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06 03:31:00

導語:貿易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問題分析論文

前言

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中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很多人一直強調出口對一國經濟的重大影響,而關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文獻往往只關注和分析貿易開放度、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很少注意進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直到最近幾年,人們開始意識到進口也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相關的經驗研究文獻也因此陸續出現。日本經濟學家小島清認為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以貿易利益的形式來把握的,根據古典學派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貿易利益主要是指進口利益,出口是獲得進口的手段。羅默(Romer,1993)利用76個發展中國家1960年的截面數據分析了機器和設備進口對生產的影響。科等人(Coeetal.,1997)考察了通過機器設備進口而流向欠發達國家的技術溢出效應。劉遵義(Lawrence,1999)在對20世紀80年代美國100多個制造業中國際競爭對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進口競爭刺激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一些文獻還探討了普通進口和技術擴散之間的可能聯系(CoeandHelpman,1995;Keller,2001)。康諾利(Connolly,2003)用75個國家1965~1990年的專利數據代表這些國家的模仿與創新,量化了高科技產品進口對進口國(發展中國家)模仿與創新的溢出效應。針對我國進口與經濟增長的互動作用,我國有不少經濟學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定性或定量分析。普遍認為進口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劉曉鵬,2001;張亞斌,2002;熊啟泉、楊十二,2005;廖進中、鄧海濱,2006;張亮,2006)。熊啟泉和楊十二(2005)的“重新審視進口再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一文雖然應用了計量分析中比較前沿的研究方法,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研究了進口貿易對GDP增長的動態影響及對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楊全發等(1998)運用巴拉薩和費德等人建立的模型,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出口的增長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陳家勤從進口依存度和進口GDP增長彈性分析,得出我國進口的增長在GDP的增長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王建峰等依據已有的有關研究結果、數據、現實和歷史經驗提出對我國現行出口政策重新進行定位和調整,重新審視出口導向政策等等。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再次對進口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

首先從理論上分析當前適當增加進口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利用Eview5進行協整分析來檢驗進口對GDP增長的作用。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出口導向性的戰略政策,不遺余力的推行以出口創匯為主要目標的對外貿易政策,這在很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中國現行的對外貿易政策提出嚴峻的挑戰。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緩慢,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反傾銷和貿易保護措施的最大受害者,出口貿易環境嚴重惡化。據統計,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在如此高的貿易依存度下,增強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一味追求產品出口創匯則對我國經濟發展構成威脅。過去,我國外貿政策主要放在規模與速度的增長上,追求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使企業片面強調多出口,多創匯,少進口,節約使用外匯,從而導致出口商品供給的急劇增加,價格迅速下降,貿易條件惡化,出現“貧困化”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保持以往的出口策略將會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破壞良好的國際環境,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中國當前面臨的這些問題,就要轉變對出口的態度,適當的增加進口。依據很多國家發展經驗,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各國宏觀政策的實施依據國情進行,因此我們應立足國情來正確看待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1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

進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時代。亞當•斯密認為,出口帶來的收益及換回本國需求的產品沒有機會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進本國的經濟增長(交易生利)。大衛•李嘉圖指出,通過對外貿易從國外獲得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穩定物價,阻止利潤下降的趨勢,保證資本積累,促進經濟增長。約翰•穆勒認為,通過貿易可以得到本國不能生產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經濟持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材料,同時推動國內生產過程的創新和改良,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產品進口造成新的需求,刺激和引導新產業的成長。

受古典經濟學家上述觀點和理論的啟發,后來的經濟學家進一步探討了進口貿易對經濟的帶動問題。D•H•羅伯特遜和R•納克斯認為資本品的進口使該國取得國際分工的利益,大大節約了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它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馬克斯•科登提出的貿易對經濟增長率影響效應理論,認為如果大量進口投資品,會使國內投資品相對價格較低,投資成本下降,而投資率的提高無疑會帶來經濟增長率的上升。

20世紀80年代初,新貿易理論開始將進口貿易作為主要因素來解釋技術進步,認為進口貿易是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將經濟增長引入這一分析框架,把技術作為內生變量,研究技術變動、進口貿易、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他們認為,技術通過中間產品的投入產生擴散。如果一國的R&D活動產生新的中間產品與現有的中間產品不同,或比現有的中間產品更好當這些中間產品出口時,進口國的生產力就會通過其貿易伙伴的研發效應和技術擴散得到提高。

2數據、模型與實證分析

分析所使用的樣本選取1985~2006年的有關數據,數據來源于2007的《中國統計年鑒》。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按進口(M)、國內生產總值(GDP)等指標,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由于大多數時間序列數據都是非平穩的,不滿足傳統的多元回歸或其他方法對數據平穩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變量之間沒有關系,也會由于非平穩的序列帶有趨勢而顯現一定的關系,這也是所謂的“偽回歸”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采用協整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加以避免。另一方面,以多元回歸方法為代表的實證方法是事前假定,即先假定變量存在因果關系,然后進行驗證;而協整分析則是事后假定,即先判斷單整階數,只有變量間單整階數相同,或不同階數的變量經過組合后,理論上可能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才可以假定方程式。筆者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選取我國1985~2006年的數據作為樣本進行計量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時,GDP按當年匯率折算成美元。為了更容易得到平穩序列,分別對各個變量取自然對數,這可消除各個變量之間的異方差性,使趨勢線性化,不改變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為考察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采用GDP、M的自然對數形式,分別記為LnGDP、LnM。

2.1樣本數據描述性分析

從我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對數圖(圖1)來看,在1985~2006年,我國進口貿易成上升趨勢,LnGDP也呈上升趨勢。序列表現不平穩,即序列使非平穩時間序列。LnGDP、LnM一階差分后,由圖2表明,新得到的數據序列沒有明顯的上升、下降趨勢,調整后的時間序列趨于平穩。

2.2樣本數據平穩性檢驗

在進行計量分析時,首先要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即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ADF(AugmentDickey-Fuller)檢驗。

由于ADF=-1.739381,大于1%臨界值,所以LnGDP是非平穩的,ADF=1.737057同樣大于1%臨界值,所以LnM也是非平穩的。進一步檢驗變量一階差分序列以確定變量的單整階數,在一階差分中△LnGDP、△LnM的ADF值均小于5%臨界值,因此它們的一階差分是平穩的,即LnGDP、LnM為一階單整變量,可以進行協整關系檢驗。D-W值在2附近,表明時間序列是非自相關的。

2.3Granger因果檢驗

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用經濟計量方法檢驗可得。將LnGDP、LnM數據調入Eview5.0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進口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因,即進口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Granger因果關系。所以筆者在做協整分析時可以根據經濟學有關理論,將進口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原因來分析。

2.4協整分析

前面的單位根檢驗表明,我國GDP和進口貿易總額數據都是一階單整的,他們之間應該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即LnGDP、LnM之間有長期穩定關系。根據最小二乘法,可以定量確定LnGDP、LnM兩者之間的方程。

LnGDP、LnM之間協整回歸方程:

其中括號內給出的數字是t值。根據t值、R2值,可知回歸方程解釋能力較好,殘差項有較強的一階自相關性,進口每增長1%,GDP就隨之增長1.123%。

進行協整檢驗,就是檢驗回歸方程殘差序列的平穩性,若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協整的;反之,則不是協整的。其檢驗方法就是采取單位根(ADF)檢驗。假定方程的殘差表示為e。

在做單位根檢驗時,一般在5%拒絕零假設,即序列平穩。從殘差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看,e在5%、10%的置信范圍,其ADF值均小于置信值,接受零假設,說明e通過了單位根檢驗,表明e時間序列平穩。進而說明LnGDP與LnM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國內生產總值與進口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

3結論

通過對我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實證分析,以及根據GDP、M因果關系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協整分析,可以看出進口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盡管各自的增長是非平穩的,但LnGDP與LnM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均衡關系,進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通過實證分析得出,進口與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從長期來看,進口增加1%,會引起經濟增長1.123%。當前出口導向的政策不僅為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很多問題,而且大量的出口初級產品導致我國資源外流,降低了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適當增加原材料、設備、尤其是高科技產品的進口,這不僅有利于解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國技術水平及資源使用率,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緩和我國收入分配惡化的趨勢,從而提高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另外,當前的外匯儲備為我國增加進口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因此,要對我國的進出口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不能一味的強調出口、強調順差、“重出口輕進口”,要認識到進口對GDP的拉動作用,保持進口與出口的均衡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增長。

參考文獻

[1](日)小島清.對外貿易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

[2]陳家勤.中國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北京:財貿經濟,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