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討
時間:2022-08-16 10:49:33
導語: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教師行業,促使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群體隊伍的比重逐年加大,青年教師人數已占到高校教師人數的一半左右,承擔著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總工作量的60%。[1]這些青年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是學生價值觀養成的引導者。核心價值觀的生成與發展是在內推力量與外生作用下共同衍生形成的,既需要青年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通過構建科學的培育機制來強化。青年教師存在著人生閱歷、資歷等方面的不足,特別是一些參加工作時間較短的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注重專業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價值觀的培育。有些教師將大多數精力用于職稱評定上,專注于搞科研,而不重視授課質量,導致自身片面發展。網絡的不斷普及促使學校成為多元價值思潮的接收器。青年教師極易接觸到這些價值觀,受其影響,有些教師只顧追捧西方價值觀,忽視了本國的主流價值觀;也有些教師受西方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只維護自己的利益,導致自身的政治立場不斷被弱化。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自身更好地發展,促使他們在中西方價值理念的沖擊與碰撞中不迷失,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實現立德樹人,為培養一批“又紅又專”人才奠定基礎。
一、理論認知機制
理論能否被群眾所認同,除了其本身的含義符合時代主流,還有賴于加強學習教育。構建科學的理論認知機制,有利于督促青年教師學習并了解理論,并通過理論教育加強認同。理論學習是引導青年教師培育正確價值觀的基本前提,科學的學習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熱情。要注重學習方法上的引導,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灌輸法,讓青年教師被動地接受理論,而是要努力做到全面理解這一理論,不僅要熟知這一理論的內容是什么,還要闡釋內容的深刻內涵,甚至可以用一些案例來講解其含義。要具體到青年教師應當如何踐行,怎樣在青年教師的觀念、日常工作中體現出來。理論只有被最廣大的群體接受,這種理論才能發揚光大。目前多數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圍繞學生來進行,應該把青年教師也作為培育對象,“師生共進”,掀起高校師生共同學習研討的新格局。要積極發揮交互學習的功能,重視青年教師與學生、資深學者、教授以及優秀黨員之間的相互學習,進行集體討論,形成集體學習、共同進步、積極踐行的良好風氣。在學習活動中堅守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保證培育引導的堅定性。學校應積極創新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的形式,定期舉辦學術論壇、講座以及論文征集活動,更深層次地提高理論認識。
二、情感認同機制
弗洛伊德指出:認同是“個體或群體在感情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2]“情感認同”就是讓每一位青年教師從心理上接受并領悟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在思維中能引入核心價值觀。因為只有在情感上高度認同,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將其真正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也只有這樣,核心價值觀才能落到實處。情感認同機制的構建需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搞好宣傳,運用多樣的宣傳形式,如舉辦活動的形式,加深青年教師對核心價值觀的體驗,把核心價值觀的精髓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儀式體現出來,讓青年教師在活動體驗中感悟核心價值觀的精深內涵。其次,讓青年教師盡可能的參與到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當中,學校應把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教師的校本科研結合起來,引導教師在科研中進步,在參與的基礎上加深認識,提高情感認同。再次,建立情感交流體驗機制。青年教師與青年學生是處于同一時代的青年人,他們之間年齡差距較小,共同語言較多,對事物的關注點也相對一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校應開展師生互動活動,讓青年教師融進學生當中,在情感交融的基礎上,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與職業的神圣感,更加體會到“敬業與友善”的真諦,從心理上認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
三、文化滲透機制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看,相對于外部的、開放的、大的社會文化環境,學校是一個內部的、較封閉的、小的“社會體”,校園文化是相對獨立的,它植根于學校歷史和傳統中,彌漫在校園里一切有形和無形的事物中,讓處在校園里的師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化。構建文化滲透機制,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滿足培育工作的物質需要,將培育工作擺在優先位置,在校園經費配置中向培育工作傾斜,如主動為青年教師訂閱報紙、期刊、書籍等;在科研課題申請中,增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課題數量,課題申請門檻適當減少對青年教師的限制等。搞好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最為關鍵,應積極利用學校的環境資源,如在校園里張貼相關標語,在教師師德建設專欄展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人物形象,在校園廣播中推送踐行的事跡;在國家重大節日、黨建活動中以及校歌等精神文明傳承活動中,融入核心價值觀。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的教學、科研、生活等規章制度中,既為制度文化建設增加了新元素,也促進了核心價值觀常規化。如在教師工作測評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考查教師道德水平的標準。
四、激勵強化機制
激勵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學校既要對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青年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報酬,如發放福利和獎金,也要強化精神鼓勵。精神激勵有目標激勵和榜樣示范等形式。制定適于青年教師發展的價值目標,并在他們達到目標之后給予一定的鼓勵,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并激勵他們為達到更高的目標而努力,這種目標激勵也是一種持久的精神激勵形式。榜樣激勵是一種從側面鼓勵青年教師的方式。相關研究證實,人們都有模仿從眾、見賢思齊的心理。構建榜樣示范機制,可將承載于榜樣身上的核心價值觀通過榜樣在現實生活中的言談舉止表達出來,使核心價值觀的理念深意、行為規范與品德操守成為具體形象的外顯方面,像一面旗幟一樣感召和喚起青年教師主動效仿的內在力量,完成對核心價值觀聚焦、理解、認同,最終達到內化榜樣所蘊含的價值品質,實現“知行合一”。在實際工作中,要運用多種形式傳達榜樣的閃光點,盡可能地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五、實踐養成機制
理論的價值在于理論能被運用于實踐當中。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體現理論的價值,還可以鞏固理論在受教育者心中的地位,加深對理論的信服。核心價值觀在青年教師思想中穩固下來的力量來源于實踐,只有在外部實踐的強化之下,才能形成堅定而穩固的價值觀。青年教師普遍“生活閱歷較少、缺乏社會實踐”,各學校應積極倡導他們走出校園,深入實踐,進行社會調研。青年教師下基層考察,有利于了解社會現實,了解整個社會有哪些價值觀,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過時的,為自己開展與價值觀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素材;通過參與掛職鍛煉,讓教師了解國家發展的動向,明確國家需要主張什么樣的價值觀,倡導什么理念,并積極以身作則,支持國家的主張,支持國家的政策,提高社會責任感;青年教師學歷層次高、思維活躍、視野開闊,一般都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有些教師還是“海龜”,可以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在學歷高度、思維廣度等方面的特殊優勢,在科普知識、理論宣講、政策咨詢、技能培訓等方面,開展惠民生、促科普、學技能等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充分展現自身價值,在有形的活動中升華無形的理論。
六、協同聯動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既要求青年教師自身不斷努力,也要求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建立協同聯動機制,營造良好的培育環境。首先,主管領導和部門要加強監管。各級校領導要堅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對培育工作高度重視,親自來抓,并一步步抓好落實。學校黨委要把培育工作盡早地提上議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育計劃,采取相應措施,來加大領導力度,擔負起領導職責。學校領導干部在加強對培育工作的監管時,也要以身作則,帶頭示范,樹立良好的風氣。各基層黨組織也要制定詳細的培育措施,保證培育工作的操作性更強,層層落實。同時,應充分調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性,努力增殖培育的影響力,擴充培育的覆蓋面。其次,發揮其他部門協調推力。學校各職能部門應積極作為,特別是工會、共青團職能部門,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同配合,把搞好培育工作作為分內之事、分內之責,逐步建立青年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點制度,同心同力協調好培育工作。學校宣傳部門也應認識到自己在培育工作上的強大影響力,積極做好宣傳工作,與其他部門主動對接工作,保證培育工作順利實施,高效完成。
七、制度保障機制
制度的建設有利于保障培育的良好秩序,也可以督促其他機制的落實,方便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設立定期學習培訓與實踐制度。由于學校在日常管理中并沒有對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培訓與實踐做出硬性要求,使得部分青年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并不注重核心價值觀理論的學習與實踐。學習培訓與實踐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把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培訓與實踐常規化,讓青年教師作為一項必要的任務來做,把對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培訓與實踐落到實處。其次,設立考核檢查制度。考核檢查制度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對落實情況進行一一比對。在考核制度中,對于考核標準要嚴格把關,如參加學習是否有無學習筆記、是否撰寫學習感想或心得體會等;在實踐中,是否有實踐記錄、實踐報告等。最后,設立督導評估制度。督導評估制度可以讓督導深入青年教師群體,檢查各項相關實踐活動是否開展、相應的獎勵是否發放,并對活動資料、工作文件等進行審查評估,對于落實較好的學校給予表揚獎勵等。
八、網絡輔助機制
互聯網以其便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應用于學校管理系統和教育系統中。網絡因其本身的便捷性逐漸成為傳播思想和價值觀的有力武器,積極利用網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意義重大。各學校應主動適應時代潮流,利用網絡傳播平臺積極增大培育力度,開拓培育空間。學校可以利用微博設立論壇,教師在參與時擺脫了參與時間地點的限制;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黨的理論政策等相關時事政治,還可以定期在平臺推送模范人物事跡等。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建立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讓青年教師獲得大量的學習資源,最大限度地施展網絡的靈活性。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組織資深專家學者進行在線答疑,或者通過視頻講解開展講座,利用生活化且高效的方式培育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教師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主力軍,是培養一批“又紅又專”人才的主導力量,他們的價值取向無形中會滲透在學生思維方式中,他們的言傳身教會影響青年的價值選擇。可以說,青年教師是學生價值觀的“源頭活水”,他們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價值觀形成的引導者。構建科學的培育機制,能給青年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創造有利條件,也間接促進青年學生的價值觀養成。
作者:王越芬 趙凱麗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廖蓉,周先進,廖漸.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特征解析[J].社科縱橫,2013(6):173—175.
[2]車文博.弗洛伊德主義原著選輯(上卷)[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375.
- 上一篇:就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探討
- 下一篇: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