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術語選取及相對的風險

時間:2022-08-09 09:39:25

導語:貿易術語選取及相對的風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術語選取及相對的風險

1.國際貿易術語的介紹

國際貿易術語,是在國際貿易事務不斷發展起來的一系列的交貨條件,主要是規定買賣雙方的所需要承擔的費用、風險以及責任范圍,它旨在提高買賣雙方的交貨效率,降低雙方的交易費用,促進整個國際貿易的發展。如果交易雙方合理的選用貿易術語,則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現階段,國際上較為流行的貿易術語多來自《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00》,這一通則又稱為《INCOTERMS2000》,在這個通則中一共列舉了13組術語,這13組術語詳細的規定了貨物的運輸、風險劃分、投保義務、交貨地點、出口進口結關手續及費用負擔、裝貨卸貨的負擔以及適用的運貨方式等。這13組術語主要分為E組、F組C組和D組,總的變化趨勢是賣方的責任和風險逐漸減小,但是買方的風險則逐漸的增大。下面就將對這4組術語進行分析,并對如何選用來避免一定的風險,做出解釋。

2.對于每一組貿易術語的分析

2.1E組貿易術語的分析E組國際貿易術語(EXWORKS),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工廠交貨價格條款,是是指賣方在其所在處所(工廠、工場、倉庫等)將貨物提供給買方時,即履行了交貨義務。除非另有約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備妥的車輛,也不負責出口清關。買方負擔自賣方所在處所提取貨物至目的地所需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在這一層面上,由于賣方不負責出口清關,這一貿易術語所指的貿易行為在性質上更像所謂的國內貿易。在使用這一貿易術語的情況下,對買方而言是極其不利的,因為如果買方在購買貨物后不能辦理出關手續,則責任需要買方自己完全承擔。因此,國際貿易中大多數情況下,不使用這一貿易術語。

2.2F組貿易術語的分析F組貿易術語包括FOB、FCA和FAS三種,這三種的貿易術語的涵義分別是:船上交貨、貨交承運人以及船邊交貨。在這一貿易術語條件下,賣方有義務將貨物交給賣方所指定的承運人,交貨之前的貨物風險由賣方承擔,在交給承運人之后,貨物的風險也隨之轉移給買方。因此,對于這一貿易術語,買方在購進貨物時,更加適用,因為在這一貿易術語下,買方有權自己選擇承運人,不容易出現賣方和承運人合伙偽造裝船提單的情況。

2.3C組貿易術語的分析C組貿易術語包括CRF、CIF、CPT、CIP,這四種貿易術語,這些貿易術語的涵義分別是成本價運費、成本保險費加運費、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的目的地。該組貿易術語屬于裝運類術語,賣方有義務尋找承租人訂立條款一般化的裝運合同,并且承擔相關的費用,但是貨物裝船過后的風險,暴扣貨物因運輸而發生的額外費用或者是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都由買方來承擔。

2.4D組貿易術語的分析D組術語包括DAF、DES、DEQ、DDU和DDP四種術語,這四種術語的涵義分別是:邊境交貨、目的港船上交貨、目的港碼頭交貨、未完稅交貨以及完稅后交貨。這組術語術語到達類術語,在這種術語條件下,賣方有義務將貨物送到合同上約定的目的地,主要包括邊境或者進口方所在地。這種貿易術語會使賣方承擔較大的風險,而這種貿易術語也主要適用于邊境貿易。

3.國際貿易術語的選擇和運用如何在國際貿易中選擇相應的貿易術語,下面僅以進口商為例需要根據運輸方式、貨物自身的獨特風險、運保費的因素這三方面的因素。

3.1選擇國際貿易術語時,需要自身貨物的運輸方式來選擇相應的貿易術語。現階段,國際貿易的運輸方式大多數是海運,這就使得FOB、CFR、CIF成為使用較多的三種國際貿易術語。在這三種貿易術語條件下,買方需要承擔貨物裝船之后的風險。但是,以上的三種貿易術語也僅僅是針對遠洋或者是內河運輸方式,對于其他的運輸方式,例如陸路或者是航空運輸來說,并不適用。因此,考慮到運輸方式來說,EXW、FCA、CPT、CIP、DAF、DDU、DDP這七種貿易術語由于適合所有的運輸方式,在適用陸路或者航空運輸時更應該把這些術語考慮在內。

3.2我們在選用貿易術語時,也要將交易本身的風險考慮在內。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慎重地選擇適當的國際貿易術語對于防范收匯風險、詐騙貨款以及提高經濟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方需要進口大宗貨物時,并且需要采用租船的方式來進行裝運,在原則上應該采用FOB方式進行交易,由我方自行租船、投保,以此來最大限度地避免賣方與船方相勾結,利用租船提單的方式來騙取貨款。再比如在采用貨到付款或托運等商業信用的收款方式時,要盡量避免采用FOB或CFR術語,以此來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3.3我們在選用國際貿易術語時,也應該考慮貨物的運保費如何支付這樣一種情況。在國際貿易中應用國際貿易術語,要充分考慮運費、保險費等因素。由于運費、保險費等因素在各種貿易術語中的價格構成并不完全相同,并且運費、保險費也只是構成運輸貨物價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選用國際貿易術語時,就應該將運費、保險費等各種因素充分考慮在內。這一點我們在上面也已經提到。一般而言,在開展出口貿易時,我方要盡最大努力爭取選用CIF和CFR術語。而在開展進口貿易時則應該盡量選用FOB術語來進行交易。同時,在應用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需要選擇適用的國際貿易術語,這樣不僅有利于節省運輸費用和保險費用的外匯支出,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運輸事業和保險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此外,在進行國際貿易術語的選用上,還要注意商品運輸費用變動的趨勢。當運輸費用看漲的時候,為了有效避免承擔運費上漲的風險,在進行出口貿易時要盡可能地選用FOB術語,而在開展進口貿易時則應該盡可能選用CIF或CFR術語。如果因為某種原因,采用由我方安排運輸的國際貿易術語時,則應該對貨物價格進行相應地調整,要將運費上漲的風險考慮在貨物價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