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性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6-28 11:02:50

導語:啟發性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啟發性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運用

摘要:在素質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今社會,美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越來越多的展現。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啟發性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啟發性有助于幼兒想象力的發芽,啟發性有利于幼兒美術基礎教育的加強,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育者要意識到啟發性的重要性,而在授課過程中運用好啟發性教學方法更加重要,二者相融合才會達到最佳效果。運用好啟發性美術教育,才能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啟發性;創意性;想象力;情境性

一、古今中外對啟發性的運用

我國歷史悠久,教育文化底蘊深厚,其中不乏對啟發性教育的闡釋和例證。孔子對啟發性教育理解獨到,入骨三分,具體的論述到幼兒教學中的困境和突破口:“憤”指教師啟發幼兒自己獨立并且有個性自己去思考,想方設法想弄懂問題但偏偏又弄不懂,這種急切想解決的情緒狀態;“悱”指幼兒心理明白,也很清楚,可是無論如何都說不清楚,好像懂得但是又不懂,無法用言詞說清楚的復雜情感。就是所謂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從前人的寶貴經驗可以知道,要學會與孩子相處,全面了解他們的生理、心理發展,就必須把健康、積極的知識傳授給孩子,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培養。在藝術教育中,啟發式教學法相對自由,易于實施,通過多種途徑來啟發學生的思維。這種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對于兒童藝術細胞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我國屬于初步確定幼兒教育,各個方面發展還不穩定,尤其美術教育發展體制也不完善。當前,我國幼兒藝術理論薄弱,理論基礎不完善,實踐難度大,教學方法采用成人思維的理性分析法,基本上忽視了幼兒的主觀情感和內在心理特征。幼兒時期處在黃金年齡,我們必須善于運用啟發誘導幼兒想象,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這樣有利于幼兒成長。因此發展我國美術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強對師資力量的提高及啟發式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我國的美術教育才會有新面貌和新發展。國外的美術教育理念較為先進,重視學生學習和創造的過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公認的啟發式教學法鼻祖蘇格拉底認為,人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實踐才能成才,提倡師生一起探討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師生和諧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西方人把啟發性運用得生動活潑,因此他們的發展步伐遠遠超越我們國家。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結構論,學習的重點不在記住多少知識,而在于獲取知識的過程。良好的獲取知識的過程應當是主動的、側重于直覺、結構性的。在美國教育方式上,他們喜歡開采幼兒內心世界的藝術細胞并感受外界真實生活而提高美術素養的教育方式。

二、啟發性對幼兒想象力的塑成

陳鶴琴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對學前教育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提倡啟發性教育,反對死板的教育。用他的話說就是,“凡是幼兒自己能夠做的,就該大力支持幼兒,叫幼兒感受自我價值,凡是幼兒敢于想象的,我們就應該鼓勵,澆灌幼兒從小學會自己思考,作為教師更應該學會把握恰當的時間啟發幼兒,只有這樣他們探索和發現所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地世界。”學前藝術教育應采取多種靈活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啟發幼兒思考,鼓勵幼兒去想象和探索。在我們的藝術教育中,還存在著書本主義者,他們往往會發出強制性的命令,要求兒童必須畫出與原作完全相同的東西。機械模仿會妨礙兒童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使藝術活動顯得如此枯燥。現在存在很多錯誤的觀點,如:改良主義(幼兒們從小就忽視生活感受,通常是不思考就從里面到外表一起畫,沒有自己的個性,只是生搬硬套,重新組合形成的畫死板沒有趣味)、機會主義(幼兒們隨大流你畫我也畫,為了畫畫而畫,為了獎狀而畫等)。在這種畸形的美術教育方式下,幼兒繪畫出來的畫都是一個模樣,沒有趣味、沒有靈性、沒有個性,從畫中只可以看到技巧性,幼兒畫出的作品是相當庸俗的,相當于是復制品。我們稱之為機械教學,對幼兒具有毒害的作用,會對他們產生畸形審美發展的培養。幼兒個個沒有了自己的特點,沒有勇氣自己去創新,從而美術教育走下坡路,美術的落后會影響我國文化的發展腳步。想象力對幼兒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必須學會運用想象的效應。如:通常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展開授課,在童話故事的氛圍下幼兒們進入情境中,以太陽為課題,筆者在講授的過程中一邊講一邊展示自己做的太陽公公,很快帶動幼兒進入繪畫的世界。他們敢于大膽創作,其中有個同學想象在天上畫個惡狠狠的太陽,太陽長相各不相同,中間畫了一個太陽傘,這把傘通過幼兒們自己的思考和獨創的設計,用茂盛的樹枝鋪成,在傘里面畫了幾個幼兒在嬉戲。看到幼兒們的畫面叫筆者情不自禁地產生了聯想,幼兒解釋說:“由于天氣太熱,只要種許多樹,樹之間沒有縫隙,我們藏在傘里就不會感覺到熱了。”另一個的幼兒創作的題材是我們成人無法想象到的,他自己穿的是渾身是火苗的防火服,在自己周圍畫滿像火炬一樣的太陽進軍,這種氛圍充滿色彩,五彩繽紛應接不暇。看著幼兒們一個個自由自在、天真爛漫、富有想象力的作品。筆者被深深地感動了,羨慕幼兒的新天地,為他們的天賦暢想藝術的交響曲。在幼兒藝術曲中感受到無限美好的世界,羨慕他們的天真,更加欣賞他們的藝術美。

三、情境教育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影響

情境教育的概念強調創造良好的情境,通過形象地描述一件事或者逼真地模擬一種環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智力水平,教師創造合理的情境,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引導孩子多問幾個問題,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有助于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同時要保持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與情境緊密相連,加深幼兒的記憶和感悟能力。良好的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幼兒對繪畫學習的熱情。什么是好的美術教學情境呢?好的情境應有如下三個特征:新異性、啟發性和游戲性。新異性是指,情境是新奇的、不尋常的,情境中的某些元素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發現新的事物、進入新的藝術境界。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美術教師必須了解幼兒對哪些事物熟悉、對哪些事物不熟悉,將新鮮事物適當地引入到教學情境之中。例如,在講授課程時教師先播放一段視頻將幼兒帶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這種新奇性讓幼兒在繪畫方面產生無限的想象,然后再指導幼兒畫出他們腦海中的海底奇觀。啟發性是指情境內涵豐富,可以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和應用中應循循善誘,根據學生思考深入程度來設置問題,引導孩子進行求知和探索。例如,《OK發型師》一課,如果幼兒只在人頭上畫直線,那么老師可以適時地啟發他:直直的短頭發像是爸爸的,媽媽的頭發是什么樣子的呢?如果幼兒畫出的發型很不尋常,老師應該鼓勵他畫出其他發型,允許自由發揮,產生更加奇妙的發型。最后,情境的游戲性是指情境帶有一定游戲規則,這些游戲規則的設計符合兒童游戲性的特點,孩子們沉浸在這種藝術情境中,似乎在玩耍,但不知不覺為自己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單單有提出啟發幼兒思考的問題的情境是不夠的,還必須要附加上生活情境。我們采用天然的資料,這些東西對啟發幼兒創作熱情和欲望很有利。比如我們隨處可見的頭巾,以“頭巾”為創作的題材展開想象,最佳效果是師生共同參與,最先教師拿出自己的頭巾,接著幼兒們也拿出自己的頭巾,最后師生共同欣賞。這時教室仿佛成為銷售頭巾的小市場。在幼兒們歡天喜地的時候,教師讓幼兒們自己總結頭巾圖案特點,并在黑板上演示步驟。這種授課方式能不斷激發幼兒的天性和興趣,幼兒全身心投入在創作過程中并大膽地展現藝術魅力。這種新穎的啟發式傳授教學得到了廣大幼兒的喜愛,潛移默化的栽培了許多小小的藝術家。

四、結語

借鑒古今中外對幼兒美術教育采取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創新,促進幼兒美術教育健康、快速地發展。我們要秉持嚴謹科學的理念和務實有為的精神,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美術教育活動。我們必須處理好發展繼承與創新變革的關系,傳承中華繪畫神韻,又時刻吸收世界各地兒童藝術理論的精華,幫助發展我們的兒童藝術理論和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使彼此吸收和融合,從而豐富和完善兒童藝術教育體系,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桂英,徐曉春.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陶三發.活的教育[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4]劉宜.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

[5]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作者:王艷桃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