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工作探討論文
時間:2022-08-10 04:49:00
導語:獨立學院就業指導工作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擴招,獨立學院應運而生,但因為擴招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形勢,在一本、二本的重壓之下,三本的學生如何能在就業市場上被單位乃至社會所認可,本文就此簡單地談談如何做好獨立學院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近年來,由于各類高校不斷擴招以及新生的獨立學院的高速發展,促使大學生就、面臨嚴峻的形勢。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強大呼聲,另一方面是人學牛因為缺乏就業指導、職業素質和規劃而導致就業困難甚至失敗。作為一名的獨立學院的思政輔導員,我想就如何做好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以及做好此項工作的意義,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三本學生面臨的就業現狀
1、用人單位乃至社會的誤區
首先,正因為三本是新興的高校,在社會中還不被認同,或者說很多人還不了解獨立學院這樣的辦學機構,過分追求校效應,過分重視學歷,寧要本二本并不優秀的學生,也不要本的尖子生,忽視了就業應聘者本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實際上仃就讀于三本學院校的學生僅僅是為高考失利的結果,而他們在畢業后用于市場競爭的業務水平和素質并小比一本本的差,甚至有的會更好。其次,地方保護主義的參與。曾經有一位學生,他在回鄉就業時,竟遭到當地就業部門的排斥,原因是他們的就、職位是要留給他們當地的生源的。另外,有一些利用關系網絡的現象出現,也導致了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
2、獨立學院自身的問題
第一,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的學費昂貴,能夠在獨立學院就讀的學生家境大部分都富裕,有很多是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的,因此,有的獨立學院在就業工作完全寄希望于家長。第二,更有部分獨立學院的老師和管理者們在思想意識上就認為三本的學生文化素質低、學習能力差,因此,在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偏見和負責任的情況出現,課程滿常灌、課后輔導、考試不嚴格、糾錯不認真。第三,部分獨立學院就業指導系統不夠完善。由于獨立學院的起步較晚,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所以有些管理方面還存在著漏洞,管理體制還不健傘。目前不少獨立學院在隊伍建設上都存在著人員不足、隊伍不穩、素質不高的問題,有的獨立學院的就業指導老師是由思政輔導員兼任,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離“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要求相距甚遠。
3、獨立學院學生存在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正是由于獨立學院學生的家境相對較為富裕,在加80、90后基本都為獨身了女,這就使他們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在就業擇業上期望值過高,不愿意到環境相對較差的地方去,不能吃苦貪圖亨樂,且家長也不愿意他們到環境相對弱的單位去就業的思想影響了他們在就業中的合理定位和選擇,學生和家長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其次,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發現求職時有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這就促使在校不刻苦努力的學生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用人單位的初步信任,這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第三,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于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第四,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2004年7月23日)報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難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人專、本科、碩上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職人倍率分別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競爭96個崗位,而l00名本科生只有87個崗位可供競爭,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牛‘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第五,求職途徑把捧不準。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托關系”、“找門路”以捧“鐵飯碗”,不善于“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成就就業。
二、獨立學院就業指導的方向
1、獨立學院先應加強管理,創立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型”大學。獨立學院的學牛與學校本部學生有較大差別,管理起米也相對困難。而且大多數獨立學院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材使用、教師隊伍甚至是考試標準和方式等方面都與校本部基本相同,沒有形成自己的辦學特點,這不僅不利丁獨立學院的發展,而且以后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難以往就業中占優勢,因此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其次,要建立自己的師資隊仉。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都是由校本部的教師構成的,這固然節省升支,但很多本部的教職員工在觀念上歧視本學生,他們不自然地就將這種情緒帶到了課堂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獨立學院應著力打造自己精良的師資隊伍,強抓“教風、學風、考風”,以教風促學風,以學風促考風,以考風督學風和教風,在這樣長久的良性循環中,才能培養將三本學生培養成為不輸一奉奉的優秀學生,才能使其在就業大潮中有立足之地。
2、獨立學院應注重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并開展相天工作
(1)要做好學牛就業指導工作,關鍵就在于培養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就、指導工作隊伍和就業咨詢中心。因此,學校應該在人力、財力、物力、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方而給予充分保證把好入關口,疏通出口關,完善競爭與保障配套、激勵與約束結合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管理、培訓、提高機制,不斷優化這支隊伍的性別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年齡結構,盡快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身體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積極推行畢業生就業指導師和職業咨詢師制度,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構建一個校院結合、上下聯動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這是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前提和保證。,為學生提供各種就業相關刊物,提供計算機網絡,提供完善的網絡資源及各類測評工具;建立專業的職業咨詢顧問團隊,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專業的建議;召開專場校園招聘會,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獨立學院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實行了招生和就業分離,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領導一輔導員一就業中心”三位一體的負責制,確保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2)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分階段開展職業指導教育和訓練,每學年開的課各有側重、形式多樣、貫穿始終。讓大學生從入學一年級開始,便對自己的專業,自身情況有一定認識。這就要求從事就業指導的人員,不僅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更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理論基礎,要求就業指導人員在多個學科領域都要有一定的鉆研。
(3)開展就業市場需求分析和跟蹤調查。通過對畢業生在崗位上專業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掌握用人單位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社會對專業、對人才的需求趨勢。
(4)建立學生個人信息檔案及學生實習基地。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通過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建立學生個人信息檔案。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個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的個人資料檔案。同時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與部分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根據學生檔案記錄的情況,因人而異,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基地實習,通過實習增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5)建立心理咨詢系統,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于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于處于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并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獨立學院的學費昂貴,以及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對于性別的歧視,使得尤其是農村學生和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更大。要適當解決這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建支精干的心理咨詢隊伍。
3、獨立學院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禮儀知識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機會,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而在綜合素質中最為基礎的就是突出個人修養的禮儀知識,這種禮儀知識包括個人禮儀和公共禮儀。比如皮膚要潔凈,指甲要及時修剪,頭發要整潔,口腔要衛生,要有正確的站、坐、走相,服裝要合時宜,鞋要擦干凈,不要隨便打斷主考官的談話,談話時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語氣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面試過程中要始終面帶微笑。這些細節都是體現大學生素質修養的,掌握了這些禮節,將有助于大學生求職的成功。其次是公共禮儀。公共禮儀是大學生介入社會生活的一種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學生的求職就業。有一個著名的例予就是金利來品牌的創始人曾憲梓在面試應聘者時,出了一道有趣的測試題:將一把用來打掃衛生的掃把斜放在辦公室門口,應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應聘者都能把掃把扶起來。曾憲梓最后錄取的是那些達到條件并主動將倒在地上的掃把扶起來的人。他的道理很簡單,應試的人進出時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掃把,雖然自己不會跌倒,但可能會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著也別扭,而他卻不愿意彎一彎腰把掃把扶起來,說明這個人不習慣為他人著想,或是不靈敏,而且很懶。如果有能力的大學生因為這件事而與將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實在是太可惜了,而作為新興的獨立學院的學生很顯然的特點還是養尊處優的日子過慣了,過分鮮明的個性可能導致面試者在面試的過程中忽略了公共禮儀。公務員之家: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而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以及創辦獨立學院的認識。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于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延緩大學生就業時間,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第三,鼓勵大學畢業生出國進一步深造。當前可以鼓勵經濟條件允許的大學畢業后到發達國家深造,學習國際一流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學成歸國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第四,鼓勵大學生到條件艱苦地方就業,特別鼓勵大學生參與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更加寬松的條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各級政府要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工作條件,主要充實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從事教育、衛生、公安、農技、扶貧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在艱苦地區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報考研究生的,應優先予以推薦、錄取;報考黨政機關和應聘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錄用。第五,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人才政策,取消落戶限制。第五,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用人單位、高校、大學畢業生都在能人力資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 上一篇: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探討論文
- 下一篇:玉米干燥裝置利用燃氣和微波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