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時間:2022-01-12 10:38:42

導語: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新課標指出歌唱教學“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合唱是小學音樂課堂中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表現力和合作意識。本文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進行了一定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對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初步探究,以期對新形式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唱作為一種集體行為,它不僅能讓學生學會歌唱,更能讓學生學會合作的能力,在參與合唱演出或者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很多知識和舞臺經驗。著名的童聲合唱藝術家孟大鵬曾這樣描述:“童聲合唱更貼近于廣大中國少年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更富有兒童的情趣并反映出他們的健康成長的精神風貌”,因而在小學音樂中合唱教學的作用就顯得舉足輕重,各中小學校都將合唱當作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活動。童年是最美好的,參加了合唱的孩子們都特別珍惜這段美好時光,合唱給他們的生命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給未來增添了美好的回憶。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談談對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優化合唱團隊的訓練方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合唱排練時通常先單音訓練,接著音程訓練,最后和聲訓練。發聲位置要正確,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協調控制腰腹部肌肉群,盡量用頭腔共鳴。所有人要學習同一種聲音,還要特別注意音色的統一。發聲練習曲的選擇,應該根據學生的條件和水平,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很多隊伍尋找了很多的發聲練習曲,大量的唱曲譜,變換速度和跨度練習,其實中小學合唱團因為排練時間比較有限,直接練曲譜是最有效的。在發聲練習之前,要注意唇部和喉部的開音、肌肉的熱身等,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的全身器官興奮起來,這樣在合唱過程中才能發出最具有感染力的聲音。(二)積極尋求多樣的練唱方式。歌曲練唱時可以運用狗喘氣、聞鮮花、吹蠟燭、半打哈、拋鉛球等方法。練唱過程中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因為音量是可以表達歌曲意境,一定要做到穩、準、松弛、靈活,這樣才能使聲音達到和諧統一。特別是在歌曲剛開始排練的階段,要提醒學生輕聲唱歌,然后互相模仿聲音。等聲音統一后,還要注意訓練聲部的默契以及聲音的和諧。比如《保衛黃河》這個作品就要求我們在演唱時注意力度變化,從曲調、節奏、曲式結構、歌詞等著手,層次分明,由小到大,采用齊唱和輪唱的形式,內容似黃河波濤洶涌,仿佛要把侵略者淹沒,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充分展現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該作品適合采用短呼吸結合吹蠟燭的方法進行課前氣息訓練,流暢的氣息有助于更好的完成該作品。再如《田野在召喚》這個作品要唱出歡快、活潑的情緒,發聲時直接用“la”熟悉歌曲旋律。首先學習低聲部,踩著腳步并用器樂小提琴演奏,告訴學生想象自己走在田野里,接著再熟悉高聲部。等學生對兩個聲部都熟悉后,再合起來排練。老師可以和電腦音樂分聲部來帶領學生唱,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咬字和音準,不對的地方及時糾正,確保每位孩子都能準確無誤地演唱歌曲。(三)激發合唱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沒有感情的歌唱,如同水缸里的死水沒有活力,也好似凋謝的鮮花沒有生氣,因此“情感教學”是合唱的靈魂。新課標指出“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創情境、講故事、做表演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深入音樂、了解音樂,做到感同身受,只有這樣完成的作品才更具吸引力。比如《故鄉的小路》這首歌曲中作者通過小路和路邊的小花表達出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旋律優美深情,充滿了濃濃的思鄉情懷。在教學時,筆者通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想象自己走過的小路,比如田間的小路、校園的小路、外婆家的小路等,回想起每一條小路留下的歡樂和故事,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如果學生不能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唱出的歌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再比如加納民謠《Obwisana》講述了一種很有趣的圓圈游戲,對于小學低段同學而言,他們可能并不能理解作品字面上的意思。通過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石頭,在合唱前讓他們圍成一個圈玩一玩這個游戲,邊玩邊唱,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更容易唱出歌曲的意境和立體感,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提升合唱指揮的專業素養

(一)豐富指揮的技術技能。合唱指揮應該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掌握正確的合唱訓練理念和方法,學會多種作品分析和處理的手段,以及一定的合唱指揮技法。指揮的起拍、收拍、站姿、表情等都要符合作品的要求,注意氣、聲、字、腔、情五個部分的技巧,動作要有動感、有神韻,要求隊員做到聲音張弛有力。一個優秀的指揮不僅能用手來“說話”,而且會運用多種感官來“吟唱”,比如表情、眼睛等。通過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傳神的眼睛來啟發整個團隊,和諧統一地表達出作品所包含的內容。同時,指揮對音準要有較高的辨識能力,能夠及時糾正演唱過程中發音不準的情況。指揮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夠隨時號召大家服從指揮,并調動演唱者的情緒。此外,指揮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強大的自信心,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能夠及時處理各種異常情況。(二)關注指揮的排練要領。合唱是一種集體的聲樂藝術,有別于個體的獨唱表演。合唱聲樂藝術的訓練具有嚴格的科學性,它包括音準把握、氣息控制、咬字吐字、聲音共鳴、音色變化、和聲和音量訓練。合唱訓練中難度最大是聲音的協調一致,這要求指揮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訓練,層層把關,化整為零,逐個擊破。排練中還要注意提醒學生輕聲唱,聽得到別人聲部的聲音。排練過程中除了要時刻把握音樂要素外,還要注意歌曲選擇、背景介紹、編者意圖等,這對指揮的藝術修養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適合的歌曲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三)提高指揮的聲樂素養。指揮不一定是獨唱方面的專家,但是獨唱水平好的老師在帶領學生發音、音準、和聲練習的時候會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指揮帶著唱,學生通過聆聽來學習,當學生演唱方法不正確時及時給予糾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形成科學的演唱習慣。因此,指揮老師的演唱水平直接影響了合唱團隊的成績,要求指揮老師不斷提高音樂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例如筆者曾經指導過一個原創作品《新世紀的輝煌屬于中國》,因為中間有一些高音需要處理,學生剛開始很難唱好,最后我反復做了示范,要求學生不僅要打開軟腭、眉毛抬高、笑肌抬起,還要讓聲音豎起來找到共鳴點等聲樂技巧,時刻提醒學生要保護好嗓子,不要扯著喉嚨唱歌,最后順利解決了這個難點。

三、加強合唱團隊的組織建設

(一)明確合唱隊的奮斗目標。明確的目標就如同指示燈,照亮著人們前行的道路。目標既是動力,也是方向,如果一個合唱團沒有奮斗目標,將會成為一盤散沙。因此,指揮老師要給合唱團制定一個共同奮斗目標,還要使這一目標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以得到其他隊員的認同,從而成為他們持續努力的源泉。偉大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一步細化,細化到每學期、每月份、每次課,細化到每個聲部、每句歌詞、每位隊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另外,制定目標的真正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明確方向,更是給我們制定了一條自我評價的標準。例如筆者在每次排練的時候都會從合唱團中輪流選出一名隊員來當“觀眾評委”,預先告知本次排練所要達到的目標,然后在排練結束后由該同學來點評本次訓練的進步與不足以及目標達成度。現在每次訓練的時候,總會有一名“小評委”拿著紙筆,正襟危坐,在角落里觀察著大家的一舉一動。通過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又能夠有效監督目標的完成情況,容易獲得隊員的認同和共鳴。(二)增強合唱隊的團隊意識。合唱因其人數眾多的特點,對單個演唱者的要求比獨唱演員要稍低,而且由于擁有多個聲部,拓寬了單一人聲的音域,但這是以每個聲部人員各司其職為前提,假如有不協調的聲音出來,就會破壞合唱的整體效果。所以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隊員的專業能力,又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要求所有隊員必須時刻關注指揮、服從指揮,學會安靜、傾聽、忍讓,齊心協力保持和諧融洽的聲音,不要凸顯自己,不能搞個性化,一切聽從指揮安排,這是合唱隊最基本的素質修養。比如通過讓學生反復練唱《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要求孩子們在演唱過程中做到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團結一心,將作品中包含的團結奮進的思想灌輸給學生。通過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法,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合唱團中獨一無二、缺一不可的地位,養成一種自覺、自律的習慣。(三)完善合唱隊的紀律規范。一個好的合唱隊必須要有嚴格的紀律要求作為保障。學生在剛加入合唱團時,出勤率和積極性較高,但隨著時間推移,學生的興趣淡化,或是由于與其它活動時間沖突、學習繁忙等因素,其積極性容易下降,導致合唱活動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合唱團隊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合唱訓練習慣,有素質、懂規矩、守紀律。同時,老師也要遵守紀律規范,不得隨意請假、遲到和早退,以身作則,把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和對事業的責任心傳遞給每位隊員。例如筆者帶的小豆芽合唱團在剛剛組建的時候,孩子們覺得合唱只是興趣,可有可無,經常隨意缺勤,在上課的時候喜歡隨意講話,也不懂得看老師的手勢,指揮和隊員之間缺乏默契。后來,筆者通過引入阿卡貝拉、奧爾夫等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合唱的理解與興趣,并讓學生制定合唱團管理條例,師生約法三章,共同遵守。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孩子們自律性明顯提高,基本上一周兩次的訓練每次都能全勤,保證了排練成效的最大化。

荀子曰:“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樂能夠深入人心,能夠感化人,最終改變人的道德修養,揭示了音樂強大的感染力和社會功效。童聲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童聲合唱更是童聲中最動聽的。每個小學音樂教師都希望能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小學合唱隊伍,讓這個最動聽的聲音飄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飄向孩子們的心靈深處。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真正做到科學施教、因材施教,切實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大家一起努力,讓孩子們“親近合唱,帶領他們感受藝術之美”,共享音樂教育的和諧樂章。

參考文獻

[1]易文靜.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創新模式與方法探析[J].黃河之聲,2019,(04):120.

[2]陳妍.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探究與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9,(02):190-191.

[3]蔡凌凌.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202-203.

[4]邵美仙.小學合唱教學中縱向和聲意識培養的策略探究[J].中國音樂教育,2018,(08):15-20.

[5]楊旭東.以合唱教學提高小學生的藝術表現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02):60-61.

[6]施云斌.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7,(17):55-57.

[7]彭方田.淺談小學常態課中合唱教學的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7,(04):54.

[8]林志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合唱訓練[J].當代音樂,2017,(22):40-41.

作者:周秋愛 單位: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