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高職教學國際化前景

時間:2022-01-06 09:14:06

導語:略談高職教學國際化前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談高職教學國際化前景

一、面臨的問題

當前,高職教育國際化的積極推進,對于促進高職教育體制機制的變革與創新、拓寬高職教育市場、提高高職辦學的現代化水平作用顯著,也很好地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但是,我國的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一是現行相關法規、制度體系還不健全。完善的教育國際化法規體系,是高職教育科學有序開展國際合作的前提。而目前我國相關法規、制度建設仍較滯后,與國際通行準則不太合拍,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有些學校對國際化辦學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由于受到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現行教育觀念、辦學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制約,上述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固有的思維羈絆或資金壁壘,影響了高職教育國際化的深入開展,有少數學校至今在國際合作辦學上還是空白。三是開展合作辦學的專業也不平衡。特別是能夠適應新技術發展和產業調整優化要求的專業還偏少;特色也不夠明顯,內涵還需不斷充實。四是對師生外語能力的挑戰。開展高職教育國際合作要求師生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外語授課能力和考核能力,學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以完成課程學習,這些都還要進一步提高。

二、發展策略

1.樹立國際化教育理念。要做到高職教育的國際化,就要沖破傳統的教育思想束縛,樹立全球化的教育發展理念,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高職辦學戰略,達到辦學理念上與國際先進思想融合。政府方面,要健全法律法規,設計合理制度體系,鼓勵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國際化并始終沿著法制化軌道前進。在現有法律框架基礎上,要就高職教育國際合作問題制定相關細則,并嚴格加以實施,使中方學校、外方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各主體在對外合作過程中有法可依,實現良性發展,避免無序競爭。此外,要為學校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優質服務。學校方面,要將國際化辦學納入學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加強領導,統籌管理;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起學校一把手總體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外事部門歸口、有關部門配合、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國際化發展運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另外,要重點加強外事干部隊伍建設,配備懂業務、會管理、事業心強的同志負責國際化辦學專項工作。

2.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TAFE體系、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等,都是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多年形成的寶貴經驗,我們一定要開門辦學、為我所用。既可以與國外合作舉辦學歷教育,也可以開展項目和證書培訓;既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優質課程等軟資源,也可以積極開展師生互訪、修學旅行及教育教學國際論壇等活動。同時,鼓勵跨國分階段教學、合作開辦專業或課程、鼓勵引進外方強勢專業、優秀科研人員、先進儀器設備和管理經驗,與其共建科研機構和實習實訓基地等。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利用專業特點及教學特色,走出國門到國外辦學,傳播中華文化,展示專業特長,培育國際人才。學校開展國際合作的專業,其與外方共同制訂的教育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應當不低于外國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國的標準和要求;采用跨國分段辦學模式舉辦合作辦學項目的,境內教學實施引進的外方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應當占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總之,只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只要有利于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只要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在維護中方利益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各種合作辦學形式都可以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要通過合作,力爭通曉國際最新辦學趨勢和辦學規則,并爭取在教育思想、課程體系、雙語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上不斷有新的突破。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建設一支具有國際意識和國際水平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首先,學校要繼續選派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教師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外方組織的國際合作辦學培訓,每位參與合作項目專業教師都要進行輪訓。其次,學校要以合作辦學為依托,加大中方教師的境外培訓力度,親身體驗對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育人方式,使教師的眼界、思維與國外對接,力爭使參與合作辦學項目的中方教師都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再次,學校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形成教師參與合作項目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通過將教師的教學質量、科研質量、人才培養質量與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工資福利掛鉤等方式,引導教師親身參與合作項目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最后,要加強外籍教師管理。要進一步制訂和完善學校關于外籍教師的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和施行條例;確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外籍教師的教學和生活設施的配置,并尊重外籍教師文化背景和宗教習慣,讓他們在我國安心從教、生活愉快。同時,督促外教遵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外籍教師任教期間,學校要正常安排聽課或觀摩教學,了解外籍教師的教學要求,檢查外教課程教學質量,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

4.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學校要加強對國際合作辦學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教學和學生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證合作項目教育教學規范有序。要注意對運行質量進行監控,強化質量評價,注重合作效果。對教學中或技術上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與外方進行聯系,加強溝通協調;要主動聘請外籍教師增加對項目教學的階段性輔導,有針對性地開展示范教學。同時,可通過教學視導、教學問卷調查、教師和學生座談會等方式,定期評教評學,加強教學指導與信息反饋,保證合作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對采用跨國分段辦學模式舉辦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在完成境內課程任務后赴境外學習期間仍然是中方學校的學生,學校必須繼續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將教書育人和管理工作延續到國外。

5.規范收費管理。教育是公益性事業,以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為目的,而非以贏利為目的。特別是由于國際合作項目針對學生的收費較高,家庭負擔較重,學校更必須切實遵循上述根本原則,對合作項目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不得巧立名目發生各種濫收費和亂收費現象。在收費前應及時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登記,收費項目和標準必須按照規定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并在招生簡章中向考生公布,收取的費用要納入學校財務統一核算,集中管理,并主要用于教育教學、設備購置、實訓條件改善等合作辦學的各項開支,不得對費用隨意分配或挪作他用,確保項目廉潔,維護學校聲譽。

作者:賁道鵬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