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家庭教育現狀思考
時間:2022-03-26 09:48:59
導語:當代家庭教育現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家庭教育界定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將愛與期望的一個高度的融合,但由于方法不當以及對成才觀念的曲解,常會出現一些問題:1.期望值過高。中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傳統教育觀念,總希望子女能夠上大學、考研、讀博,缺乏對子女的正確定位。2.關愛往往扭曲為溺愛。如今的中國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子女的要求“言聽計從”,缺乏對子女的挫折教育意識和對子女思想及行為的正確引導,使得孩子自私冷漠,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缺乏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3.重智輕德,片面追求成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高度關注,然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品德教育卻沒有注意引導和教育,忽略了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使得教育帶有較大的片面性。
三、如何實施家庭教育
(一)注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長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出生之后,從言談舉止,一笑一顰的動作,再到接人待物、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家長無時無刻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可以說,從孩子身上,我們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2.家長是因材施教的實施者。從古今中外眾多名人成材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父母在對子女因材施教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基本素質的形成和家長的培養、教育是密不可分的。3.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這里說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家長有責任為子女提供能夠滿足孩子生活學習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場所,即良好的物理環境;同時家長也有義務通過自身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態,對孩子產生影響,為其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即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注重家庭教育中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1.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長應放手鍛煉孩子獨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自信。“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3.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我國傳統家教往往忽視傾聽孩子的意見。孩子缺少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培養獨立性的重要方面。4.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毅力。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任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毅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
(三)注重家庭教育中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它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往往會自覺地時時留神、處處關注,上學時不遺失書本或文具,認真、條理清楚地完成每一項學校作業;幫助父母打理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細節。
(四)在家庭教育中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存在著對自己缺乏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行的自卑感。孩子的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使自己沮喪、孤僻,以至悲觀、失望。這就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認為自己有優點,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便會增強取得更大更好成績的信心和希望。
(五)注重對孩子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家庭教育中應注重培養子女的創新意識,鼓勵子女勇于探索新的規律、方法;敢于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進行質疑,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大膽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新穎、獨特、靈活地解決問題。(六)注重對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為人的基本品德。父母應當教育子女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要心存感恩,在放飛理想,振翅高飛之時不要忘記回報社會,感恩父母。
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切忌操之過急。2.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3.態度一致,教育統一。父母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一。培養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及健康發展過程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不論是廣大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應在家庭教育方面進行不懈的努力,關注孩子的成長,共同見證孩子的成功。
作者:陳維江工作單位:營口市站前區教育文化體育局
- 上一篇:青少年教育對比研究
- 下一篇:當代家庭教育現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