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方法實際性和有效性

時間:2022-01-31 08:38:51

導語:鋼琴教學方法實際性和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琴教學方法實際性和有效性

社會的發展讓中國的鋼琴教學不再是少部分人才有機會學習的“空中樓閣”,鋼琴步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大眾生活中可接觸、熟悉的樂器,鋼琴教學在此基礎上得以長足發展。然而,高等藝術院校對鋼琴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也成為了現階段音樂工作者亟待探討論證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鋼琴教學的發展概況

(一)學生水平方面。隨著鋼琴教學的普及,鋼琴教育的從業人員大幅度增加,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招生比例也不斷提高。這種環境之下,造成兩方面情況:一是鋼琴教學的認可程度和投入程度的加大,拓展了受眾面,夯實了學生的音樂基礎;二是由于人數的劇增,帶來學生鋼琴水平層次不齊的現象。其中包括,由于音樂的基礎不同,從小學習鋼琴的學生通常比后期專門集訓學習鋼琴的學生演奏更靈活,機動性相對更高;還有鋼琴主修與鋼琴輔修的區別,前者的鋼琴教學環節通常更具邏輯性和系統性,后者則通常涉及到學習其他樂器以相輔相成,專業度要求更低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重視鋼琴學習的現象。不難想見,從現實角度來看,鋼琴教學所面臨的難題是因人而異,鋼琴教育者應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所遭遇的問題。(二)教學形式內容。學生作為教學的主要對象,在進行鋼琴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我學習、認識、反思的過程。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首先,教師要將學生看作獨立的學習個體,切不可單一按照口傳心授的古板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應該在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設備的條件下,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聽,看,思);其次,部分高校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鋼琴的趣味活動,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有利于鋼琴知識的傳播。但在現實中,由于鋼琴教學的專業特殊性,使其不能像其他課程那般依靠多媒體,而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更利于學生精通這門樂器。現如今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學生自主創造力的培養問題、課堂教學的多形式與教師共同合作進行教學難點的梳理等,值得相關人士思考。(三)課程設置安排。一方面,課程改革之后,高等藝術類院校在鋼琴課程的安排上,課時量有所減少,但仍存在“重技巧而輕理論”的實踐與理論脫節的尷尬局面。由于基礎理論課程安排多卻散,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的課時不配套,學生在鋼琴學習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授鋼琴的過程中更側重在演奏能力、技法的培養上,忽視了學生對鋼琴曲的情感認識和表達,音樂理論與鋼琴演奏實踐之間缺乏連貫性。這樣的課程安排讓多數學生缺乏對鋼琴藝術的職業素養,從而影響了學生對鋼琴的深層次的理解和學習。

二、鋼琴教學方法實際性研究

(一)培育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致。合格的鋼琴教學課堂該是什么樣?一場高水準的鋼琴演奏該是什么樣?筆者認為,這是“授人以漁”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排除多數鋼琴表演者的鋼琴技法、左右手觸鍵技巧都十分出色,卻偏偏在演出時表現有失水準,難以吸引聽眾。通常出現鋼琴音色斷斷續續、有氣無力,音量忽大忽小的情形。究其根本所在,這是由于彈奏者的藝術修養尚不足以表達出鋼琴曲目的感染力。而鋼琴的實際演奏中的“喜、怒、哀、樂、嗔”情感抒發,都是借物抒情,通過觸鍵、踏拍,達到古人所說的“人琴合一”的境界。鋼琴教學是對鋼琴藝術的理解和體驗,鋼琴演奏者唯有情景交融、聲情并茂地彈奏,才能使樂曲相得益彰。例如,在樂曲琴譜的處理上,依據五線譜明顯標注的休止符、停頓符外,鋼琴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根據樂曲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所表達的主旨和實際表演環境做出適當的演奏改變。比如我國鋼琴家郎朗在演奏《黃河之子》時,在北京音樂大廳的表演多了幾分沉郁頓挫,他觸鍵有力,間隙的尾音拉長,尤其在曲調的末尾加重力度,改為四分之三拍的節奏演奏,讓整個音樂廳的氛圍宛如沉溺在中華源遠流長的黃河水之中。而他在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彈奏這首曲目卻是喜慶奔放的,下指輕盈卻有力度感,增加小顫音烘托熱鬧的氛圍。根據特定的實際環境,改變彈奏的風格,這是鋼琴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教學的目的。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是一種大眾藝術,而鋼琴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懂得這門藝術,不僅會演奏這門樂器,還具備理解和鑒賞這項藝術的能力。當鋼琴教學不再局限于琴房演奏,學生能夠獨立地理解、彈奏鋼琴曲,這才是鋼琴教學方法的實際意義,它讓學生從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音樂之美,美美與共。(二)符合時代要求,滿足社會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音樂人才的要求發生著實際性的轉變。21世紀,高等院校音樂教育改革持續推進,針對高校鋼琴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更新,為滿足培育社會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不得不強化對鋼琴教師教學的管理和考評。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完成:首先在教師之間,新一代在繼承老一代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定期開設講座及公開課進行交流,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其次,嚴格制定高校鋼琴教師的評分管理,做到賞罰分明,“以人為本,德育為根”,提升鋼琴教師的業務水平。最后,鋼琴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模式的融合必不可少,比如教師在一對一傳統授課環節之前,及時建立教學平臺,分享自己的授課視頻,讓學生能夠做好課前課后的預習、鞏固。在鋼琴教學實際情形中,當傳統鋼琴教學中的反饋教學環節出現問題時,按時對問題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對樂曲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建立小組進行討論和實踐,通過討論交流,加強鋼琴教學的實際操作性。

三、鋼琴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一)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鋼琴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而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立足教材,從實際出發,面對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不同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充分體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在鋼琴教學教材的選擇與利用上,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教師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熟練彈奏《鋼琴基礎教材》的要求必須是嚴格的,掌握正確的彈奏姿勢和彈奏方法才能為后一階段的彈奏奠定基礎。而針對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選曲,增加難度。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專業水平,以及在鋼琴曲目上的偏好和特點,通過車尼爾曲目的教學,摸清學生對于鋼琴彈奏的接受能力,秉持“局部統籌,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拋棄追名逐利的心思。例如,針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天資有限的學生加強音階和弦的基礎訓練,重視對其彈奏感情的醞釀;對于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在重視其個人情緒的同時,可以建立小組,一人接一人進行輪番鋼琴表演,再讓學生自己點評、總結。值得注意的是,鋼琴小組的建立可以是流動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所處階段的具體水平及時進行調整教學,保證分層教學的有效性。(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體驗。音樂是一項表情達意的藝術,鋼琴藝術也不例外。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為例,對于缺乏海外留學經歷的普通學生,他們對于19世紀西方音樂的背景了解較少。此時,情感體驗來源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相關的電影、話劇、文獻等資料,反映出該鋼琴曲源于匈牙利民族遭受奧地利帝國統治的時代背景。一方面,可以通過朗讀對應文獻,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感受人民的悲痛和民族的不幸在音樂的節奏變化中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在時間充裕的條件下,通過自導自演話劇來展現民族的堅忍不拔與頑強不屈,讓學生能間接直觀地感受這樣的文化特質。(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提高鋼琴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增強鋼琴課堂的趣味性,能給予學生更主動學習、探索和發展的空間。在鋼琴教學活動中要保證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激發學生主動練習、求知的積極性,這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前提。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個體對作品的自我理解,讓學生用肢體語言對鋼琴作品進行表達,尊重他們的感受,給予學生自我展示、自主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音樂體悟。學生自身對鋼琴藝術源源不斷的熱愛,才是使鋼琴藝術不斷發展的動力所在。

在文章的最后,筆者想要介紹實際性和有效性兩個概念:實際性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真實情況,這是鋼琴教學面向社會的發展路向;有效性代表能夠快速達到預期的目的、作用,使得鋼琴教學深化改革而延續發展。如果說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的根基,也是美育生命力的源泉之一,那么鋼琴教學的實際性和有效性就是鋼琴藝術改革的方向標。綜上所述,鋼琴教學的確是一個高等藝術類院校值得探討和考究的問題。本文對鋼琴教學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希望鋼琴教學能夠迎來更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杜也萍.高師基礎鋼琴教學拓展中的有效性研究[J].音樂探索,2011(1).

[2]徐露.提高鋼琴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實踐與研究[J].戲劇之家,2016(16).

[3]萬桂芳.提高師范鋼琴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探[J].藝術教育,2008(10).

[4]梁仲輝.提高鋼琴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時代教育,2010(8).

[5]吳肖靜.我國鋼琴教學改革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4(13).

作者:趙颯爽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