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內容和形式研究
時間:2022-04-11 10:27:49
導語:教育改革內容和形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年來教育改革大張旗鼓,花樣繁多,聲勢不小。反思眾多教育改革,往往重形式輕內容,教育改革的形式主義做法嚴重,如不下決心糾正,必將危害深遠。任何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于內容,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健康發展,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培養適應并推動社會發展的合格勞動者。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堅持三個面向,深入研究,整體把握,確定不同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形成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內容的機制。為了這樣的目的和任務,教學內容要盡量反映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最新成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教育在較短的時間內,比較有效的完成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傳承和創新,為社會進步服務。這就要求課程內容的設置與時俱進,緊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新動向,及時刪除陳舊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更新教學內容。
在發揮教育教學內容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進一步做好教育體制、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形式上的改革,使教育的形式符合教育內容的需要,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近多年轟轟烈烈的教育教學改革熱鬧非凡,但冷靜觀察分析,教材、教法、課程諸多方面和諸多做法,往往重形式輕內容,形式主義嚴重。就教法而言,目標教學法、六課型單元教學法、張思中外語教學法……這都是我所經歷過的被有關部門大力推廣過的教學方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講課不超過十五分鐘……這是我所經歷的教學手段的改革。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學法改革。教育的均衡發展,教育布局的調整……這是我們正面對的教育體制改革……在推行這些眾多的教育改革時,教育行政部門和附屬于教育行政部門的教研機構工作了力度大辦法多,發放資料,榜樣示范,外出學習,賽課賽教,甚至統一教案,統一教法。冷靜地分析,這些做法重形式輕內容,甚至嚴重脫離學生和社會實際。就教學效果而言,老師們普遍對一些教學大賽中涌現出的佼佼者的評價是“教法時新而教學效果較差”。
這也并不是教法不重要,而是他們過分重視了形式上的東西而輕視了內容上的東西,喧賓奪主,折騰了師生,使教師的教學畫地為牢,自我設限,使教育改革華而不實而流于形式。不少教師上公開課時,為啟發而啟發,為探究而探究,往往為體現教育手段現代化而過多的采用多媒體,一節課下來,讓聽課者眼花繚亂,感覺不是很實在。教育上的種種形式主義,導致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惜弄虛作假,工作責任心越來越淡薄,甚至不能真誠的為社會和學生著想。這種重形式輕內容的改革,導致教育內容比較膚淺,重點比較模糊,知識系統性差。目前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形式上的東西關注和強調的多,而對于課程設置、內容安排、思維訓練等內容上的東西關注和強調的不夠,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往往成了形式,絕大多數學生越探究越混亂,越研究越模糊。我們知道教材上的很多知識是人類千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一般人較為準確的完成對知識的繼承就很不錯了,其中只有少數拔尖的學生才適合研究和探究。
教育教學改革要重內容,教育內容表現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要讓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做事。所以,教材內容的選取和編排應樸實求真,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成長的實際出發,選取最能體現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基本知識,選取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基礎內容和最新成果,始終把基礎和最新相結合,使學生在短暫的學校學習生涯中為日后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這些最基本的和最新的知識應當包括多個方面,既突出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道德知識,又重視教給學生如何做事的科學知識,還應包括交給學生如何審美、如何健體的基本知識。教學內容的選取要體現出基礎性,教學內容的表達要明了準確,簡單內容應當簡單,復雜內容應當深入淺出,不可為探究而探究,要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思維規律,探究不宜過多,過多的探究會造成學生思維混亂,會把眾多的學生扼殺在起點上。在教法的設計上,要體現實效性,方法要多樣化,要反對極端化的做法,百家講壇是滿堂灌,照樣也很精彩,仍然給觀眾的智慧以啟迪,因此,對于傳統教法不能全盤否定,要在繼承中進行創新,缺少繼承的創新是浮躁。
在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上,提高教師的師德和師能遠遠勝于做秀的送教下鄉。要通過提高師德引導廣大教師公平關愛學生,只有對每一位學生真心的去愛,當成自己的子弟去教,山溝里照樣會飛出金鳳凰。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要處理好取與舍的關系,基礎教育階段,要照顧絕大多數學生,兼顧特殊學生,使絕大多數學生學的快樂,學的容易,學的準確,不能把教材和教法搞的使絕大多數學生越學越沒興趣,越學越沒信心。要始終懷著對孩子和民族高度負責的責任心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總之,教學改革中的重形式輕內容的做法危害甚大,讓人極度痛恨,教學改革要在重內容的基礎上,再去追求更好的形式,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作者:楊亞妮 單位: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
- 上一篇:班級管理德育工作研究
- 下一篇: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