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
時間:2022-02-27 09:36:43
導語: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育,輕素質教育職業素養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職業技能,職業思想,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習慣。其中,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是職業素養中最根本的內容。但目前,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存在著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育,輕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方面培養的問題,甚至有些高職院校提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心放在專業技能的教育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這主要出于提升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為學生謀生、技能得到企業認可做準備。2.創新教育不夠深化創新是個人發展、社會發展,甚至國家發展的動力,是民族振興的靈魂,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育須通過實施創新教育來實現。創新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是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雖已普遍開展創新教育,但由于教育觀念未能全面轉變、教師整體創新素質不夠高、學生自主參與創新教育的積極性不高等原因,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的創新教育不夠深化。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夠深化目前,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已普遍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門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為學生進行職前輔導,但一些高職院校只將這些課程作為通識課程,由輔導員任課,為學生進行初步的就業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一些高職院校并未對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開展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二、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目前高職院校在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上,輕視學生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且未能深入開展創新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存在一些問題。1.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和紀律觀念一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職業目標和奮斗目標,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將來要做什么,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規劃,處于就業迷茫的狀態。有些學生甚至過著在校混日子的生活,不思考自己的未來,不想做職業規劃,缺乏積極性,缺乏職業規劃意識。且一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存在上課睡覺、玩手機、講話等紀律問題,有些學生甚至出現遲到、早退、曠課等違紀問題,嚴重缺乏紀律觀念。然而,企業一般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與明確的崗位職責要求。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崗位職責細化,實行崗位責任制,賞罰分明。一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初到就業崗位,一時難以轉變在校懶散的狀態,難以適應嚴格的企業制度規定和紀律,容易給企業留下缺乏紀律觀念的不良印象。2.專業實踐能力較弱由于一些高職院校著重對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育,學生能熟練掌握金融理論,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能較扎實,但將理論知識結合實際、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能力較弱,缺乏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相應能力的實戰經驗。3.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弱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在踏入校門之前,深受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學生已養成思維定式,心理上過分依賴老師,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踏出大學校門后,依然保持這種思維定式,工作中過分依賴領導的指示,追求標準模式,自主創新意識不強;雖好奇心強,思維敏捷,但缺乏創新思維。有些學生雖具有一定的創新想法,但創新能力并不高。一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創新意識不強,創新素質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育,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開發。4.環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較弱一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初入社會,踏入職場,一時無法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身份轉換,難以適應嚴格的企業制度規定和紀律,難以接受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不如預期的心理落差,不能及時調整心理狀態,適應企業的工作、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生一時難以自我排解工作壓力,缺乏對自身、企業的正確認識和評價,缺乏與同事、領導和客戶的有效溝通,一時缺乏對企業和企業文化的認同感,難以較快地融入企業群體中,難以較好配合同事、領導的工作,導致了自己的孤立,一時無法較好地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可能給企業領導和同事留下團隊協作能力較弱的不良印象,進而影響了自身綜合能力的發揮。有些學生因心氣浮躁、急功近利、郁郁不得志而選擇離開。
三、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提升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通過深入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提高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社交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1.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引導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職業觀是個人對職業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包括職業認識、職業理想、職業態度等。正確的職業觀是個人發展、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實現個人人生理想、價值的關鍵,所以必須引導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首先,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引導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思考自己未來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進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職業目標和奮斗目標,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奮斗目標。其次,學生在參賽過程中會遇到如何選擇項目、如何策劃自己的項目、如何完善自己的項目策劃等難題,而在解決這些難題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所選的職業有了全新的審視和評價,以此不斷地端正自己的就業態度,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對自己的能力、所選的行業、所選的職業有了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和評價,進而對自己準確定位,樹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奮斗目標,能更為理性地選擇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不斷調動自身的就業積極性,慢慢改變懶散、缺乏紀律觀念、心氣浮躁、急功近利、迷茫的生活狀態,朝著自己的職業目標努力奮斗。2.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提高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培養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和源泉,也是創新創業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需要加強實戰。創新創業競賽為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提供很好的實戰平臺,學生通過參加競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并運用到競賽中,在不斷提高專業實戰能力的同時,鞏固和升華所學的理論知識。3.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提高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是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動力;創新能力是個人長期發展、企業進步的動力,社會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更是人創造力的競爭,所以學校必須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創新創業競賽為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學生想要參加比賽并獲得較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掌握行業領域的前沿動態,熟悉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開拓創新,另辟蹊徑,立題新穎,這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觸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學生會遇到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等各種各樣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激發了的探索熱情和求知欲,進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學生在完成創新創業競賽的同時,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4.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提高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是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融入企業、融入企業團隊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備的重要素質。一些企業管理人認為,如果畢業生到崗不能及時調整心理狀態,較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和工作環境,并融入企業團隊,與其他隊友并肩作戰,就無法對其委以重任。所以,高職院校必須鍛煉和提高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想要完成創新創業競賽項目,并取得理想的成績,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團隊協作,運用各自所長,彼此分工,協力完成,而項目的設計涉及財務、管理、營銷等方面,并非所有都是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的長項,故鼓勵學生跨專業組隊合作,共同商討研究,合力完成。在創新創業競賽項目的設計、展示和答辯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學生必須及時反應,靈活處理,共渡難關。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學生通過參加創新創業競賽,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忠實.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2
[2]柏珺.高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
[3]黨元一.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企業導報,2015
[4]黃澤坤,孟慶榮.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輻射效應的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管理觀察,2017
作者:鐘曉云 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 上一篇:青年教師道德修養培育論文
- 下一篇:中職生職業素養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