門實施,切實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不搞半拉子治理工程,集中整合各部門資金,形成合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

參考文獻

[1]賈利民,李艷.創新水利投入機制促進農田水利建設.中國水利.2008(9):13.

[2]顧建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研究.工程建設與設計.2014(10):138.

[3]張虎保.淺析臨川區小農水工程建設.水利發展研究.2016(6):71.

作者:劉劍麗 單位:德州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