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貧困區音樂教學中科學發展觀實踐意義
時間:2022-01-18 08:21:00
導語:論析貧困區音樂教學中科學發展觀實踐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如果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那么對于教師來說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就是最好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行動。研究典型貧困地區音樂教學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現狀,對于推動我國農村音樂教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思考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何種素質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應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農村音樂教學科學發展觀
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發展要義,發展本質的進一步深化和創新。牢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推動我們的教育工作邁向新臺階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那么對于教師來說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就是最好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行動。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
大悟縣為國家級貧困縣,教育發展相對落后。本人在大悟縣支教一年,對大悟縣農村音樂教學做了深入的調查。在地域遼闊的廣大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地方的學校音樂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教育理念提出了要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方針,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獨特功能。所以,呼吁全社會關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關注音樂教師,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如何提高音樂教育在農村學校及社會的地位,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農村小學中,有些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有些學校就把一些不大懂音樂的教師“特殊照顧”安排教音樂,真正有音樂基礎的教師卻學非所用的去教其他學科,就像本人音樂科班出身在支教期間卻教歷史。由于學校的不重視音樂教學設備落后,有些學校沒有上課必備的打擊樂器,有些學校還常以課時緊張為理由,利用音樂課的時間上其他課,甚至有些學校就不開音樂課。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思考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何種素質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應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同的一點是,他們都熱愛音樂藝術。農村學生由于所受音樂教育甚少,好奇心強,而對音樂藝術有更深更濃的熱愛之情。不管學校的態度如何,我們的音樂教師首先要有敢于教的氣質,要有一股特殊的氣韻與精神貫注在他的言行舉止中,別開生面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體悟、用自己的歌聲去表達、用自己的動作去體驗,給他們單調的視野帶來美景,給他們貧乏的心靈帶來朝氣,給他們干涸的語音帶來活力,給他們生硬的舉止帶來生機。
二、其次農村音樂教師要培養自身善于教的能力,把握好課堂教學,努力創造和諧高效的課堂效果。
我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在學校教育中是如此,音樂課堂上也是如此,和諧高效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根本要求。與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相一致,和諧高效課堂的核心是“激發興趣,培養信心,還時間于學生,還思維于學生,還自主發展的空間于學生”。和諧是講課堂教學要講究一個“度”字,不但要求教和學雙方要和諧,更重要的是教學的三維目標間要和諧,要完整體現國家標準的要求。同時也包括知識傳授與知識掌握的和諧;教師講解與學生探究的和諧;教學進度與教學難度的和諧;練習數量與練習質量的和諧;教師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和諧等等。這個和諧,其出發點是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高效是指課堂教學要突出效率,切實做到由時間型向效益型轉變。和諧和高效缺一不可。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其教育教學態度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樂于教學是教師必備的道德修養中最重要的品質。首先,他必須熱愛音樂藝術,只有熱愛音樂藝術的教師才能善于用音樂藝術;其次,他必須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更自覺地教育學生。所以音樂教師還要有樂于教的熱情。
音樂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低,音樂教學設備差,社會及教育部門不重視音樂教學等一系列客觀現象,極易造成教師主觀上對音樂教學的應付心理。音樂學科地位的提高有賴于教學質量的保證。不可否認的是,音樂教育若只以簡單的唱歌與聽音樂為教學內容,無法體現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特殊的教育功能,他也就不具備引起農村社會各界人士及教育部門重視的資本。這就有賴于一批熱愛音樂教育、熱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孜孜不倦耕耘于音樂教壇。公務員之家
教師素質的提高,不只是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事情,而是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事。我們期望各教育部門可以重視農村音樂教學;也希望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能發揚古圣先賢的優良作風,以獨有的精神氣韻、先進的教育理念、飽滿的教育熱情投身于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孩子感受到音樂藝術帶來的無窮生機與喜悅。
參考文獻:
[1]謝紅,王晶.加快平民教育進程進一步提高全民素質——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中國音樂,2006,(3).
[2]馮堅.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6).
[3]袁開斌,王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1(6).
[4]吳海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意.求實,2008,(11).
[5]鄧懷宇,劉彥平.讓農村教育科學發展.中國外資,2009,(6).
[6]劉昌權.論農村教育的改善與發展.西部科教論壇,2009,(1).
- 上一篇:探索農村素質教育發展的重大意義
- 下一篇:教育局強化德育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