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11:34:58
導語: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放環境的內涵及特征
(一)開放環境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于開放環境的內涵說法存在差異。本文所提到的開放環境是這樣的一種環境,即第一體現為高校辦學理念的開放上,對內的開放是要加強與企業、地區、省市、其他高校以及研究所的廣泛合作,對外的開放是要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科研合作;第二體現為高校內部成員的開放性,管理者、導師、研究生互相之間的關系應體現為開放性,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更應本著開放的態度[1]。
(二)開放環境的特征
1.松散而靈活的組織結構。高等院校這一學校組織本身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松散性尤為突出。導師和研究生在學習、研究方面的自由權限較大。教學活動發生在少數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科研活動的時間安排受到的限制較小。在研究生教育活動中各子系統是相對松散的。
2.民主公平。開放環境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一種環境。民主平等之所以能夠使高校在開放環境下充滿活力和生機地和諧向前發展,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它以制度保障了高校成員的平等權利,使高校中的大多數成員成為這個社會的積極主體,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生群體。這樣,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整個高校具有和諧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公平是現代社會進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規則,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措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從而得以順利地推行和實施。
3.學術自治。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并重,有時學術權力更加起主導作用。研究生教育講求學術自治,因為有了學術自治,才會使導師和研究生更為大膽地進行開拓創新、突破科研難關,才會有新的科研成果為人類所利用,才能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二、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依據及原則
(一)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依據
1.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速發展與不斷地變化,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培養一批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科技頂尖人才,以應對復雜、競爭激烈的世界環境顯得尤為重要“。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方針,既是適應我們黨中央為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宏偉戰略目標而提出的,又為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科學的依據和前進的方向。
2.順應21世紀國際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趨勢。現今社會為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現出國際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的特點。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國際化將會促進大學辦學的開放化,使國家間的大學交流合作更加緊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加強了學校與社會間的緊密聯系,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現代化,使網絡的應用更加廣泛,網絡技術得到突飛猛進地發展,并且加快了知識的更新速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個性化,使得高校在開放環境下,更加體現自主辦學的特色。這些部分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們的存在為我國高校在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參考和借鑒的依據。
(二)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以人為主體,正確理解人的價值的內涵,把挖掘人的潛能作為管理者的主要職責,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管理中,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2.全員參與原則。全員參與是指從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每位成員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相互輔助,各盡其責。任何一項管理工作最終都要落實到人。規范而科學的管理章程與明確、合理的崗位責任制度,把全體成員納入到研究生管理工作體系中去,達到層次分明、分工細致、目標明確的目的。
3.高效性原則。影響研究生教育管理高效性的因素較多,它們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高效性原則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利用現有有限的教育資源,培養出更多的適合社會需要的綜合性高級專門人才與豐富的科研成果,并且耗費的教育資源最少,效益達到最高。
(一)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
1.地位受到重視。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加之中國為農業大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對富有創造力、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在此新形勢下,承擔培養農業類高技能科研型研究人才的研究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等農業院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重視。社會對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
2.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中,較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采取相應的教育、管理等內容來培養的。它重視實效性,堅持研究生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理論聯系實踐,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并且使研究生教育走向大眾化,借鑒了大眾教育的終身性理念。
(二)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高等農業院校自身存在的問題。在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某些高等農業院校不顧自身的培養能力、學術條件等缺陷,盲目擴大招生規模,忽視了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不能將新知識傳授給研究生,不能將實驗設備合理地為導師、研究生所利用。研究生選拔、淘汰機制不健全[2]等問題。
2.導師存在的問題。高等農業院校的部分研究生導師缺乏創新意識,在從事的學科領域不能有突破性進展和研究成果,在評閱學位論文中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導師的可持續發展隊伍建設力度不足,部分高校靠高薪回聘退休老教授來維持學科的完整性,不能保持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活力,未能建立起選拔、錄用、培養優秀導師隊伍的平臺,部分導師未能建立起市場觀念、缺乏競爭意識。
3.研究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部分研究生追求科研成果的數量,但對于質量和應用前景漠不關心。某些研究生為跨專業的考生,對研究生階段所學習的專業知之甚少,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儲備,創新思維能力不足,開展科研工作的困難增大。部分研究生新生入學后的適應能力較弱,不能很快地進行角色轉換。現在許多研究生新生為80后一代,個性獨立,自我意識較強,缺乏溝通和交流的技巧。
四、優化和創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對策和途徑
(一)高等農業院校應轉變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
1.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高等農業院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就是要在日常的學校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來開展工作。在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充分考慮人的因素,本著服務教師和學生的理念,合理分配資金、設備等物質,從而最大限度調動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其科研能力與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不應成為一句“空話”,應當具體落實到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一項行動中去。
2.加強內部管理。首先,合理規劃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組織結構。科學的組織結構有利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和運行;組織結構的合理性,還會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管理達到高質量、高效益的目標。其次,研究生教育管理決策機制應逐步完善。決策的可操作性、民主性、科學性將對決策的執行起到重要意義。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后執行。
(二)著力提升研究生導師的數量和質量
高等農業院校應著力培養本校學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青年骨干教師成為導師;吸收、引進優秀留學人員回國擔任研究生導師[3];聘請科研機構中高水平科研人員作為兼職導師[4];建立選拔、錄用研究生導師的科學機制和溝通平臺;發揮優秀導師“傳、幫、帶”的優良品德,積極鼓勵他們為培養學科帶頭人作出貢獻,以此保證該學科和導師質量的先進性。采取多種方法加強導師隊伍的質量,導師們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了解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動態。掌握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研究。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素質。通過堅持抓好研究生導師數量和質量,努力建立起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科研和實踐能力強,道德高尚的優秀導師隊伍。
(三)培養學以致用的研究生
首先,研究生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研究生的學術科研活動中,必須樹立好研究生教育的政治導向和文化導向。其次,加強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和諧的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倡社會主義道德和價值取向。第三,充分利用輿論媒體的導向功能,加強法制教育,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5]。最后,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檢驗研究生的學習成果、增長他們的知識。使研究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研究生自身綜合素質,提升他們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的能力。綜上所述,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其研究生教育的影響重大。開放環境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創新途徑是適應當前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重要保證。有利于為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利于為研究生的學習、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李剛董玉梅王浩崔強工作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 上一篇:高校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成人科學教育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