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健康生活習慣研究

時間:2022-04-10 09:47:08

導語:留守兒童健康生活習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兒童健康生活習慣研究

3—6歲的孩子是人一生中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段時間好的習慣將影響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健康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進餐、飲水、睡眠、大小便。

一、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培養

3—6歲留守兒童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幼兒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剛剛入園的留守兒童大部分生活習慣都沒有規律,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吃飯時還大喊大叫、有的孩子甚至端著飯碗到處亂跑,愛吃的東西一次就吃個飽漲,不想吃的東西看都不看,到處亂認果皮,看見食物,不管干凈不干凈抓住就往嘴里喂,根本沒有講衛生的意識。這就要求幼兒園的老師要嚴格按照《3—6歲兒童指南》中提出的“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首先,要從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開始。餐前可做安靜的活動,給孩子講一些關于進餐的童話故事例如《漏嘴巴的大公雞》,讓小朋友明白吃飯時不能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使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凈,告訴幼兒吃飯時要專心;還可以通過一些兒歌潛移默化地告訴小朋友一些用餐時的小禮儀:“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體坐直,兩腿并攏,一口飯,一口菜,寶寶吃得好,干凈又安靜”、“娃娃比我小,吃飯要人喂,我比娃娃大,吃飯不要喂”;還可以聽一些舒緩的輕音樂,例如《山谷的早晨》等,幫助幼兒調解情緒,讓幼兒在良好愉快的情緒下進餐。進餐前一定要讓小朋友洗手,我們可將洗手的方法分解成相互聯系的幾個步驟:卷衣袖,把手打濕,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沖冼干凈,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為了讓他們更感興趣,還可以將這些動作編成好聽的兒歌“嘩嘩流水清又清,卷起袖子洗洗手,小手搓搓,白又白”,養成進餐前的良好習慣。對進餐好的孩子給予贊許,激勵幼兒積極用餐。針對挑食的孩子可以從開始盛少點,到以后慢慢增加,讓他逐漸適應,老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真棒,再多盛點吧!”……“今天你學會了吃青菜,真了不起”,對吃飯好的幼兒當眾表揚,并指出他吃的好的地方是什么:“吃得快、吃得干凈、沒有留剩飯、吃飯時安安靜靜的……”在老師反復鼓勵下,激發幼兒食欲,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小毛病;進食不要過急,要細細咀嚼,促進消化腺的分泌;這樣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要注意避免幼兒的偏食和擇食;訓練孩子吃各種類的食物,接受多方面的營養,飯后還要培養孩子散步的習慣,幫助消化,養成良好進餐的好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茁壯地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指南》中提出,3-6歲兒童每天要保證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重視是基礎、培養是關鍵,良好的作息時間就是指有“規律”。由于孩子年齡尚小,自控力能力差,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了解“培養孩子規律作息”的重要性,一定要長期堅持,從小培養孩子生物鐘,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為了能讓孩子盡快入睡,家長可以在每天晚上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或者播放一些催眠曲,讓孩子在安靜的情緒中入眠,睡覺前孩子不宜吃得太多,還要鼓勵孩子睡覺前要養成洗臉、刷牙的習慣,睡前不能讓孩子做劇烈運動,更不能讓孩子看恐怖片或者憂傷的影視,以免孩子做噩夢,影響的睡眠質量。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時間,榜樣是最重要的,大人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按時作息,讓孩子知道到什么點就該做什么事,到睡覺的時間了家長只是簡單的提醒一句:“八點了”,孩子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他就會乖乖的上床去休息。3-6歲的孩子還要養成午睡的習慣,要根據需要調整好午睡時間,當然,午睡時間不宜太晚,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是最佳時間。

三、改變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觀念

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在監護,這就要求老師先解決照顧留守兒童的隔代家長觀念的改變,只有思想上的變化才可能帶動行為上的跟進。軒軒的爸爸媽媽都在外打工,他由爺爺奶奶照顧,在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針對孩子進餐的問題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進餐情況,才發現軒軒在家還讓奶奶喂飯,老師就告訴軒軒的奶奶:“他在園吃飯吃得非常好,你為什么要給他喂飯,你讓他自己吃啊”,軒軒的奶奶說:“孩子自己吃時慢得很,還到處是掉的飯渣”。我就給她講道理,講溺愛孩子的利害關系,本以為老人的思想是最難轉變的,會把老師說的話不當回事,會仍然喂孩子吃飯,但是,過了幾天,我就問軒軒的吃飯情況,她高興的說:“我聽了你的話,也按照你說在規定的時間內讓他吃完飯就有獎勵,還真是靈驗,他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所以,現在這些老人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他們也在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他們愿意去嘗試改變固有模式。從一開始的抵觸和一萬個不愿意到后來一步一步的參與,一步一步地改變自己,老人們已經很努力的也很愿意接受新的育兒觀念。

綜上所述,要培養3-6歲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只依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是由家庭、社會和幼兒園共同才可以完成的一項工程,特別對那些留守兒童,教育者更要付出全部的愛心和耐心,讓這些缺失了愛的孩子再不能缺失了教育,讓他們和城市孩子一起在陽光下健康、愉快的成長。

作者:李新芳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友誼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