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在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時間:2022-09-02 09:45:35

導語:課外閱讀在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外閱讀在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這個階段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漢語語言文字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應用這些知識進行正確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爭取的學習習慣,同時形成對于語文學科的基本情感態度。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的形成,都需要教師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進行引導。學生應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在學習的感受到更多的輕松、愉快以及成就感,從而促進自我學習的提升。

一、應用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詞匯量以及語言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詞匯量較為有限,課本中的詞匯學習對于學生的詞匯拓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學生在較長的一段學習時間內,僅能夠對于有限的詞匯達到熟悉的認知,然而,詞匯的應用環境總是局限于課本中的固定部分,學生的詞匯學習靈活程度提升有限。應用課外閱讀的形式,學生能夠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詞匯量的拓展,同時詞匯的應用環境多種多樣,學生能夠逐漸的在閱讀中關注到詞匯的應用方式,從而掌握對于詞匯的應用。同時,在課外的閱讀讀物中,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詞匯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的應用特點,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這些內容進行吸收內化,從而掌握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提升語言的應用能力。

二、應用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文章組織結構能力

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不同的文章內容,觀察到不同的文章組織形式。其中包括不同的文體,例如,詩歌、散文、小說等,學生能夠通過對于這些不同文體的閱讀,對于文章中的組織形式具有更為明確的了解。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文章組織能力提升,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對于文章進行特別的觀察,并且布置相關的作用,能夠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生的周末,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課外閱讀作業,要求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于文章中的結構進行觀察總結,并且模仿文章的結構形式,構思自己的文章寫作結構,應用這一文章的布局內容,展開寫作的實踐[1]。

三、拓展學生的知識量,提供寫作素材

通過課外的閱讀,學生能直接的與材料進行交流溝通。文字的閱讀與其他的信息獲取方式具有差異,學生能夠在文字的閱讀中,將抽象的內容進行轉化,根據自我的理解轉化為較為具體的形象,這一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對閱讀的內容進行吸收以及內化,學生對于閱讀內容將會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完成應用課外的閱讀進行素材積累的目的。小學生作文的寫作需要大量的寫作素材和寫作資料。這些寫作素材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由量變產生質變,提高寫作水平。寫作素材可以在生活中積累,也可以通過閱讀積累。小學生應該在正常課業之外,每天有半個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形式多樣,可以是自主閱讀,也可以是和其他同學組成課外閱讀小組。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全程參與,引導并指導小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摘抄、記錄、總結、歸納。閱讀內容不僅要重“質”,還要重“量”。真正讓小學生將閱讀內容內化為自身知識儲備,并應用到實際作文寫作當中[2]。許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著材料不充分的現象,這是由于學生的對于文章寫作素材選取缺乏思考,并且缺乏真正的了解。通過課外的閱讀,學生能夠觀察到可以應用的寫作素材在分布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因此在素材的應用過程中,將會有利于學生對于自我生活進行總結,從生活中恰當的分析提取素材,此外學生也可以應用課外讀物中的素材內容,與自我的素材進行對應寫作,將會使得文章的寫作內容更為豐富。

不可忽視的是,素材的積累以及素材的選取需要學生具有充分的知識內化能力,以及總結能力。語言文字的閱讀將會直接的對于學生的思維構成影響,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用漢語語言的特點以及其中存在的邏輯性進行思考寫作[3]。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形成充分原因文字材料積累能力,這一能力的形成能夠促使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為豐富的詞匯,提供多樣化的文章結構構成方式,同時提升學生的材料應用能力以及材料的積累。

參考文獻:

[1]朱明達.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外語文,2016(19):122-122.

[2]田海清.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10):103-104.

[3]董艷慧.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校園(閱讀),2018(2).

作者:馬曉霞 單位:城關區耿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