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與對外貿易研究

時間:2022-01-22 10:30:14

導語:跨境電子商務與對外貿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境電子商務與對外貿易研究

摘要: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地位不斷提升,帶來了貿易方式、營銷方式、業務流程和競爭模式方面的創新,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通過VAR模型分析得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結論。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對外貿易;關系研究

一、我國跨境電商現狀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網絡化的發展,國際貿易領域中出現跨境電子商務。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進、出易規模分別為1.2萬億元和5.5萬億元,跨境電商成為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201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比例分別為17.92%和82.08%,出口占八成比重,進口比重逐年增加。有效釋放了消費者對全球商品的需求和企業對全球采購的需求。

二、跨境電子商務與我國對外貿易相互影響

跨境電商讓市場營銷由大眾化、標準化變得個性化、定制化,產品附加值增加,營銷模式隨之變化。影響營銷渠道和利潤空間,如圖2,跨境電商可能選擇渠道3和4,兩者比渠道1、2的價值空間更大。外貿市場份額龐大,傳統貿易方式不能滿足外貿需求,催生出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的跨境電商,實現全球范圍內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為全球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了互聯互通的平臺。圖2國際貿易銷售渠道結構

三、跨境電子商務與我國對外貿易關系的機理分析

基于比較優勢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全球價值鏈理論,減少中間商、降低中小企業全球生產分工限制,優化主體結構;新技術帶來外貿產品多元化,優化產品結構;跨境電商在傳統市場中交流技術、學習經驗,在新興貿易市場中開拓市場,優化市場結構。跨境電商平臺集商品買賣、信息交換、物流運輸和資本流通為一體,縮短了營銷渠道,降低了協議成本、訂約成本和履約成本;創新營銷模式,需求的私人化帶來生產的針對性,產品附加值增加;革新溝通、支付方式,重組業務流程,影響對外貿易。

四、實證分析

1.變量選取與數據描述本文采用對外貿易進出口額(EM)衡量我國對外貿易情況、跨境電商交易規模(CT)和上網用戶人數(ON)衡量跨境電商情況,選取2001-2016數據。對所選數據取對數,用LNEM、LNCT和LNON表示,進行實證。2.模型構建與檢驗(1)平穩性檢驗采用單位根檢驗法對LNEM、LNCT和LNON三個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由赤池信息準則確定滯后階數,結果如下:由表1中可得,三個變量的ADF統計值均大于1%、5%和10%的顯著性水平,不能拒絕原假設,即三個序列是不平穩的。在進行一階差分后,進行ADF檢驗,發現三個變量的ADF統計值均小于10%的顯著性水平,拒絕原假設,得出序列平穩,即其一階差分序列都是平穩的結論。(2)Johansen協整檢驗與模型建立經檢驗確定VAR模型的最佳滯后階數為2,由于三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在VAR(2)的基礎上,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結果見表2。通過表2可以看出:最大特征根的值和特征根跡統計量的值均大于5%臨界點,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上,三者存在協整關系。對LNEM做關于LNCT和LNON的OLS回歸,得出回歸模型:LNEM=3208.92+0.479LNCT+2.365LNON+μ結果表示擬合優度為0.917,在進行VAR模型的AR根檢驗之后發現所有代表單位根的點都落在院內,可見方程擬合效果較好。(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Johansen檢驗證明三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就因果關系進行Granger檢驗,結果如下:①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是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格蘭杰原因,對外貿易進出口額是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格蘭杰原因,符合前文機理分析。②上網用戶人數是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格蘭杰原因,后者不是前者的格蘭杰原因,說明上網用戶人數與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存在單向因果關系。③上網用戶人數不是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格蘭杰原因,后者是前者的格蘭杰原因,說明上網用戶人數與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存在單向因果關系。(4)脈沖響應分析利用基于VAR(2)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滯后期設定為10年,分析變量動態關系,結果如下:如圖5-(1)所示,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對來自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沖擊顯示出正向的影響,隨后逐年加強,并在第2年至第3年期間產生快速的增強,第3年后呈現穩步增強趨勢,說明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對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影響在短期正向效果顯著,起明顯推動作用,長期效果平穩增強且持續時間較長。如圖5-(2)所示,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對來自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沖擊顯示出正向影響,第2年小幅增長,隨后正向效應平穩發展,整體變化幅度不大,說明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對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著正向且平穩的影響,其影響貫穿整個時間軸,波動較小。如圖5-(3)所示,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對來自上網用戶人數的沖擊顯示出正向影響,第2年出現低谷,前6年波動較大,第7年趨于平緩,說明上網用戶人數對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正向影響在中短期內不穩定,長期才趨于平穩,總體上網用戶人數促進了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的發展。如圖5-(4)所示,上網用戶人數對來自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沖擊顯示出正向影響,第1年到第2年的影響大幅增加,第2年達到高峰,隨后減弱,第6年出現小幅增長后趨于平緩,說明在起步階段,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對上網用戶人數的正向作用效果顯著,長期影響程度放緩,雖會拉動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但程度逐漸變小。圖5脈沖響應函數圖3.實證結果分析結果表明,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與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是一種相互正向影響關系,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對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有積極作用,對外貿易進出口額業對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正向影響,上網用戶人數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額,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促進上網用戶人數。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與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存在著相互影響、促進的關系。

五、政策建議

1.政府層面建立健全與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從國家層面對跨境地電商和外貿進行信用、安全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便物資流通和居民上網,設立試點城市、保稅區等,為跨境電商和外貿發展奠定基礎。2.行業層面建立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在行業內實現交易信息及時更新、物流體系資源共享、監管措施到位有效,構建信用評級體系,對行業內企業信用指標化,緩解網絡化帶來的安全問題、信用危機,發展行業優勢,將中小企業納入范圍,產生產業聚集效應,提高對外貿易主體的國際競爭力和風險應對水平。3.企業層面建立網絡化、動態化的營銷模式,對市場需求及時更新、及時反饋,降低生產成本。加大研發投入,構建物流云體系,依托大數據等技術,合理規劃物資流通。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企業與消費者及時有效溝通,實現從生產到最終消費整個過程損耗降低、利潤增加的目標。

作者:韓聰鈺 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