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時間:2022-09-20 09:33:18
導語: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社會、高校和大學生角度出發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現象的成因做出了解釋,分析出高校一定要明確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才能有效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并從中國高校和大學生角度出發對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出了解決措施和方案。
關鍵詞:戰略選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教育事業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入,大學生趨于普遍,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大學生就業問題愈發突出。大學生就業困難不僅僅出于社會就業崗位的缺乏,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技能的高要求,更與學校對學生素質和技能的培養方式,學生自身在大學期間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息息相關。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就業崗位的供給和需求矛盾。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社會背景實際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匹配所產生的矛盾。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高校數量增多等一系列因素,每年畢業季各高校都會向就業市場輸送幾百萬的應屆畢業生。據統計,2015年我國畢業生數量達749萬人,2016年我國畢業生數量達770萬人。而在這種龐大的應屆畢業生數量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二)學校輸送人才類型與企業需求不匹配。盡管各高校每年都為就業市場輸送了大量人才,但是企業卻往往面臨著招不到人的境遇。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對大學生設置了過高要求。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往往對人才的技能和素質需求較高,還有一些企業在招聘時要求大學生有工作經驗,這對于應屆大學生來說要達到企業所設定的標準是比較困難的。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傾向對應聘者的畢業學校做出要求,這樣的標準首先就對畢業生應聘造成了阻礙。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對大學生的培養上存在問題。很多高校的觀念較落后,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和考慮,專業和課程的設置往往與市場需求是脫節的,培養出的大學生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此外,很多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也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缺失。這導致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前才考慮到找工作的問題,對自己也沒有很清醒的認識。(三)大學生就業觀存在誤區。很多大學生的在校期間沒有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他們往往對就業形勢沒有清醒的認識,往往一畢業就追求追求高薪、高待遇的工作,而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大學生在擇業時容易陷入對眼前利益過于看重的誤區,而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沒有詳細規劃。(四)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不足。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知識往往與企業的需求不匹配,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自己的學業有所忽視,對待考試抱有及格就可以的態度,往往期末才開始突擊,僅僅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或是只學習專業知識,而沒有及時定位自己的位置并對技能進行拓展,同時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往往僅限于課本,缺乏實踐性。在進入社會時,這樣的大學生自身的能力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
二、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高校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措施。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在高考后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階段,也是大學生思維拓展的主要階段。大學階段接受的教育和思想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在進入社會時能否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清醒準確的判斷。因此,各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應把握好自身的辦學方向,制定出合理的辦學方案,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1.從高校層面制定以大學生就業為目標的戰略計劃。中國有絕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傾向于向研究型高校發展,與實踐相比,這些高校往往更傾向理論化的教學,造成了學生普遍高分低能的情況。這些高等院校的辦學宗旨往往是以學校自身的發展出發,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守舊,專業和課程的設置與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培養出的人才缺乏實踐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將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作為辦學目的的一部分,制定以大學生就業為目標的戰略計劃。各高校應從社會需求角度出發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2.高校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各高校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開放大學生職業規劃等課程,設立就業指導辦公室等機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高校應引導大學生為大學四年規劃不同的階段和制定不同階段所執行的計劃,使大學階段成為一個學生思維和視野真正得到拓展的階段,做到不虛度大學生活。高校及時引導大學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也會有效促進大學生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二)大學生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措施。1.大學階段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培養。大學生只有從根本出發,不斷加強對自身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就業競爭力。大學階段,大學生應對市場做充分了解,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為自己制定出詳細的培養計劃并嚴格執行,不斷提高自己溝通能力、談判技巧、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等多方面技巧,這樣才能在大學本科學歷已趨于普遍的大環境下做到脫穎而出,躋身社會精英的一員。2.大學生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大學生普遍抱有先擇業后就業的就業觀,不愿意涉足服務行業或接受低薪水低待遇的工作,希望找到一份高薪資高待遇的工作。然而面對高等教育普遍化完成,大量人才涌入社會的背景,絕大部分大學生已經不是社會中的精英人物,此時有相當大部分的大學生應該及時對自己進行正確定位,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大學生應及時調整心態,清楚自己不過是社會人力資源的一部分,應以一顆平常心進入社會,踏踏實實地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三、結語
大學生競爭力的提高應當是由學校積極培養學生不斷從自身出發提高對自己要求,政府和社會各部門機構積極配合參與的系統工作,只有將各方面因素都調動起來,實現各方面因素之間的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單鵬舉,林偉英,王珊珊.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1(12).
[2]夏建軍,郭飛,王學軍.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1(02).
作者:張瑞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 上一篇:女大學生就業需求及對策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途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