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理念下機械類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2 05:06:00

導語:立德樹人理念下機械類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德樹人理念下機械類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為完成高等本科院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人才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立德樹人”理念有效融入機械類課程教學過程勢在必行.根據機械類課程的工程性和實踐性特點,從國家、社會、專業和個人四個層面分析了如何將“立德樹人”融入機械教學設計中,并通過三個案例詳細闡述之,以完成價值引導,達到提高學生道德素養、技術水平和愛國情懷的目的.

關鍵詞:立德樹人;機械類課程;價值引導;人文素養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落實好的根本任務.在教育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中,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各科任課教師都有責任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到教學體系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近年來,機械專業學生是國家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工科中的“工科”,不僅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動手能力,學生的愛國情懷、職業道德、人文價值觀、奉獻精神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對于機械專業學生來說也顯得尤為重要[2].因此,機械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勢在必行.機械類課程教學以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主要進行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和自動化控制的專業課學習.依據當代機械工程師、機械設計師、機械工藝師的基本素質要求[3],需要培養進行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及設備的自動化控制以及生產組織管理能力的實用性人才.“立德樹人”作為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聚焦社會發展、聚焦三觀塑造、聚焦家國情懷,將本科生的人文素養、愛國情懷和道德素質融入到機械專業的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并使所培養的人才具備較好的團隊精神和人文素養,完成復合應用型人才的素質培養.以此形成集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于一體的育人平臺.在分析立德樹人在機械類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基礎上,詳細地闡述了立德樹人教學的具體實現過程和實施步驟,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本科生道德素養和愛國情懷的目的[4].

1課程設計的理念層次

為了讓立德樹人理念貫穿到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中,作為機械類本科教學的課程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適時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環節.機械專業的本科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必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機械操作技能以及機械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備健全的人格品質、正確的價值觀、團隊協作意識、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等[5].如圖1所示,將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專業層面和個人層面對立德樹人理念下機械類課程教學設計理念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說明.從國家層面來看,機械專業尤其是智能制造方向是未來國家向前發展的核心推動力,立德樹人教育能夠讓本科生聚焦國家情懷,讓其具有更好的共產主義信仰,甘于為中國的制造業奉獻終生,所生產制造的產品(包括儀器、武器或裝備)能達到保家衛國的目的.從社會層面來看,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到機械類課程可以讓學生對社會上機械制造方面的具體情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便知道當今社會需要具備何種機械技能的專業性人才,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本科生盡快的適應社會,這不僅縮短了適應社會的時間,而且提升了服務社會的能力[6].從專業層面來看,機械類課程主要圍繞液壓氣動、自動化控制、測量技術等學科進行設置,對思政教育的安排較少,即便有安排,也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課程設置,課時的設置也相對較少.這并不能很好的達到對學生立德樹人教育的培養.與人文社科類專業不同的是,機械專業更加側重于對事物原理以及事物測量計算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去探索立德樹人方面的內容.機械類本科生對立德樹人理念也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比如,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課程片面的理解為文科專業.《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個領域,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因此,需要去正確的認識各個學科之間的關系.機械類本科生一般都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學習能力較強,有較強的自律性,對新鮮事物也較大的好奇心,并且對機械設計制造以及工程實訓的案例分析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多數情況下,希望機械類學生能對機械產品的優化設計具有新奇的想法和迥異的思路,且能夠自己動手完成機器的操作.比如,很多機械工程男能夠從國家的系列紀錄片“大國重器”的裝備制造中尋找出興趣點和突破口,這有利于他們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識和技術水平,從而能夠激發自身與之相關的認同感、責任感和自豪感.機械工程男將迫切渴望在自己學好機械類課程的同時,能夠接觸到國家的一些政策方針以及社會對機械人才的相關需求,進而有利于自己搞清楚“為什么學?”和“學什么?”的問題,這在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也對培養一名社會主義建設性人才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因此,針對機械類學生的數理化基礎較好、認知能力較強、人文社科類課程較少,對社會需求密切關心和求知欲較強的特點,給學生講述一些機械工程方面的實際設計案例、機械產品實際設計過程、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當前社會機械行業的發展歷程和研究成果以及先進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探索過程中為國無私奉獻的事跡,這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理念.從個人層面來說,立德樹人教育有助于培養并引導本科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述四個層面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反哺、相互結合,只要把它們相互統一起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2教學設計典型案例

機械類課程中,很多事例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做好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此外,通過聯系學生的實際思想以及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立德樹人的理念,需要將課程教學目標的教育性、知識性、技能型互相結合,將對學生機械專業技能的培訓與激發個人理想、社會責任感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科的科學性與思想性.注重聯系學生的務實思想,正確的引導他們清楚地認識中國當前的發展形式和世界發展趨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發展和國際發展之間的聯系,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使學生富有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和能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里將通過三個實例來說明立德樹人的融入過程.案例1:“立德樹人”不能給學生片面講解其理論內容,而是將其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教師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等要得體.要講禮貌,時刻注意禮貌用語,上課給學生問好,尊重每一位學生.為了將立德樹人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機械類課程教學中,可以在講授機械類課程之前,給同學們播放《大國重器》《厲害了,我的國》等體現我國近年來國家迅速發展的相關視頻,這些視頻有利于學生思想的培養.比如《大國重器》中水路兩棲飛機AG600的制造,有超過10萬的科研人員參與.這些科研人員都是具有崇高精神、甘于貢獻國家的人才.大型應急救援裝備是中國急需填補的空白,AG600的研發能夠更高效的進行救援,為社會服務.AG600的制造需要每個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以及實踐技能.整個視頻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從上述的四個層面正確的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案例2:講授機械設計準則時融入立德樹人理念,教學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在國家和社會層面,教師可以根據齒輪的準則對機器的影響著手,讓學生充分了解齒輪的優化設計對國家大型設備和儀器的精確度、穩定度和壽命的影響,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制造業現狀,從而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奉獻.在專業層面,可以讓學生通過開式或閉式安裝形式、硬度來判斷齒面是按照接觸疲勞強度設計還是按照齒輪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6].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個人層面,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還能找出自己學習上的不足,通過自省來提高自身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案例3:在給學生講解毛坯材料成型的內容時,從國家層面,講述秦始皇陪葬坑中出土的彩繪銅車馬所采用的鑄接、焊接、鉚接、銷釘等連接方法,通過加工后的精密零件還可以應用到國家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等航天飛行器中,讓同學們感受幾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當前中國的科技發展現狀.這也與提升綜合國力、打造世界強國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相吻合.從社會層面上,讓毛坯料轉換后的機械零件能夠成為可汽車發動機的一顆螺絲、一個減速器齒輪,可以成為自動洗碗機上的一根連桿、一個帶輪,還可以高鐵列車上座椅的一個機械按鈕或一個腳踏板,這些來源于毛坯加工后的零件都極大方便了人類的生活.這將激發學生產生以后為社會更好服務的理念,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由于前兩個層面的促進,在專業層面,學生會認真學習專業課程、內修素養,外修機械專業技能,以便能夠為制造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也能奉獻國家、服務社會.在個人層面,結合與專業相關影視作品給予學生立德樹人的教育.給同學們播放《終結者》、《人工智能》《普羅米修斯》等影視作品,并對學生提問:“智能制造有何意義?”、“為什么智能制造能代替人類?”、“如何體現自身價值而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于人類的好壞?”等問題,提升個人對制造的熱情,改善他們的三觀,完善其綜合素質.

3結語

機械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機械專業知識和培養制造技術型人才的搖籃,也是大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主陣地,機械類課與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機結合至關重要.正確指導學生、正確對待自我理想、腳踏實地掌握技術水平、實現個人價值與團隊協作是將立德樹人融入機械類課程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最終使學生成為一名立志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奮斗終身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馬良希.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探究高校思政工作新路徑[J].河南農業,2020(18):2023.

[2]方琳.基于立德樹人《機械設計》課程思政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59.

[3]高成慧,付正飛,李月安.機械基礎類課程實施思政教育的路徑與方法:以“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36):8183.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5]李艷,何勇,徐洋.高校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231232.

[6]徐友良.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輕工科技,2018(2):159160.

作者:李耀輝 師路歡 趙正印 單位:許昌學院電氣與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