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田徑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1-11 02:59:34
導語: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田徑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在小學田徑運動的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田徑運動雖然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是比較重要的課程,但是田徑課程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學習田徑知識,掌握田徑技能,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小學田徑;應用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含義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行動作為導向,讓學生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時候需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發揮好引導者的身份,用行動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且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聯系與區別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體育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由主導者的身份轉化為了引導者,要發揮好引導者的身份,在給學生講授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傳授技能,根據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教師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為學生創設適合他們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究;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都可以運用,讓教學活動成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參與的過程,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體地位,生硬給學生傳輸知識,學生不能對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效果就不是很好。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方法也比較單一,所以不會對知識融會貫通,也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學習目標也就不能完成。總之,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與教師充分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輕松地學習相關知識,學生的知識面也會比較廣,也會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順應新課程的變革。隨著新課程的變革,教師在課堂中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扎根太深,教師為了不耽誤教學進程,還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也沒有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學習效率非常低。行動導向教學法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教學內容和環節,讓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強身健體。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進行小學田徑教學過度注重知識的講授,采用生硬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而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讓教師解決教學困境,很好地對學生的身體進行鍛煉,讓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三)實現教學任務。小學生由于遺傳因素和生長環境不同,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是不一樣的。教師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生科學分成不同的小組,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目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四)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少主動探究知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差,也就不能有更好的創造力,而具創造力人才才是未來社會的需求。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科學引導,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五)融洽師生關系。在以往的小學田徑的教學中,教師沒有對體育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經常讓學生自己學習,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比較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師生關系不是很緊密,教學效果不是很好。而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讓教學成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還要及時聽取學生的想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往教師的教學能力比較差,教學思想也比較落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就不是很好。因此,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為學生安排更合理的教學內容。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去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也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與學生拉近距離,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有足夠的信任與尊重,增進與學生的情感。(二)增進與學生的溝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制定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有飽滿的學習熱情;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與他們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并及時了解學生的教學建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三)更新教學內容。教師要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游戲環節融入到課堂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從而鍛煉健康的體魄,樹立學生鍛煉意識,開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改進教學方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融入到課堂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飽滿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不斷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經驗,推動體育課程的變革,讓學生有比較新奇的體驗。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因子,讓學生對微課課件有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視頻,并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錄制視頻,在錄制的過程中消化知識。
參考文獻:
[1]徐超.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田徑,2019(04):50-51.
[2]陳凡凡.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8(12):83+63.
[3]劉世海.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1):138-139.
作者:姚燕菲 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海美小學
- 上一篇:游戲教學法優化投擲項目研究
- 下一篇:民族聲樂與二人傳融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