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實踐分析

時間:2022-07-07 09:19:10

導語: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實踐分析

摘要:傳統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以器官模型和組織切片觀察為主,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針對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教研室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包括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設計“課前預習—小組探討—模擬授課—教師解疑”4環節經典實驗教學方式以及應用過程性評價考核方式。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對相關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組織學與解剖學;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性實驗;經典性實驗;過程性評價

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實驗課程,安排在動物學實驗教學之后,生理學實驗和神經生物學實驗教學之前,是承前啟后的關鍵課程。該課程教學目標是著重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專業技能,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傳統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講授學生操作,單調而枯燥,難以有效保證教學效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強調“以學生學習、學生發展和學習效果為中心”,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1-3]?;诖?,本教研室進行了實驗教學改革,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范式,主要包括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設計4環節經典實驗教學方式以及應用過程性評價方式3方面。

1傳統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通常是學生在實驗室觀察組織光鏡標本和器官放大模型,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切片標本的細胞、組織和局部器官等,并簡單描繪出40倍顯微鏡下觀察的部分標本圖像,通過比較綜合得出正確的結構概念。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教學效果,但是以教師講授、指導為主,學生機械模仿,實驗報告格式化,很難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無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專業技能以及創新精神。

2“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具體來說,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體現在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3方面。2.1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耙詫W生為中心”的核心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和動力,讓學生“動”起來[4]。根據實驗室實際情況,我們合理增設了小動物血涂片的制備、腸系膜鋪片的制備、脊髓涂片的制備等一系列綜合性實驗項目,這些實驗項目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實驗過程靈活,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一般為:教師提前給出實驗題目—學生預習并查閱文獻資料—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審閱預實驗報告—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實驗—教師指導講評—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上網查閱資料、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分析結果完成實驗報告,整個過程中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主動探索,這樣學生往往更加樂學愿學。另一方面是實驗內容設計空間大,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血涂片的制備實驗,學生首先要了解常用實驗動物蟾蜍、家兔、家鴿、鯽魚等的基本生理特征,各種動物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法的優缺點;然后了解制片技術及其影響因素,包括采血量、推片的角度、涂片的厚薄程度等;最后了解染色技術及其影響因素,比如實驗常用染液瑞氏染液和吉姆薩染液各自的優缺點。學生需要綜合考慮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選擇合適的實驗動物,研討最佳的采血和涂片方法,選用一種或兩種染液染色。實驗完成時,各小組由于選擇了不同的實驗動物,選用了不同的染液,最終出現了多種實驗結果,最明顯的是紅細胞形態有的呈橢圓形有核,也有的呈雙面凹的圓盤狀。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悟,真正體驗到了成就感、獲得感。這一系列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顯著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鍛煉了操作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2.2設計4環節實驗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組織學與解剖學經典性實驗項目較多,為此我們設計了4環節實驗教學模式。首先課前教師通過公共郵箱等布置實驗內容,學生預習;上課開始時教師概括講解本次實驗的主要知識,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討論結束各小組派代表講解所探討的內容和存在的問題;指導教師及時給予評價、指導、解答以及鼓勵。這樣實驗教學環環相扣,實驗課堂由簡單的“教師講解模型標本,學生觀察識記形態結構”變為“課前預習—小組探討—模擬授課—教師解疑”4個環節,教師恰當的評教和適時的鼓勵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此外,學生走上講臺講解,體驗“教中學”,既學習了專業知識又鍛煉了教學技能,同時展現了自我,從而學習目的性更強,主動性明顯提高,營造了更好的學習氛圍。2.3應用過程性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我院生物科學專業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共32學時,占比較大。實驗課堂是理論課堂的延伸,合理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的良性發展。傳統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往往需要學生死記硬背,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教與學而進行的評價,注重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和改進,旨在通過經常性的測評,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習效果,并改進教師教學水平[5]。因此,我們應用新的考核方式,即多方位過程式考核,在期末測評的基礎上增加組內互評、教師評價和實驗考核。組內互評是小組成員互相評價,有效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過程;教師主要從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兩方面來進行評價;實驗考核方式是學生隨機抽取兩個題目,一個是放大模型講解,主要考查對器官系統大體結構的掌握程度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另一個是顯微結構觀察,口述所觀察組織細胞的結構特點并繪出結構圖,考查學生顯微鏡操作及生物學繪圖能力。過程式考核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互相監督,團結合作,有效提升了實驗技能。

3結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學與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4環節經典實驗教學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過程式考核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傊碌慕虒W范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發展,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海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歐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命題[J].教育研究,2017(12):119-128.

[2]胥佳慧,趙惠娟,劉秀蘭,等.“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9):230-232.

[3]孫昊鑫,朱金華,陳喬,等.“以學生為中心”探究病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1):245-247.

[4]王曉萍,劉玉玲,梁宜勇,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學法、考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6):1563-1564.

[5]王如進,張永杰,丁炯.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7,23(6):660-662.

作者:劉娟 孫穎慧 單位:德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