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10-16 09:40:10
導語:對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被稱為我國“幼兒教育之父”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提出的許多家庭教育理念和措施,現在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家庭教育要講求科學規律、樹立正確遠大的家教觀、重視父母的作用等。其對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的啟示主要是: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家庭教育、提高家教觀中的精神內涵、父母應做好“互聯網時代好家長”的師范作用。
【關鍵詞】陳鶴琴;家庭教育;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啟示
經濟的快速進步,社會的發展增速,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進行教育改革,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改革浪潮洶涌澎湃,然而,由于家長自身對于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知識的缺乏,導致一些悲劇仍在上演或加劇,因此,一些學者提出,教育改革應從家長改起、從家庭改起,那么如何著手改革,有必要再次來拜讀“幼兒教育之父”陳鶴琴的《家庭教育》,讓我們重新認識“孩子”、“嬰幼兒”,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找到改革的源頭。
一、陳鶴琴與《家庭教育》
陳鶴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縣人,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他以自己的孩子為研究對象,進行了長期連續的兒童發展研究,一生主要從事于一系列開創性的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著有《家庭教育》等著作,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吁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小學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家庭教育》全書共12章,訂立家庭教育原則101條,講述了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解釋了各項建議的涵義。內容涉及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并進行充分的討論。
二、陳鶴琴“家庭教育”思想
1、家庭教育要講求科學規律。陳鶴琴作為中國現代第一位從科學角度認識兒童、教育兒童的先驅者,其教育思想首要強調要科學認識兒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兒童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他與成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身心特點:(1)兒童是好游戲的。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兒童能從中認識自己、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促進其情感與思維的全面發展。兒童喜歡玩的游戲沒有有意義與無意義之分,只要是游戲他們都是愛的。(2)兒童是好模仿的。兒童的模仿力是令我們成人驚訝的,通常情況下,1-2歲的孩子就能進行簡單模仿了,比如模仿大人說話、掃地、拿杯子喝水等;2-3歲,隨著大腦皮層的飛快發展,能模仿的動作、神態也越來越復雜。(3)兒童是喜歡合群的。人本身就是群居的,兒童生來也自帶這種特質,他們喜歡三五成群的陪伴,孩子生來就是“交際高手”,而現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發現孩子不喜歡和人交流的問題主要根源還是來自家長,家長在孩子交往中往往因為害怕孩子受欺負或欺負他人,就會過多干涉孩子間的交往,久而久之就弱化了孩子的交際能力,把他們變成不合群。2、樹立正確遠大的家教觀。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關系著人一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奠基作用。家長應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層意義,在家教目標上盡快擺脫個人家庭的束縛,樹立為國教子的大教育觀,將能否為社會作貢獻作為衡量孩子成材的標準,由“為個人型”向“為國家型”轉變。孩子雖然是小家庭的一員,在家庭中受到照顧和關愛,慢慢長成具有獨立思想與意識的個體。作為個體,接受教育有助于兒童完成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成為獨立的個性的他自己;作為家庭成員,接受教育可以幫助家庭完成優良品質的傳承或階級的跨越?;谶@兩種的家教觀,陳鶴琴認為家教目標過于狹窄,應該樹立正確遠大的家教觀,在家庭中培養一種“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氛圍,而不是教導孩子只考慮到小我,而不知大家為何,這樣的家教觀對民族發展和國家復興是不利的。3、重視父母的作用。陳鶴琴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對于父母,他提出了以下要求:(1)父母要尊重兒童的人格。雖然父母是兒童生命的給予者,但是一旦降生,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的,他擁有獨立的人格,父母無權將個人意愿強加給兒童,隨著慢慢長大,兒童擁有表達獨立想法和意見的權利,父母應該去尊重,對于不合適和偏執的可以正面去引導。(2)父母步調要一致。在家庭教育中,陳鶴琴特別強調父母教育步調的一致性。家庭就像一艘船,父母是這艘船的掌舵人,當兩位掌舵人步調不一致時首先會導致家庭氛圍的不和諧,直接影響到孩子接受教育的效果,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常溝通、常聯系。(3)父母要給兒童以真正的愛。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但是卻存在著“以愛之名綁架孩子”的現象,現在社會愈甚。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投射到教育中就是越來越的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加餐”,有些孩子能消化,而大多數孩子卻處于反抗無門的邊緣,這些孩子家長的理由往往卻是為了孩子將來好,對孩子的反抗視而不見或強行鎮壓,這樣不是真愛孩子。真正的愛應該站在孩子角度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給予,而不是利用家長權威強塞,少一些“以愛之名”,多一些平等對待。
三、對互聯網時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1、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家庭教育。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位成人被各種網絡信息包圍著,包括各種育兒信息,家長在提高家教意識的同時又出現盲目模仿與跟風的現象,如各種不合時宜的曬娃與親子綜藝節目,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陳鶴琴認為,應該創設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包括物質的環境與人的環境,而人的環境尤為重要?,F如今,經濟收入提高,物質環境大大改善,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給孩子購買各種益智玩具或帶孩子去各種人工游樂場,孩子接觸了更多的人工的、非生命的物質,卻忽視了與大自然的親近,內心從小缺乏生命力的流動性。同時,陳鶴琴特別強調在家庭教育中人的存在比優渥的物質環境更重要,家長應為孩子選擇和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用以支持他們的模仿,諸如良好的精神環境、游戲環境、藝術環境和閱讀環境等。父母應隨時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語言交流、行為舉止、性格表現、作風習慣和對兒童的態度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之中給兒童以很大的積極或消極影響?;ヂ摼W時代幾乎顛覆了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家庭智能越來越受青睞,然而在智能家庭中有些家長過多地用智能家電和玩具替代他們陪孩子,讓孩子在看似聰明、實則冷冰冰的智能中成長,慢慢的把孩子培養成了新一代的“冰人”。因此,互聯網時代的家庭教育需提防過多智能取代人的環境的創設,讓孩子在真正的有愛的家庭中成長。同時,由于現代生活與工作的壓力,父親更多地忙于工作,導致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這對兒童的成長,尤其是性格品質的形成是不利的,陳鶴琴作為一個父親,給予孩子很好的父性教育,對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尤為重要。2、提高家教觀中的精神內涵。國家經濟實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成長,家長也越來越慷慨地投資教育,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生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庭中關注孩子個人的成長固然是件好事,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出現“太自私”的現象,只顧個人成長與發展,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唯個人化”。孩子首先是他個人和家長的,其次也是國家和民族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不能一味地只為個人發展考慮,告訴孩子你過好自己就好,這是狹隘的。家庭教育應樹立大家教觀,提高家教觀中的精神內涵,除了要教育孩子用知識武裝與強大自己以外,也要教育孩子“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學習”,這就要求家長首先要有一顆寬廣的心,為孩子做好人生的指路人。3、父母應做好“互聯網時代好家長”的師范作用。進入二十一世紀,互聯網變成了人們必不可缺的必需品,方便了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被網緊緊套牢,成為了手機的“囚徒”,無法自拔。然而家庭是一個需要網但更需要人存在的地方,兒童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模仿著家長的一舉一動,當家長無法逃離網時,孩子也必然會發現網的樂趣,進而模仿著你的癡迷,因此,互聯網時代的家長別讓自己被網套牢而要求孩子不要沉迷于網絡,首先要從自身找根源,在孩子面前盡量不去玩手機,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探險,在孩子對網絡成癮之前培養起他對其他事物的樂趣,師范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
[2]陳秀云,陳一飛編.陳鶴琴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12).
作者:羅少華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 上一篇: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誠信品質
- 下一篇:農村家庭教育投資變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