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的影響

時間:2022-03-10 02:40:45

導語: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的影響

摘要: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標準體系基本形成于1998年前后,但隨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步伐不斷推進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會計制度體系已經不能夠適應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新會計制度的實施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對現有會計核算模式產生較大的沖擊,也對資產的核算方式帶來較大的影響。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會計核算工作;資產管理

在新會計制度實施之后,統一了單位的會計標準,使單位的會計數據信息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實施新會計制度中,單位的財務人員開展會計核算,使核算工作更加規范合理,能夠使會計的盈虧計算結果準確度更高。

一、新會計核算制度概述

(一)實現雙功能雙基礎的核算。新會計制度由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組成,其中預算會計更多的是包含了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財務會計工作是針對單位內部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的核算,新會計制度會實現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同步進行開展核算,這就是會計的雙基礎核算模式,財務會計往往是應用權責發生制,而預算會計更多的是應用收付實現制。(二)實現了雙報告的核算。在新會制度實行之下,單位要編制好結算報告和財務分析報告,在編制結算報告文件期間,要著重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來編制,應用預算會計來開展數據的分析核算,并形成相應的數據。(三)應用平行記賬法。會計制度的實施,需要單位記錄好每一批的業務,并仔細的進行核算,將各個部門所產生的收入都納入核算范圍內。此外,還需開展預算會計核算,此時要特別注重單位的數據來源。在使用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的不同模塊開展核算時,需要針對數據開展相應的加工。

二、新會計制度的影響

(一)新會計制度對核算內容進行調整。新制度對原有的核算內容進行了優化調整,增加了部門的收支和預算等相關科目。新制度還統一地去規范事業單位的核算明細,確保單位的會計數據信息比較準確,也在某種程度上提升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新會計制度也對單位的會計科目進行適當地優化,并逐步細分會計要素,這有助于提高單位會計核算水平。(二)新會計制度提升了單位的資金利用效率。由于新會計制度對原會計制度的核算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新會計制度應用雙功能的核算模式,將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相融合,這也促進單位會計數據信息與新制度的融合。新會計制度還納入預算制度,對原有的會計報表和科目進行重新優化設計,并且新制度的實施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單位成本控制的精確性,也能夠使單位的績效考評更加科學。(三)提升了會計數據信息的質量。在實施新會計制度之后,單位的會計要素也在進一步細化,而且單位在當期發生的會計事項,需要進入到當期報表上,以此才可以進一步提升單位的核算范圍,也能夠提升核算數據的可靠性。并且,新制度還對當前單位的固定資產的具體折舊、資產的攤銷和無形資產計提折舊,都制定了明確的規范,以使單位的資產價值能夠真實地體現出來。(四)擴大了資產負債的核算范圍,提升固定資產確認的標準。新制度在資產方面,增加了公共基礎設施、單位儲備物資、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和受托資產的核算內容,以全面核算單位控制的各類資產,有利于全面規范單位各項經濟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準確反映單位“家底”信息,為相關決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在原有舊制度中,將單位內部的固定資產的標準界定在500元以上,生產設備價值界定在800元以上。隨著當前國內物價水平逐步的提升,有些辦公用品價值遠遠超過了固定資產認定的標準,而造成大量的易耗品、簡易設備都納入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內,使現有資產資源數據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單位的實際資產狀況,也給現有的資產核算人員帶來較大的核算難度和工作量。新制度對于資產的確認標準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使固定資產界定更加明晰。(五)在財務核算中全面引入權責發生制,要求對有關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舊制度應用收入實現制來核算資產,沒有針對資產來計提,在使用資產期間,資產經常會產生較大的資產損耗,然而收入實現制是不會對資產損耗進行核算,這就會造成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不符。資產除了報廢之外,報表上的數值不發生變動,會使資產價值虛高,資產報表的數據無法體現出資產價值。伴隨著新制度的出臺,制度針對單位資產管理特征,創新地提出了對有關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核算方法。在不同資產使用期內的承擔費用也能夠反映出真實資產使用狀況,使資產的價值可以體現出來,避免出現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嚴重不符的不良情況[1]。(六)整合了基建會計的核算,提高了單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在新制度中依據《基本建設財務規則》和相關預算管理規定,在充分吸收《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合理內容上對單位基本建設項目會計核算進行了規定。單位對基本建設投資按照新制度統一進行會計核算,不再單獨建賬,將基建項目運作中所形成的數據,按月都納入會計的報表中。將在建工程科目作為報表中的一個獨立科目,并融入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讓工作人員可以準確地了解當前基建項目運行狀況,大大簡化了單位基本建設業務的會計核算。(七)真實地反映有關資產的價值數據。在舊制度中,并沒有規定對單位相關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和攤銷,造成在單位的資產負債表中任何時點都只能夠去反映出固定資產原始的價值,這樣會虛增資產數據,無法體現出資產從購入、使用、報廢等各個階段中資產的價值,也不能夠反映出資產的價值情況,無法體現出單位資產損耗的信息數據。新制度要求對相關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和攤銷,能及時反映出資產的使用狀況和消耗狀況。新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原則,通過對相關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在會計核算中強化財務會計的核算功能,對于科學編制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準確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運行成本等情況具有重要意義[2]。

三、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的措施研究

(一)開展固定資產科目賬務調整。新制度實施之前,要對現有的資產按照新確認的標準來科學分類,并予以調整,對于達不到新標準的資產,要按照相應的財產管理規定和相關的工作流程來予以報批或者備案,之后再將資產轉為存貨,當達到既定年限時,沒有使用價值資產,要根據單位的資產處置流程,來將資產報廢。對于達到新標準規定的資產,要將這些資產合理分類。將會計報表中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額數據轉存到新賬戶中,豐富固定資產科目內容,可將固定資產科目的范圍擴展至陳列品、文物圖書、檔案等資產,并確定其擁有的年限、使用的年限和總工作量,即按照平均年限工作量法來計提折舊[3]。(二)增強固定資產的實物控制。在實施新制度之后,使單位內的固定資產標準范圍也會逐步的明晰,并對相關資產計提折舊。財務部要調整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使資產管理機制與單位的新制度有較高的銜接度,并貫徹落實采購規定,明確資產配置標準和資產使用年限及資產處置流程,并使制度的操作性更強。單位要加強內部資產管理實物控制力度,并將資產管理直接落實到各部門身上,建立完善資產管理臺賬,然后要組織人員開展對資產管理清查和資產的核算工作,使單位的資產保值增值,并發揮資產的價值。(三)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在新制度實行之后,要求單位根據資產核算和資產管理的特征,給予與事業單位改革相匹配信息系統,將單位的資產采購、使用、折舊、處置配置都納入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在固定資產信息平臺上,要建立相應的資產處置流程、管理流程,實現單位內部資產數據的共享。應用信息網絡的技術,來加大各業務系統與資產系統的連接,來實時實地監管資產,打通資產系統與國庫支付系統、報表系統和財務軟件的銜接,使各個系統相互對接,數據高效流通,來提高單位資產的核算效率。(四)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內控制度。要推動事業單位內部資產管理系統的完善,建立資產管理內控機制,使資產得以保值增值,提高資產使用價值。單位財務部要制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給資產管理崗位要配備相應工作人員,提高人員的專業水平,使資產管理崗的工作權責比較明晰。使現有資產管理人員可以勝任該工作崗位的職責,在單位建立資產責任卡,在卡片上明確地記載資產的名稱、資產購入日期、資產價值資產的使用部門和后續資產維護維修狀況。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去處置資產,優化設計工作流程,使資產可以規范地使用。建立資產的管理臺賬,做到資產賬實相符,保證資產的完整。應用信息技術來加強對資產信息化的控制,將資產的實時數據信息價值、使用情況都在系統內反映出來。

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內部固定資產的管理,根據新制度的要求,來優化設計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根據制度的要求去設置資產核算科目,使現有的科目更加完善,加強對資產使用處置等過程的監督控制,并將資產實際價值都記錄在財務報表上,真實地反映資產的數據信息,使資產保值增值以及促使資產更加安全。資產的處置過程,要符合國家國有資產的管理規定。

參考文獻

[1]曹陽.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納稅,2019,13(29):141.

[2]劉麗霞.關于加強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9(23):149–150.

[3]章永飛.新會計制度下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時代經貿,2019,468(07):85–86.

作者:李敏 單位: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