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教育理念在童聲合唱訓練中運用

時間:2022-10-10 05:08:42

導語:開放式教育理念在童聲合唱訓練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式教育理念在童聲合唱訓練中運用

摘要:音樂文化是人類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是其中最為古老的一種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追求越來越高,合唱在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也逐漸被人們所認可。本文以童聲合唱訓練為研究對象,就開放式教育理念引入到童聲合唱訓練中的方法進行探索,將研究的基點與歸屬真正放到教育主體的發展上,從認識到實踐,切實提高童聲合唱的訓練質量,真正通過童聲合唱訓練讓孩子們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開放式理念;童聲合唱;運用探索

一、童聲合唱的教育現狀

1.童聲合唱起步晚,地域差距極明顯。我國的童聲合唱訓練正式起步是從改革開放之后,雖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并不能否認其起步晚的事實。童聲合唱的普及程度和當地經濟狀況的關聯性極高。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們更注重追求精神教育,而在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對合唱則沒有意識上的認識。以深圳和西北地區為例,深圳一地的童聲合唱團數量和西北五省的童聲合唱團數量持平。放眼國際比較,能夠和國際水平接軌的不足十個,且90%以上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個城市。

2.童聲合唱被忽視,師資作品雙匱乏。童聲合唱團的靈魂是指揮者與訓練者。但就目前呈現出的狀態來看,指揮者與訓練者的專業素質都亟待提高。國內對于童聲合唱的認識還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社會的整體氛圍與家長的教育選擇,都更傾向于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合唱作為一種群體性藝術,在他們的眼里沒有價值,這就使得我國合唱的教育師資常年匱乏,無培訓體系,自修自練的形式更為多見。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要想在社會上普及童聲合唱,會遇到較多的困難與阻礙。久而久之,從事合唱教育事業的教師或是轉行、流失,師資力量日益匱乏。合唱作品作為合唱的物質載體,真正適合兒童演唱的作品幾十年來乏有問世。《送別》、《讓我們蕩起雙槳》等都是傳唱多年的作品,時代幾經發展,都沒有更多突破,這其實也是合唱發展滯后的一種表現。作品少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兒童的合唱興趣,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也被無形中擱置了。

3.知識技能底子薄,教育理念待提高。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更注重的是跟唱和欣賞,對識譜、視唱、樂理等音樂基礎知識不重視。部分地區的學校因為師資不足,還會由其他課程的教師擔任音樂課的教學。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真正學到的音樂知識少之又少。童聲合唱是一種通過合唱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藝術形式,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是國內的合唱訓練,其目的更多集中在參加比賽,獲得獎項上,因材施教、啟發引導的教學原則運用的非常少。不重視學生的發展,這就使得學生成為一種發聲“工具”,其全面發展又從何談起呢?

二、童聲合唱教育中的開放式教育理念

開放式教學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從英國發展起來的一種教育理念。在這個理念中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空間、開放的心靈。在這三部分內容中,開放的心靈是一個軸心,決定了教育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開放程度與開放質量。既然理念的中軸是開放的,那么也就決定了它的形式是靈活而不拘一格的。它把教育最為本質的理念和理論重新加以優化和整合,從學生的個體特點出發,提出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方法,擺脫了過去以知識為中心的束縛,進而擴展到了知識、技能、情感、品質等各個領域,建立了一種以主體性、創新性為特征的開放教育模式,把學生變為學習的主人。綜上所述,開放式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以開放的教育活動和課堂教學為途徑,以教育效果最優作為最終歸宿的理念。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都變成了讓學生主動感知、主動欣賞、主動表現、主動創造的過程。

三、開放式教育理念在童聲合唱訓練中的運用

1.開放教學內容,激發合唱興趣。進行專業的童聲合唱訓練,識譜與聲音訓練是最基礎的事情。但是這兩件事情都容易直接導致兒童合唱興趣的減弱。所以在進行合唱訓練時,確定教學的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開放的教學內容中不僅包括了基礎的識譜與樂理知識,還應該加入文化鑒賞的內容,讓兒童充分的感知一切與合唱相關的領域的內容,發現合唱中的美,把它們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興趣的緊密相連。例如在確定合唱內容時,加入學生最熟悉的兒歌、童謠;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和傳說;鍛煉口舌技巧的繞口令等等,都可以真正豐富兒童合唱的內容,把合唱的視野從課內引至課外,從學習走向生活,印證《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背景、科學知識相聯系,學習更有趣這句話的價值。

2.開放教學資源,明確合唱目的。合唱中所指的音樂能力包括了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它是一個范疇和深度已然形成體系的概念,為此,家庭、學校、社會……只要是有利于合唱訓練的資源都應該盡可能的網絡進來。當前,我國專門用于童聲合唱訓練的教材比較少,楊鴻年老師的《童聲合唱訓練學》、孟大鵬老師的《童聲合唱訓練》算是其中比較經典的。從事童聲合唱訓練的教師應該認真鉆研這些專業書籍,把教材這根拐棍兒丟掉,融入到更加廣大的范圍中去尋找適合兒童、適合訓練的物質載體。有些具有遠見的教師為了和國際合唱接軌,也會主動的學習外語,研究外國合唱文獻等,這又從無形中擴展了資源獲取的途徑。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合唱訓練從一開始就要明確目的,要以陶冶情操、全面發展為基點和重點,現代童聲合唱教育,認知訓練和技能訓練固然重要,但絕不是教學的目的。孩子們在童聲合唱中培養的認知方向和審美情趣是和教師的視野息息相關,由此可見,教學資源越豐富,合唱目的的涵義就越豐厚。

3.開放教學過程,形式靈活多樣。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因地制宜、靈活多變的教育形式,這一點是可以被直接引入到童聲合唱教育中的。兒童在合唱訓練中培養的能力是不斷處于變化之中的。童聲合唱訓練在童聲合唱教學排練過程中,與訓練者的關系是多對一的,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訓練者不可能對所有學生面面俱到。因此教學的過程要盡可能的開放出來,把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到最大化。如在每次排練之前,先把需要排練的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回家先行了解,對作品的創作意圖、創作主題加以掌握,然后在訓練時更快地進入狀態、代入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8歲以上的兒童可以自行完成對合唱作品的資料收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更加立體的掌握作品的內容,在訓練中組織兒童進行交流,讓學生既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良好的人格品質,以合唱達到美育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合唱因為教學過程的開放,在教學形式上也就變得不拘一格。早期的反復跟唱式的機械式訓練被探究、交互等教學方式取代,承認了兒童在合唱訓練中的主動性與受動性。主動性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名詞。受動性指的是人們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制約。能夠真正接受兒童的受動性,就會更加人文的制定教學形式,讓其獲得自我發展的條件。

4.開放教學環境,融入多元態度。現代童聲合唱教育的教學環境,早已經不只學校這一個場所。音樂的文化內涵決定了生活中處處有音樂,孩子們越來越廣泛的生活環境中,隱藏著豐富的音樂資源。訓練者應該敢于也要善于帶領孩子們走出音樂教室。美國經典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演唱場景給予了合唱教育者深刻的啟示,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都可以被納入到教學中,兒童們聽到的聲音越豐富,感性經驗就越充足。在演唱《野蜂飛舞》、《回聲》等歌曲時,他們才能更好地模仿出自然界的聲音。外出參加比賽,也是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每一個參賽團體都是兒童們學習的對象。兒童們在比賽中收獲的經驗遠遠超過了幾個月的訓練總和。他們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團隊中發揮的作用,使他們在獲得合唱訓練的同時,也獲得了自我價值的實現,把自己越發的置于廣闊的社會環境中,對合唱價值的認識就越理性,合唱團體的融合與發揮就會越來越自如流暢。合唱不同于課程教學,訓練者在教學中應該保持的態度也有著根本的差異。過于嚴厲的訓練者通常會把訓練引入到死板的境地。溫和的訓練者不是說縱容學生的犯錯,而是要樂于接納各種各樣的學生,樂于接納不同風格、流派和時代的合唱作品,把作品和學生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從而尋找和提煉出最適合本合唱團體的訓練方式和演唱風格。

5.開放師資力量,完善教學體系。我國的合唱師資力量薄弱已經成為人所共識的事情。楊鴻年、吳靈芬、孟大鵬這批老牌的教育家仍然活躍在合唱教育的第一線,充分說明了當下師資力量的青黃不接。為了盡快提升教育的基礎力量,相關部門要盡快建立合唱教育的培訓平臺,讓不同地區的合唱教育者流動起來,通過支教、學術交流等活動拓寬現有合唱教育者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的行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把先進的理念引入進來。目前,社會的童聲合唱團體逐漸崛起,地區之間的“手拉手聯誼團”也越來越多,只有先讓內部的教師力量強大起來,才能吸引更多的合唱教育從業者加入進來,為我國的童聲合唱貢獻自己的力量。走得比較快的童聲合唱團體要善于總結自己在訓練實踐中的經驗,把它們集結成冊,作為我國童聲合唱的理論研究成果,普及到更加廣泛的團體中,讓國內的合唱團體在國情、社情和學生認知規律相對一致的背景下,獲得更快的發展,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優勢與特點。

結語

我國的童聲合唱訓練起步雖晚,但是發展速度還是令人可喜的。尤其是近年來,開放式的教育理念逐漸引入到童聲合唱訓練中后,合唱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環境、教學師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童可以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獲得訓練,把生活和自我、訓練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在合唱訓練中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并從更加廣闊的范圍內促進我國童聲合唱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燕清.為孩子們開啟另一扇窗———談趣味童聲訓練[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7).

[2]鐘燕紅.開放性教育理念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教學與管理,2016(27).

[3]劉德波.我國少兒合唱的產生和發展[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

作者:宋揚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