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08 09:54:39

導語:教育信息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信息化建設思考

1統籌規劃,完善機制,全面推進學院教育信息化

1.1統籌發展規劃,加強校園信息化頂層設計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信息技術發展為導向,以新技術、高標準、重統籌、廣思路為指導思想,以構建先進優越的數字化校園為目標,制定了學院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新校區建設進展情況,將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系統等作為重點建設內容,從管理運行、人力資金保障等方面進行規劃,加強校園信息化頂層設計。分期開展,逐步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建設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集成共享,提升系統管理和服務水平。

1.2優化體制機制,確保教育信息化順利開展

為了明確職責、加強協調,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了系、部技術服務團隊,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教學服務保障能力。為確保教育教學信息化順利開展,學校從網絡管理、資源建設、教學應用和支持服務四方面制定了各種規范、標準、制度。在網絡管理方面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及安全防護規范,保障了網絡人員、設施、管理的安全;資源建設方面制定了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規范,引領數字資源建設;教學應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支持服務方面,建設了統一的網站及網絡課程建設系統,自主開發了信息技術服務網站及應用,增強信息化支持和服務能力。

2需求帶動,深化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2.1立足職教,滿足需求,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

信息化教學支撐平臺是職業院校開展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之一。為滿足職業教育教學“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需要,學院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搭建了具有職教特色的網絡教學平臺。其一,為滿足教師面向職業的基于項目、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開展,在通用網絡教學平臺基礎上,設計搭建了基于項目的網絡教學功能模塊??蓾M足教師開展“頂崗實習、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個性化、創新性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輔助“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需求,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其二,為滿足校企溝通交互,校企共建共享資源等需要,搭建了企業在線培訓平臺,開辟了企業職工遠程學習、職業技能培訓的新空間。通過校企共建,達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效果,現有企業職工在平臺上建設了培訓資源并初步應用。

2.2宣傳激勵,逐步推動,促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

為發揮信息化教學平臺輔教、輔學的作用,學院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激勵,分階段推動實施。具體做法有:一是多方面宣傳推廣,轉變教師觀念。通過應用操作動畫、應用簡訊、課程案例等方式,對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推廣宣傳。二是廣泛開展培訓,讓師生會用,能用起來,同時做好日常技術支持,設立了專門工作人員,隨時解決應用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讓師生應用中不存在技術難點。三是針對不同教學應用及需求,開展專題研究、小范圍試用,逐步推廣。四是通過以“查”促“用”、獎勵、激勵來有效推動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常態化。通過以上方式加強了師生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2.3加強培訓,多方引導,深化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應用,學院開展了教育技術培訓、課件比賽、“微課”教學比賽、信息化教育教學研究等一系列活動,深化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職業學院以培訓為抓手,開展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培訓。形成了以網絡培訓為主,自學為輔,分層次模塊化選修的培訓模式,促進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并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多媒體課件、微課、信息化教學等比賽。教師們通過參與信息化教學比賽,提高了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和應用能力。

3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加強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3.1提升認識,規范管理,明確教學資源建設思路

教學資源對提高高職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與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非常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在資源建設中明確了以下建設思路:以教師自建為主,合作開發為輔,外部引進補充等方式建設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同時加大資源宣傳推廣力度,促進資源應用,提升教學效果。具體做法有:一是拓展資源開發途徑和方式,形成資源開發建設立體保障體系,采用教師自建、團隊開發、校司合作、外部引進等方式豐富數字資源數量、提升建設質量。二是組建資源開發建設團隊,從事資源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牽頭,吸納有興趣有能力的老師共同開發,借助企業公司的專業力量聯合開發。三是開展校內專題培訓,明確資源建設規范、技術要求和建設方法,提升教師教學資源建設能力和水平,促進校本資源開發。

3.2多方參與,通力合作,重點開發虛擬仿真實訓資源

為培養滿足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構建真實職業教育環境,學校已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在合作協議、聘書、專項協議等基礎上,與多方企業分層次合作,學院聯系企業、系部(專業)聯系站段、車間,建立了多層次合作關系。資源建設既有鐵道及城軌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的參與,又有虛擬仿真技術服務公司參與,甚至邀請重點高??蒲袌F隊的參加。建設中實施過程管理,細化工作流程,確保優質資源開發質量。通過多方參與,提升了教學資源建設的實力,為優質資源建設提供了保障?,F已建設了一大批行業特色鮮明、科學、準確、動態、前沿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及素材資源。通過資源的推廣、應用,克服了實驗實訓設備的局限,拓展了實踐教學環境,增加了學生實踐練習機會,促進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3.3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建設了動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學院作為西安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牽頭單位,與鐵道和城軌運輸企業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自2009年以來,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建成了集多媒體素材、交互式課件、行業標準化視頻、網絡課程、試題試卷、教學案例、教學文件等各類教學資源為一體,校企共享的教學資源庫。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課堂理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這些資源也在企業職工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

4緊隨發展,創新應用,以信息化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

4.1緊隨發展,開發推廣移動應用服務教育教學

職業院校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而移動學習的“片狀化”、“生動化”正好滿足了職業教育對象這一群體的特質。移動應用作為信息化教學中的新技術之一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各個方面。學校緊隨新技術發展,自主開發并推廣各種移動端應用,服務教育教學。一是建設了移動端校園網站,方便師生隨時隨地了解學院新聞動態、招生就業信息。其二,基于開源軟件開發了移動版網絡教學平臺,搭建了師生移動端教學交互新空間。其三,學校圖書館、就業中心、團委等多個部門建設了微信公眾賬號,定期向用戶推送圖文資源、校園活動、就業招聘信息等。

4.2創新應用,以信息化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

以職業教育教學需求為導向,嘗試性開發移動教育教學應用,將會豐富教育教學手段,變革職業教育模式,實現教學和信息技術上的結合。為滿足學生移動應用需求,學校進一步擴展無線網絡覆蓋面,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方便師生接入。在此基礎上,探索性開展了移動端的教學應用。例如為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考前練習及模擬測驗,學校基于移動網絡教學平臺,開發了移動版技能鑒定題庫的應用,幫助學生考前訓練,輔助了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移動應用的普及,拓展了信息化教學應用空間,提高了數字資源應用效率,以信息化手段促進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作者:張穎怡 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