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
時間:2022-08-21 08:42:45
導語: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概況以及重要性
1.小學美術教育的涵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接觸到的視覺元素也不斷地豐富多彩起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美術教育課程不斷進行改革發展,加上人們對美術教學越來越重視,一些教師的美術課堂教學走出教室,把學生帶到美術館、博物館參觀上課,讓他們了解中外美術,發現美術的魅力,使他們了解美術的博大精深的景象。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最多的就是繪畫課程,“繪畫”即是在平面上用手工的方式繪制出來作品,包括中國畫、油畫、水彩、版畫、水粉畫等。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2.小學美術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在人一生的美術學習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美術教育對人的智力開發、個性的發展和品質的創造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8—9歲之間是兒童形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美術教育對兒童形象思維的建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可以為孩子的藝術鑒賞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審美能力。因此,從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發展的角度來看,注重小學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由此可見,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更應該認識到小學美術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美術課程教學教育功能單一。美術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十幾年的歷程,但這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對領導、教師來說仍是一個艱巨的挑戰。用美術教育功能的多樣化、多元化的智能教學模式來影響師生,帶動學生的成長是成功進行課程改革的起點。如果美術的教育功能對學生僅停留在欣賞層面,缺乏應有的實踐,就很難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更高層次的發展,課程改革的結果就與初衷相差甚遠。2.教學資源的應用不到位。新課程改革標準強調把“美術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來看待,強調運用多種美術形式,多種表現方法,多種媒材傳遞來表達情感、思想,通過美術課的活動和學習,讓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可見,對于現有的教學資源應充分利用,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努力開發可利用的資源,如當地的高層次學校挖掘民俗民風等資源,不斷拓展資源的廣度和深度,挖掘和創新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增強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發現收集廢舊材料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開闊學生的思路,感悟美術獨特的教育價值。3.學生合作自主探究能力差。錢偉長曾經說過:“學習并不是學習一點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習創造性的技能,培養能根據具體情況會創造性地進行工作的人。”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探究性學習以及自主合作性學習。關于自主學習的調查發現有55.93%學生認為自己現掌握的美術知識在現實中應用不大,學生關注藝術界的動態調查只有3.33%的學生選擇經常關注,有25.19%的學生選擇從來都不關注。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相信教材和權威,缺少美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意識,忽略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反映出學生沒有養成合作自主探究的習慣,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薄弱。4.美術評價體系不完善。自新課改以來,美術評價體系在不斷改進。美術教師會在課堂上指點、評價學生,其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美術作品的完成質量,有時也選出小部分學生作品進行簡單展示和評價。在課后,教師為學生作品評分,并常常伴有鼓勵的圖案或話語,部分教師還利用積分制,激勵學生用持續、良好的表現來賺積分換獎勵。美術評價體系有可取之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也是國內很多學校評價體系中的通病: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極少有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標準有偏失,教師沒能認識到美術與科學、德育的區別,將三者的評價標準混淆在一起,常用是否寫實、是否合理、是否畫面干凈整潔作為第一標準來片面地評價學生,美術學科原本的充滿個性和創意的特質反而成了第二標準;教師自身的欣賞與評述能力有限,難免會忽視許多學生作品的優點。若不能改善這些問題,學生難以獲得學習如何自評和評價同學作品的機會,更難掌握反思不足、改進作品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學生自主性和想象力的發展,影響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教育作為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優勢將大打折扣。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教改實踐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美術,而美術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小學生進行美育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發展他們的審美體驗、啟迪他們的智慧,促進他們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從課堂改革開始至今,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改革也一直在持續著,教師在美術教學方面也有了很大變化,美術教學不再是像一張紙、一支筆那種簡單的傳統意義上的畫畫,而成為了一種培養綜合能力的學科,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去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1.教學背景分析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不同工具材料,利用生活中易尋到的各種媒材,通過觀看、思考、作畫等方法進行簡單拼組和裝飾,讓學生感受在體驗、設計、制作這些活動過程中的樂趣。教師鼓勵學生在玩中觀察生活,積極積累生活,在玩中學到新知,增長智慧,施展創造才能,以此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2.課前準備現狀調查。通過調查學生對美術的喜愛程度,了解學生對所授內容的想法。小學生天生愛動手描繪與制作,對美術比較喜歡,想在美術教學中學到知識,能夠制作出精美有價值的美術作品,只是對于上課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些不適應,才會覺得美術沒新意。了解并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任務,知識技能的學習應適當弱化。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感官體驗,利用各種工具的特性,嘗試“簡單裝飾和組合”,讓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制作活動中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并保持下去。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美術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情境教學,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體驗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同時,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生活經驗和接受能力,有效利用美術教學的特殊性和小學生各個階段的特點,轉變教學方式,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秀英.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2]趙合龍.探究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
[3]陳飛峰.試論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新課程(上),2016,(07).
[4]程艷燕.試論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01).
[5]佟麗萍,侯鶴群.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6,(02).
[6]林相楓.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分析[J].新課程(上),2015,(01).
作者:趙巖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和平小學
- 上一篇:行動導向在中職美術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