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青少年網癮的原因
時間:2022-03-19 09:49:00
導語:解剖青少年網癮的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少年網癮在于評價體系單一,問題家庭增多、網絡教育薄弱、社會教育功能缺失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戒除網癮的拯救措施。
關鍵詞:青少年;網癮;思想政治教育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1000多萬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癥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深入分析青少年網癮的成因,努力消除青少年網癮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青少年網癮成因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青少年能夠從網絡世界感受到信息的生動和美妙,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
1.評價體系的單一化。從小到大只有一個衡量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這是網絡成癮的一個首要因素。這個問題是造成我國青少年心理發展要素不能滿足的最主要原因。社會、家庭、學校等外部環境中,單一評價體系占據主體思維模式,充斥青少年教育領域。大部分“好學生”在小學以及中學階段一直處于“學習成績單一評價體系”中。當這些好學生進入大學或進一步社會化時,遇到大量困難,心理發育需求不能滿足,很容易發展成為網癮青少年。
2.問題家庭是青少年網癮的溫床。據調查,有將近80%的孩子上網成癮,都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其一,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就會在網絡或者其他方面尋找歸宿感;其二,一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常常使孩子由于壓力過大而喪失自信,而網絡輕松自由的環境卻令這類孩子癡迷上了網絡;其三,有些家庭的父母經常打罵孩子,網絡游戲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嚴,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其四,一些被溺愛的孩子,不受家長管制,一旦玩上網絡游戲,家長也無法控制住他們上網的行為。
3.網絡教育極為薄弱。信息化的大潮導致全社會的網絡發展極為迅猛,在城區里電腦的普及程度已相當高,青少年人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重,接觸網絡的概率很高。大多家長不懂網絡知識或視網絡為洪水猛獸,不能夠引導孩子們正確上網,或完全禁止,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發現孩子們問題嚴重時卻不知如何幫助他們;隨著社會的變革,青少年在社會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而家長的知識沒有及時更新,不知如何幫助孩子處理這些信息,只是采取簡單、粗暴,甚至放棄的方式,致便許多孩子們成了一個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4.社會教育功能嚴重缺失。縱觀當前的建設大潮,試問有多少是為青少年而建的;讀一本書不如實踐和感受一次,學習就是為了認識自然,很多青少年都有這樣的困惑,除了呆在家里還有哪里去呢?我們在城市及農村規劃中有多少是給了青少年社會教育的,這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深思。2009年,衛生部出臺文件,界定網癮屬于社會功能嚴重缺失,認為生活技能教育是矯正網絡沉迷的最好辦法。社會各界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相對漠視,造成孩子的生活技能嚴重弱化,這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根本問題。
5.互聯網管理工作滯后。網吧的迅猛發展加劇了青少年人網絡教育問題緊迫性。青少年好奇、好動、進取是他們的根本性格特征,而網絡游戲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求,書本的枯燥泛味和網絡游戲的新奇刺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致使許多青少年迷戀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時網吧管理的混亂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社會活動場所,大量的未成年人由學校、家庭涌向網吧,使網吧成了未成年人收容所。文化部門對網吧的監管難度相當大,一些不法網吧業主為了自身利益公然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甚至縱容未成年人通宵上網。
二、青少年網癮危害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上網人數已超過三億人,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他們已經成為使用網絡、推動網絡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當前,青少年迷戀網絡后引發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1.逃學厭學。凡是迷戀上網絡游戲的孩子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情況,目前教師對待學生厭學而外出上網顯得頗為無耐,而學校并沒有強有力的管理措施來針對這些情況進行管理,以至于許多學生厭學轉而迷戀網絡游戲。計算機的出現,原本對青少年的學習、研究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現代化手段,但由于網上的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對于一些缺乏自律意識、不想通過自己努力創造學習和研究成果的青少年而言,往往會從網上下載文章作為作業交給老師,這種網絡行為不僅引發學術倫理的淪喪,而且誘導著青少年學生走向墮落。
2.摧殘未成人身心健康。長時間在網吧里,空氣污濁導致青少年呼吸道疾病的誘發;電腦輻射導致他們視力下降;幾小時或十幾小時甚至幾天不運動導致他們體質明顯下降。青少年網癮者可以在網吧內上網達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知餓,不知渴,或睡在網吧,上網時精力集中、愉快,從網上得到解脫與歡樂,忘記人世憂傷與煩惱;強令終止上網便會出現戒斷癥狀。如網癮者感到空虛、無聊、煩躁、無助、不安、抑郁,或出現摔物、吵架、打人、偷竊、拔眉毛、尋死覓活等沖動行為。
3.網絡語言蔓延致使傳統文化相對缺失。當前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的沖擊很大,有一些未成年人長時間上網后竟然不敢與人交流,形成自閉,產生社交恐懼癥。網絡信息的隱蔽性,助長了青少年的欺騙行為。學生也以虛假的身份參與網上聊天、網上交友、虛假信息等。這些現象使許多上網者對網絡信息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有35%的被訪問者認為,網上的信息交往不安全、不可靠。有些孩子出現親情淡漠現象,與家人都沒有交流,嚴重的出現與家人對峙對抗。
4.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為了籌集上網資金,大多青少年人采取騙、偷、搶的方式,近年來青少年人犯罪與網絡的關系明顯增多,并呈快速增長態勢,成為青少年人犯罪的新特征。對網絡“黑客”的好奇心理,助長了青少年的惡意破壞行為。為37%的被訪問者希望掌握“黑客技術”,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理。當他們掌握了這項技術后,極個別人就很可能引發網絡行為的出軌,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據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公安機關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25歲以下青少年67.9萬,占犯罪嫌疑人總數的43.5%。
5.網上聊天引發未成年人網戀早戀。許多青少年人年齡在青春期,對網絡里的虛擬情感不加以明辨,使很多青少年人的身心都愛到創傷。由于技術的原因,網絡管理部門很難做到對的信息逐一審核,致使網上信息泛濫成災。淫穢、色情、暴力等丑惡現象在網上隨處可見。一人一機上網方式,青少年可以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也不需要理會老師和家長的限制,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網上干什么,從而弱化了家庭、集體和團隊組織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使部分青少年產生了緊張、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癥狀。
6.出現嚴重心理障礙。沉迷網絡游戲后的青少年人容量模仿虛擬游戲的情節,不是打打殺殺就是談情說愛,甚至出現虛幻現象,完全脫離現實生活,有時伴有相當嚴重的心理障礙,出現自殺現象。當青少年在虛擬世界中獲取的快樂比現實世界多時,他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網絡交往中。而每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只會讓他們更加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求安慰。這就削弱了青少年對挫折和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努力消除青少年網癮
科學認識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正確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消除青少年網癮方面的作用,應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青少年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適應新時期青少年網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控體系,建立健全制度,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首先應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多為青少年提供積極健康的精神食糧,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使我們的下一代沐浴在陽光下。
2.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設。加大城建規劃的社會教育功能,使青少年除了家庭、學校、網吧,有更多健康的活動場所使他們在體驗中學習、感悟和成長,把他們從網吧中吸引到社會活動中來。目前,我國青少年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數量和質量還遠不能滿足廣大未成年人的需求,政府應加大經費投入,新建一批功能完備的未成年人活動教育基地,如科技館、博物院、兒童活動中心、兒童圖書館、少兒影院等,積極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業余活動空間。
3.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綠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一是發揮家庭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先要教家長,使孩子從小就能在家長正確指導下使用網絡,讓孩子在網絡中受益。二是成立青少年人網絡教育民間組織。邀請網絡教育專業人士經常性開展相關講座,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教育問題的氛圍。三是要發揮學校引導作用。建議學校設立青少年人“網絡輔導員”,引導青少年人如何正確上網,提高鑒別能力,對網上的有害信息采取相應防范措施。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輔導員作用,疏導未成年人因網絡依賴而形成的心理障礙。
4.進一步強化網吧管理。由于目前網吧大多是私人開辦,管理處于無序的狀態,基本不干涉上網者利用網絡干什么。有的還投其所好,幫助上網者去瀏覽暴力、色情的東西。網絡的弱社會性、弱規范性,必然引發道德弱化癥。各地雖然出臺了一些對網吧管理的辦法,但在執行過程中卻不盡人意,未成年人時見于網吧中。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網吧市場的管理力度,嚴格執行上網身份核準制度,應絕對保障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加強對無證網吧和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業主的處罰力度,真正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
5.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引導青少年養成好習慣。應通過心理輔導,思想溝通,賞識教育,軍事化訓練等方式改變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的。習慣不是遺傳得來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環境中所養成的,它是不斷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了的行為。每個人70%以上的動作都是習慣動作,這些習慣決定了孩子今后的成敗。
參考文獻
[1]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汪來杰.互聯網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J].學習論壇,2003,(10).
[3]楊繡宏.網絡化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創造,2003,(1).
- 上一篇:學生就業觀教育重在價值導向
- 下一篇:小議新時期高校品質教育工作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