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基礎教育民間美術地域文化研究

時間:2022-03-20 09:58:15

導語:美術基礎教育民間美術地域文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基礎教育民間美術地域文化研究

美術基礎教育對于培養美術專業人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大學美術基礎教育仍然是以西方解剖和透視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契斯恰科夫教育體系為主導,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在美術基礎教育階段的造型經驗與方法,但是該體系背后的民族屬性,使國內很多院校的美術生在掌握解剖與透視等規律的技法后,對于其他體系的特色或者優勢難以吸收內化,很難在美術創作中再有其他的發展或變化,特別是面對傳統繪畫的基礎問題時,實物寫生的模式便不可避免地與其產生沖突。而在教育教學中,筆者認為不管是將哪一種教學體系列為該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都需要認真分析該體系或者模式是否與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審美理念相適應,我國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教學的課程也必須立足于我國優秀的傳統地域文化及其審美情趣。

民間美術作為我國極具深厚文化意蘊的藝術傳統,是地域文化藝術中的杰出代表,其獨特的造型、個性的色彩以及形神兼具的審美意趣和寓情于作品中的美學理念,都具極高的文化價值。筆者在開展2018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曾國藩的‘禮學’思想在溪硯造型設計中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X2018B241)過程中系統閱讀了《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與創作研究》,認為該書內容對大學美術基礎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啟示。

首先,《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與創作研究》一書中對民間美術的諸多分類進行了詳盡闡述,種類豐富的民間美術能夠為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以及美術訓練方法,而在基礎美術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社會中多種不同的藝術教育資源,也符合當代美術基礎教育的教學理念,特別是發掘通過民間美術顯現出來的地域文化理念與價值,能夠提升美術教育的文化藝術內涵與格調,拓寬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因此,在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將民間美術列為基礎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以豐富美術課程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而民間美術中各種豐富的造型方法,也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術基礎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到民間去感受多樣的民俗活動,參與民間技藝制作,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民間美術的魅力,體會其中的文化藝術內涵。

其次,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大學美術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而民間美術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勞動人民雖然生產力水平低下,生活環境和條件較差,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極為豐富,有著極為強烈的創新意識,正如《中國民間美術的發展與創作研究》一書中所說的:民間美術是以最樸素的方式從生活中誕生,在實踐中完善,形成獨特的美術形式,能夠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入藝術創作中。很多的藝術創作者也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才更加積極地從民間傳統藝術當中尋找創作靈感。因此,民間美術中所蘊含的文化藝術魅力與創作理念,能夠為大學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啟示與參考,特別是將民間美術與美術教育課堂相結合,能夠促使學生在美術學習與創作中大膽創新,敢于運用多種夸張手法進行更多形式的美術創作,更顯示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主體性,實現學生在學習與創作中的自由表達,有利于推動美術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最后,大學美術基礎教育知識體系的完善,除了基礎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拓展美術教育人文資源。民間美術中就蘊藏了極為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內涵,當代大學美術教育應該在基于中國畫、油畫等重要課程的基礎上增加民間美術課程,以拓展和豐富大學美術教育的人文理念,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大學美術基礎教育對于民間美術的深入挖掘,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到其中蘊藏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以及積極對待生活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將促進民間美術與地域文化的融合發展,激發我們古老民族創造和審美本原的精神。值得特別強調的是,大學美術基礎教育融合民間美術等傳統地域文化藝術,其根本目的是讓地域文化走進院校教育,既是為了更好地對傳統地域文化藝術進行傳承弘揚,更是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自身的民族藝術背景文化,使學生在日后不斷追求藝術創新的道路上,面對多元文化思潮發展的環境,能夠堅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作者:彭子義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