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同伴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03 09:13:57

導語:留守兒童同伴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兒童同伴教育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解放巖中學852名留守兒童中隨機抽取的13-15歲的留守兒童200人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從解放巖中學852名留守兒童中抽取13-15歲的留守兒童200人,隨機分配為干預組(同伴教育組)100人、對照組100人。測試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設計調查問卷,對該問卷進行小樣本預調查和專家反復討論修改后確定,并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調查內容包括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生活方式知識—態度—行為、體育鍛煉知識—態度—行為(KAP)的測驗題。調查由統一培訓后的調查員進行,分別于實驗開始時和結束后分兩次向研究對象發放問卷調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為100%。

1.2.2實驗

1)篩選同伴教育組長。同伴教育組采用自愿方式組合成10個小組,每組10人。各組采取自薦和推薦的方式篩選出1名組長,同伴教育組長應參照以下條件:條理清晰,具有感召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技巧;與同伴有相似的社會文化背景;能被同伴接受;自愿接受培訓,有高度的責任心;能以倡導者、聯絡員的身份與干預對象架起橋梁等。2)培訓同伴教育組長。由專業體育保健學、營養學、運動醫學教師以及專職體育教師對10位組長進行培訓,共6次,每次45min。培訓主要內容由2個模塊構成。第1個模塊是教育意義及方法培訓,主要包括同伴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營養教育的意義、體育鍛煉的意義、正確的生活方式、如何帶動小組成員共同進步等同伴教育方法。第2個模塊是基本知識點培訓,主要包括營養知識:對基本的營養知識的知曉情況、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運動技能知識等。組長必須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3)同伴教育實施、管理。由同伴教育組長分3個階段向組員講授教育內容。①向同伴宣傳體育與健康知識、營養知識、生活方式知識,向同伴傳授為什么、如何評價、怎樣促進體質與健康,如何注意膳食平衡,如何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激發同伴的學習興趣,使同伴接受并積極參與,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②以互動的形式,進行以運動參與為主的教育活動,結合相關知識講解,使學生明白道理,形成內化的觀點。③引導同伴參與、探究和發現體育運動的價值,了解體育、平衡膳食及健康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使學生堅定信念并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同伴教育組長平時不定期、不定形式(E-mail、QQ、電話、見面)地與本小組成員聯系,與他們進行營養、生活方式、運動鍛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等交流。對照組不采取以上措施。

1.3統計分析

全部數據經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數據采用構成比(%)表示,兩組樣本均數的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同伴教育對留守兒童50m跑的影響

經過6個月的同伴教育教學干預后,50m成績實驗組和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50m跑主要體現中學生的速度素質,同時也離不開力量素質。要想發展速度素質,必須發展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緊張與放松的協調性、良好的柔韌性和速度耐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同伴教育”的干預下,實驗組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課間操及課外活動中反復進行肌肉快速動作的練習,能提高肌肉收縮速率,經過一定時期的練習可以改善神經對肌肉的支配,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中學生的速度素質。

2.2同伴教育對留守兒童立定跳遠的影響

在經過6個月的同伴教育教學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立定跳遠成績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立定跳遠是體現腰腹力量、下肢爆發力與上下肢協調性的一項素質測試。立定跳遠對技術動作的掌握要求較高,雖然看過了表面上就能將動作模仿出幾分相像,但真正掌握其發力順序與全身協調用力需要長期練習、摸索。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能夠逐漸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要領,將協調用力、起跳角度等掌握的更加熟練;通過“同伴教育”,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腹部、腿部肌肉力量也增強,同時促進立定跳遠成績。

2.3同伴教育對留守兒童坐位體前屈的影響

坐位體前屈主要反映中學生的柔韌性素質。柔韌性素質是指人體各關節活動的幅度。柔韌性是健康體質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柔韌性對兒童青少年運動技能的學習、不良姿勢的糾正具有積極作用。在體育活動中能夠保護脊柱、預防肌肉和韌帶拉傷等危險的發生。影響柔韌性素質有很多因素,一方面取決于有關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活動范圍,另一方面跟神經支配及參加工作肌的緊張與放松的協調能力等也有密切關系。其次,性別、年齡、遺傳等也會對柔韌素質有所影響。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缺乏有效地練習,當柔韌素質達到一定程度后,便慢慢開始減退。他們的生長發育尚不完全,柔韌素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如果堅持體育運動鍛煉,對13-15歲留守兒童柔韌素質的改善有較好的效果。表3所示,6個月的同伴教育教學干預后,同伴教育組的留守兒童與對照組兒童的坐位體前屈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同伴教育可以明顯改善兒童的腰背部及髖關節柔韌性;對照組坐位體前屈測試結果與干預前比較也發生顯著性變化(P<0.05),這可能是兒童正常生長發育的結果。

2.4同伴教育對留守兒童800m(女)、1000m(男)的影響

通過同伴教育教學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耐力素質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以解釋為對抗疲勞與疲勞后恢復的能力。耐力素質是一般競技運動項目的重要基礎素質之一,也是人們通常用來評定個體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內容。耐力素質有利于發展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本研究中耐力素質的測試項目為中距離跑,男生為1000m,女生為800m。結果顯示同伴教育干預對留守兒童耐力素質影響較大,分析其原因在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使安靜時心率降低,增大心臟血液儲備能力,使心肌收縮功能增強,心臟供血功能得以改善,從而能適應長時間持續運動的需要;長期堅持體育運動能明顯加大肺活量,改善鍛煉者呼吸結構、形態,使其生理機能產生適應性變化。還可以使呼吸發達有力,呼吸差加大,肺組織彈性良好,保證了在運動時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水平的肺通氣功能。

3小結

在同伴教育的干預下,留守兒童的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m(女)、1000m(男)有了提高。表明在同伴教育下,留守兒童堅持科學、規律、長期的體育鍛煉能提高身體素質。說明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對提高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有一定的實效。

作者:唐麗 安陸生 單位: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鳳凰縣木江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