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學改進與教師能力提升探討

時間:2022-05-20 10:32:30

導語:ESP教學改進與教師能力提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ESP教學改進與教師能力提升探討

[摘要]21世紀以來,高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側重點逐漸趨向于專門用途英語(esp),而非以往的一般通識英語。ESP教學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更好地將英語教學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相結合,培養出新時代所急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ESP教學能否在高校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能否應對教學環境的轉變。文章主要圍繞ESP教師隊伍中的一些不足,解決ESP教學問題的一些宏觀策略以及ESP教師的提升發展等方面展開分析,嘗試探討新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自我調整與提升思路。

[關鍵詞]ESP教學;EPS教師;角色轉換;教學效果

一、引言

作為一門英語課程,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設立是為了使學習者的特殊目的得以達成以及特定需要得到滿足。這里的特殊目的和特定需要是指學習者在大學期間學習到的英語和自己的本專業相關,并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緊密結合,為提升職業競爭力提供幫助。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眾多學者在西方ESP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開始研究和探索ESP教學,自此,ESP教學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進入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后,隨著社會各界對于復合型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各行各業對于專門領域英語的需求也進一步擴大。此時的英語更加注重其在各個行業的實用性,ESP教學符合快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市場需求。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蔡基剛指出:ESP是以應用語言學為理論基礎,結合語域、修辭、語篇、目標情景以及學習技能分析等原則形成的一門英語教學理論。其核心在于其鮮明的英語工具性、服務性和專業性,是滿足社會和個人需求的市場驅動型英語學習。伴隨著英語教學變革的持續開展,許多學者都將ESP教學作為一個關鍵的探究方向,呈現出研究深度與廣度共同發展的態勢,與之相關的理論及文獻資料開始大量涌現。部分學者指出,就長遠發展的視角而言,ESP教學將是我們國家高等院校英語教育的主要趨勢[1]。因此,為了跟上時展的腳步,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作為教學主體的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轉變思想,對教學加以重新思考及規劃,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加以完善,主動對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進行學習、鉆研及嘗試,從而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新定位,主動轉型為ESP教師[2]。

二、我國ESP教師的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我們國家在ESP教學及其研究方面收獲了一些成果,然而依舊有很多不足之處。當前,在我們國家高等院校中擔任ESP教學的教師可分為三類,具體情況如下文所述。一是畢業于英語專業從事普通英語教學的大學教師。其語言基礎知識十分豐富和扎實,而且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大量的語言教學經驗,然而他們未能對必要的專業知識做到全面掌握。盡管部分教師對課本進行了深度的鉆研,然而卻依舊難以與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趨勢相契合。由于不了解學術英語及專門用途英語教材課文相關的語言背景,在課堂中,此類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更側重于詞匯語法、句子結構,一字一句地進行翻譯及分析,一旦遇到專業知識就心生膽怯,望而生畏,不敢理直氣壯、胸有成竹地進行講解,從而致使ESP教學變為純粹的翻譯課,只是將教材中的英語翻譯為漢語。二是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專業教師。此類教師對于專業知識十分熟悉,但是寫作、閱讀及翻譯英語的能力欠佳,并未接受過正規的語言教學訓練。海歸教師在上ESP課程時即使可以做到全英文授課,但是他們的教學更側重于講授學科的專業內容,對英語語言教學的技巧及方式不夠重視,很少從語言修辭、篇章理解、語言特征等方面進行著重講解,從而導致學生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無法得到較大的突破[3],也未能有效地提高學術論文英文摘要撰寫能力和有效汲取全英文學術報告的能力。蔡基剛教授也多次指出,ESP是語言教學,不是專業知識教學。三是合作共享型的ESP教師。此類教師是在初期的試點型高校中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專業教師,經過多年的授課和反思學習后,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專業知識相對比較豐富,語言功底也較為扎實。但是此類教師相對來說極為稀缺,并不能滿足眾多高校的需求;同時此類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主要來自985、211、雙一流高校。普通高校的學生對于此類教師的授課有時也會感到不適應。由此不難發現,ESP教師還存在大量的問題,急需結合現狀打造出一支專業英語素養穩定的教師隊伍[4]。ESP英語教師是以專業內容為載體,讓學生去掌握這個領域里的知識,學習這些文本的語篇結構、修辭手段和句法特征,同時也要更加有針對性地結合各個地方高校的特色去打造ESP教師隊伍。

三、解決ESP教學問題的宏觀策略

想要將ESP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化解,就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培養有關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這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而且非常艱巨。國家有關教育部門應當開展一些戰略性的分析研究,從宏觀層面入手,將下述工作做好。(一)明確定位ESP教學。ESP教學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它是與專業內容掛鉤的語言教學。在此定位基礎之上,安排專業類專家和語言類專家共同完成對相關教學大綱的編制,并使其具有現實可操作性。教學大綱不但是ESP教學方式的具體展現,同時也是落實相關教學思想的基礎條件。它的設立及編制使得ESP教學變為一種教學方針,指導教師對某個特定專業的英語教學做出合理有效的規劃[5]。如此一來,ESP教學的目的將會更加清晰,而且更加實用。做好對ESP和EGP(通用英語)的區分,使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掌握相關專業的知識,強化其英語語言根基及專業技能,并且能夠在現實中加以靈活運用,以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二)組織專家學者開發科學實用的ESP教材。教材的編寫對于整個教學而言非常關鍵,因而在明確ESP教學大綱之后,就應當集結全國英語教育教學專家以及其他學科中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專家的力量,共同致力于ESP教材的編寫,并且要具有真實性、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致力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能夠使現實的交際互動需求得到滿足。目前在我國很多高校都有ESP相關課程,其中以商務英語和科技英語居多,但是此類英語課程更多地被稱為專業英語課程,而非專門用途英語。專門用途英語是需要把語言知識應用和專業知識汲取相融合的課程,不宜有過多的專業知識,但必須有一定的語言代表性[6]。在一段話中,學生可以找到專業詞匯的英語表達,也可以學會用哪種英語句式和修辭手法更好地表達本專業的知識。也可對國外的原版教材進行參考,再按照我們國家的現實需求作出相應的更改。在得到幾輪使用反饋意見之后再對教材進行深度優化,以使學生用英語更好地展現專業知識,以更契合未來職業的現實需要。(三)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大學教師的科研壓力都比較大,在人文社科類專業中,英語類課題研究與論文撰寫的難度又是首屈一指,加之授課任務重,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英語教師不愿意再攬“新活”,他們參與ESP教學的熱情極低,甚至還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對于此類情況,學校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蔡基剛教授認為臺灣成功大學從EGP向ESP轉型的經驗是,學校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教師們的探索熱情高。因此,領導層面應針對ESP師資培訓做出長期的規劃,并設立好具體的落實細則,提倡中短期培訓及跨學科合作培養,借助各學科的優勢及各校的辦學特色展開聯合培養。除此之外,也需要教育部與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設立長效的ESP師資培訓機制,以確保ESP教學質量。只有學校與相關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才有可能實現具有較高水平、高效率及高標準的ESP英語教學[7]。(四)注重教師培養。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變革是不是能夠獲得成功,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素質。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師擔負著促進ESP教學順利開展的艱巨任務。因此,應對ESP教學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以及素養進行強化,注重對該群體的培訓,從而使其輕松地轉變為ESP教師。從學校層面來說,要選派優秀師資赴國內外名校研究其如何成功地開展ESP教學,撰寫學習報告,并舉辦學習講座,積極研討并付諸實踐。從教師層面來說,要打破安逸狀態,尤其是中青年教師,要有居安思危意識,未雨綢繆,認識到自身的知識永遠都是不夠的只有通過不斷培訓與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也才能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

四、大學英語教師個體的自我培養與提升

有很多專家都指出,ESP應當成為我們國家高等院校英語教育的關鍵方向,這就使得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面對新的考驗[8]。DudleyEvans及St.John指出,一名真正的ESP教師應該能夠同時扮演五個角色,即合格的英語教師,合格的教學研究者,專業教師及學生的合作搭檔,合格的課程設計者及學習資料供給者,熟練掌握ESP的測試及評估者[9]。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師當前已有的知識結構還無法使復雜度較高的ESP教學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教師該怎樣找出自身的發展之路,這些都是需要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此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促進自我提升的同時完成自身的角色轉換,成為ESP教師。(一)不斷夯實自身的英語語言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基礎開展ESP和EGP教學的根本目的都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為了順利地轉變為ESP教師,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對ESP的詞匯、句式、語法、文章框架等進行良好的掌握。只有深層次地了解此類英語的詞匯知識,才可以在現實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指導。也只有對相應的句子結構、語法特點等加以全面掌握,才可以使ESP教學的順利開展得到保障。這些都屬于英語教師的基本功建設。ESP教師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將英語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二)了解專業學科的教學法了解專業學科的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ESP教學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身份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需要完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引導以及合作工作,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要從曾經的演員變成如今的導演。因此,對ESP教師而言,懂得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用非常關鍵。大學英語教師應當主動和專業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合作,更全面地理解相應專業的知識體系及教學情況,一起完成教學規劃的制訂和課程設計,并且在實踐中持續地進行嘗試及反思,從而將適用于ESP教學的方法整理出來。此外,還應當注重與行業專家的合作,對相應專業領域的最新技術及知識有所了解,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牢固的根基。(三)開展ESP教學的理論研究教學的理論研究,為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在新的教育形勢之下,大學英語教師應當牢牢抓住發展的契機,朝著復合型教師的方向努力,在對自身的專業素養進行持續提升的同時,在教學理論方面也應有所建樹。一名合格的ESP教師,不但要及時了解相應領域的專業知識、技術以及發展走向,結合學生的現實就業需要、行業的基本標準來規劃ESP課程,而且還要主動地研究與英語語言教學有關的理論、課題等,不斷學習新的思想、新的教學手段,探尋新的教學路徑,建立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從而順利地轉變自身的角色,成為一名真正的ESP教師。除此之外,還需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學習并引進成功轉型為ESP教師的經驗與理論,派教師到相關名校深造總結反思,先模仿再創新。

五、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其素養決定了教育的結果。現如今,ESP教學已然成為我們國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趨勢,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及時做出反應,主動進行自我改變,不斷學習及探索,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成功地轉型為ESP教師。當前,專業精通且英語水平較高的人才愈來愈受到勞動力市場的青睞。為了使社會的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將ESP引進高等院校已是一種客觀需要,相應的教學也已成為各大院校關注的重點,而這些都使得ESP教師必須接受更為嚴峻的考驗。但是,現如今高等院校中的ESP教師的情況并不太樂觀,無法使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因此還需要加強對ESP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其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升,從而使其在真正地將自身的角色轉變為ESP教師的同時,在教學成效方面也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丁仁侖.大學英語師資的轉型與培養[J].中國外語,2013(3):15-20.

[2]董桂君.ESP課程與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發展策略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2):105-106.

[3]谷志忠.高校ESP教學現狀剖析與應對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2010(3):25-29.

[4]李曉榮.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向ESP教師的轉型[J].教育與職業,2012(14):71-73.

[5]彭璽.ESP與大學英語教師的應對策略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5):323-324.

[6]楊楓,孫凌.關于大學英語教學ESP論的一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1-6+87+94.

[7]伍俊龍,田娜,劉紅梅.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中開展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若干問題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6(4):74-75.

[8]于丹,任冬梅,馬艷波.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對師資的要求及培養途徑[J].大學教育,2017(10):174-176.

[9]曹志紅.HowtoimprovecollegeEnglishwriting:teach⁃ers´roleincollegeEnglishwriting[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133.

作者:高盼 單位:運城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