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實踐大學生就業論文

時間:2022-02-02 10:24:22

導語:創業實踐大學生就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業實踐大學生就業論文

一、創新與創業的概念

要創新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活動形式,前提條件要清楚創新和創業的概念。創新是指人類為了發展,運用已經知曉的信息,不斷的突破常規,發現或者產生某種獨特、新穎的有個人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動。從經濟學中來講,創新立足于經驗和技術的相結合。步入二十一世紀,科學界對技術的創新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將技術創新認為是包含組織、商會、金融和科技等活動的一系列綜合過程。而創業是指創立集體、社會、個人的各項事業,創業是人們通過發現、識別商業機會,組織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來創造價值的過程。所以,創業和創新既相聯系又有區別。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基礎和前提,創業則是在創新基礎上發展的以產生經濟利益。

二、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的就業現狀近年來全國大學生規模擴大,就業形勢嚴峻,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1.從培養院校角度。我國大多高校熱衷于培養學術型人才,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綜合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高校培養的人才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雖強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難以適應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由于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該工作的開展無法跟隨就業的形式變化和制度改革的需要。

2.從用人單位的角度。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進入了較穩定的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減弱,國家提倡發展的是高新型產業所需的是高精專人才,而大多畢業生屬于應用型人才。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多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市場壓力與生存困境,為降低成本維持企業運轉,大多數中小企業一般都會縮減人員,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3.從畢業生自身角度。目前許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認為到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公司企業工作才是最佳選擇,而在私營機構、中小企業工作只能當做過渡。對于自身能力過于自信,寧可一直在家待業也不愿去中小企業工作,而且有些畢業生想獲得高收入卻不又不愿從事需要高付出的工作。

(二)大學生的創業現狀雖然以高校為依托,我國大學生不斷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創業還是比較落后,創業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影響大學生的創業發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業意識落后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受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較為落后,畢業后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少,付諸實踐的更少。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還是高校的創業實踐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創業教育引導。

2.創業能力不強。創業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創業者的綜合素質,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一味注重課本知識,使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為普遍。

3.創業的社會環境不好。當前我國的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機會和平臺。

三、對實踐形式創新的建議

(一)創業計劃競賽實踐的形式通過競賽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在我國高校算是最為可行的一種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形式。學生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能夠促進正確成才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實踐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通過開展創業競賽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科技隊伍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若是創業計劃競賽能和一些社會企業聯盟,讓創業計劃比賽項目能夠真正實施,則更能增強學生參與創業的能力和信心,有些優秀項目還能夠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因此,應該鼓勵高校、地區和全國性創業計劃賽事的發展。

(二)擇業就業實踐的形式擇業就業是一個大學生,認識和評價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擇業就業問題也是每一個大學生,畢業時即將面臨的問題。因此,開展大學生擇業就業實踐活動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重視學生就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創業實踐鍛煉,例如:舉辦各類崗前培訓實踐活動;舉辦校園招聘會。多組織學生參加面試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了解面試技巧為應聘做準備。

(三)自主創業實踐的形式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中最為提倡的一種形式。可以從創新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形式著手,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內的場所和資源,建立創新實踐基地,開辦虛擬創業公司、工作室,或者是學校提供實體店面和資金資源,讓學生開辦創業實體。譬如:服裝店、文件店、家教中心等,使得學生在真正的實踐經營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學校還應與服務企業加強聯系,多組織學生去企業見習和實踐,這種實踐形式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了解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作者:吳敏單位:吉林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