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教育的再認識
時間:2022-05-04 05:54:32
導語:醫學人文教育的再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人文科學與醫學的關系
醫學的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醫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人。人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預后,往往是生理條件(如身體免疫力)、自然環境(如病原生物),社會環境(生活和治療條件等)和自身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977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內科學教授恩格爾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很快在全世界醫學界被廣泛接受和應用。這個新醫學模式告訴我們,人類要戰勝疾患,免除疾病的折磨,保障身體的健康,需要架設三道防線:一是醫學防線,它的任務是救護和治療;二是心理防線,它的任務是溝通和疏導;三是社會防線,它的任務是管理和防范。2005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人類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預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早期檢查的發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因此,現代醫學教育要求: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和生存環境,關注和醫學直接間接聯系的各個領域,關注醫學研究的對象人的社會存在,關注多學科多途徑治理人類疾患的可能性,關注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綜合應對,關注醫務工作者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關注在市場經濟沖擊下對醫德的堅守和醫魂的重塑[1]。
2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
2.1人文教育理念缺乏
長期以來,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專業、輕人文的傾向。教育目標著重強調培養醫學專門人才,追求純粹的專業與技術的提升。將醫學本身具有的社會屬性,人文性,醫術之外的文化、倫理道德等相關學科教育邊緣化。以致使醫學生在社會環境,人文修養、心理素質、人際交流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缺陷。綜合素質能力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和要求。修養層面上難于抵御各種錯誤思想文化的滲透和侵蝕。
2.2人文教育課程薄弱
由于人文教育理念缺乏,在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人文教育課程得不到充分體現,更沒有反映出行業和社會對人文教育的需求。加上醫學專科教育學制短,普遍存在人文教育開設的隨意性,課時少,被邊緣化的現象。其次人文課程設置目的性不強,教育內容理論性強,實效性差,未能與醫學有機地結合,未能及時反映社會和醫學發展的要求,導致醫學教育對人文教育不予足夠的重視。
2.3人文教育方法不完全
醫學教育受社會競爭和就業等影響,基本沿襲傳統應試教育方式,往往是偏重名詞概念的解釋、基本原理的灌輸,忽略展示邏輯推理思維的能力,缺乏對分析問題的角度及方法的教育,達不到應有的人文教育結果。同時醫學專業教師大多偏重醫學教育,往往易忽略人文教育,自然難做到傳播醫學教育的同時自覺地滲透醫學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教師由于缺乏醫學教育,在人文教育中也不能有效地進行醫學教育的滲透。
3加強醫學人文科學教育的主要措施
3.1充分認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醫學是一個以生命、心理、情感為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尊重生命,是醫學的第一道德。因為醫學不只是一門純技術,而是人類情感的延伸。埃德蒙德D.佩里格里諾曾對醫學技術與人類價值之間產生的鴻溝提出了警告,并認為這是醫學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醫學直接關注人類及人類境遇。他認為,過分強調科學并且持續性的忽視人類價值和醫學中的人文層面將會導致醫學的失人性化。醫學技術與人文是醫學的兩翼,沒有醫學技術,醫學就沒有軀干;沒有人文,醫學就沒有靈魂。任何行業的工作都不像醫學這個行業對從業者綜合素質具有如此的高要求。醫學教育者應對醫學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轉變“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的觀念,重視它的人文科學地位,樹立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互統一的教育思想,并把這一思想貫穿于整個教育工作中。醫學不僅要克制病魔,更要服務于人,只有提高醫學社會價值、道德價值的判斷能力以及醫學行為抉擇能力,把握醫學發展的正確方向,才能確保醫學永遠造福于人類[2]。
3.2構建科學的人文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加強人文教育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根據社會與醫學發展的需要,加大人文教育課程比重,從學科、專業角度考慮課程的連貫性和層次性,科學性與可行性。不僅要開設傳統的倫理學、心理學等醫學人文課程,還可根據發展需求有選擇的開設語文、歷史、文學、藝術、禮儀、哲學、公共關系學等人文教育課程。力求為醫學生提供更多人文教育的機會和空間。
3.3教育教學中應滲透人文教育
傳統的醫學教育,只是針對人體組織、器官在解剖學上的研究或是針對疾病在病理、病因、治療方法上研究。對人文方面教育不太關注。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其中三項是人文教育的內容。所以醫學教育中應克服由教育的專門化所造成的醫學與人文的分裂,將人文教育與醫學教育緊密融合、相互滲透,使醫學生從醫學與人文教育中學會做人、做事的科學方法。樹立“醫有大德,德有大愛”的醫學人文精神與職業素養。
總之,醫學的特殊性要求強化醫學人文教育。醫學教育不但強調專業知識技能和科學精神培養,還特別注重人文修養和健全人格的養成。通過醫學人文教育,促進醫學與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
作者:張建華李焱李艷清工作單位: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大學語文人文精神內涵探析
- 下一篇:大學生人文教育現狀調查思路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