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分辨是非能力培養(yǎng)對策

時間:2022-05-12 10:57:59

導語:留守兒童分辨是非能力培養(yǎng)對策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兒童分辨是非能力培養(yǎng)對策

1高中留守兒童分辨是非能力存在的問題

1.1留守兒童很大一部分“社會觀”處于模糊狀態(tài)

中學生面臨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我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沒有父母的約束,助長他們自私任性、霸道蠻橫、叛逆心理,以自我為中心。自認為自己是高中生,對社會認識“很深刻”。有的開始大談“民主”、“自由”,認為學校校紀校規(guī)太嚴。另外,他們?nèi)菀鬃邩O端,一點小事不高興,所有事情都不高興。對高考不在乎,平時不關心自己的成績,考試成績不理想,看到社會的事物往往看到的是消極的一面,“社會觀”分辨力處于模糊狀態(tài),分辨是非能力弱,

1.2留守兒童對“價值觀”的分辨力出現(xiàn)扭曲現(xiàn)象

由于南澗一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而留守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再加上在農(nóng)村大多是隔代教育,出現(xiàn)放任自流的現(xiàn)象,而在外務工的家長們則沒有更多的機會傳達對子女的關愛,內(nèi)心充滿愧疚,大多采用“金錢”的方式彌補。我校大多數(shù)學生會知道“感恩”,但有的家長錢寄回來不聞不問,使自己的子女自由度提高,非常容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使留守兒童對“價值觀”的分辨力大多出現(xiàn)扭曲。簡單到讀書是否有“價值”都不知道,把“金錢”看作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1.3部分留守兒童沒有正確的“人生觀”

由于南澗留守兒童父母受教育程度較相對較低,再加上遠離子女,很難對子女有示范效應,使其生活中表現(xiàn)為任性、打架斗毆、上網(wǎng)、談戀愛、學習成績較差、自制力差、惰性、冷漠等。部分留守學生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和其他同學出現(xiàn)偏差,不知道苦與樂,榮辱觀念淡薄。把打架斗毆、頂撞師長看作創(chuàng)造英雄的手段,把談戀愛找對象看作是最好的榮譽,把玩手機、上網(wǎng)吧看作是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等等,最終導致“人生觀”反常,享樂主義的人生觀突出。

2高中留守兒童分辨是非能力培養(yǎng)對策

2.1我校實行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子女的聯(lián)系,盡量還原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教育環(huán)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學校班主任通過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長與孩子每周互通“親情電話”,每月互通“情親短信”或是“書信”,學校班會主題中開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每年寒暑假由家長組織“親情共處”活動,學校培訓委托監(jiān)護人制度,等等?!坝H情”是留守兒童產(chǎn)生正確社會觀、價值觀的重要前提。

2.2我校注重人文關懷,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

因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寄宿,生活主要在學校,所以學校的教育至關重要。學校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讓學生找到家的感覺,逐漸削弱孤獨感,產(chǎn)生歸屬感,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學校積極開展“學校是我家”活動,讓留守兒童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身存在的價值。重要的是讓留守兒童積極參與,讓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找到友誼和自信心,轉(zhuǎn)移注意力,提高自我抗挫折的能力,減輕心理壓力,化解不良情緒,做到自尊,自愛、自信。充分發(fā)揮班主任老師的作用,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愛心和細心關注學生,班主任給予他們溫暖與親情,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人文關懷。另外,班主任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盡可能地化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盡量交流與溝通,有時可以求助心理輔導教師。運用人文關懷,化解其心理問題,學生才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3我校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進行法律保護和法制教育

首先,通過立法手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明確留守兒童父母作為法定監(jiān)護人的責任與義務。其次,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了侵犯留守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消除非法組織、不良網(wǎng)吧、邪教勢力等帶給留守兒童的不良影響。再次,創(chuàng)新法制宣傳教育方式,讓法制宣傳進學校、社區(qū)、村委會等,加強了留守兒童法制教育,讓高中留守兒童處在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綜合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政府和民間組織等多位一體,互補共生,共同關心留守兒童問題,讓他(她)們有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法制意識增強,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要引領中學“留守兒童”自信、自尊、自強,使其具備奮發(fā)進取、積極向上、知難而進的品格,留守兒童問題才能得到更好地解決。

作者:蘇正華工作單位: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