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改革
時間:2022-06-03 04:50:56
導語: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為了滿足新時代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應教育部辦好“一流本科”的要求,本文以津橋學院為例,從學校制度和學生本身兩個方面分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對策,以指導津橋學院畢業論文改革具體相關措施的制定。
【關鍵詞】應用型;畢業論文;本科教育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面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培養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人才和漢語國際推廣人才就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之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以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個性化、本土化和特色化的創新型漢語國際推廣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所培養的國際漢語推廣人才應當能夠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層次學生和不同類型教材等因素,制定適合各類外國漢語學習者學習需求的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并能根據外國學習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漢語教學。畢業論文作為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綜合性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甚至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集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于一體,對于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其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本科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應該按照高教新40條的要求,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以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在此基礎上,如何通過畢業論文的改革,使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教學能緊隨時代步伐,適應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求,這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亟待研究并需加以解決的問題,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以津橋學院為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自2007年第一屆招生至今已有8屆畢業生,縱觀歷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水平,不難看出每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都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畢業論文選題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不足,選題陳舊,缺乏創新。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問題。學校畢業條件相對寬松,因此,無論是對待專業課的學習還是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態度不嚴肅,行為散漫,導致學生的專業基礎差,畢業論文水平低。教師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也是影響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師考核機制中,既要求教師高質量完成額定的教學任務,還要求教師具備很強的科研能力,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務,且科研成果是評職稱最重要的考察因素。我校屬于三本獨立院校,教師隊伍年輕化,青年教師為了評職稱,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做科研項目、寫論文,這過多地分散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造成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學校為了確保招生并提高就業率,將招生及招聘工作攤派在教師身上,也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師精力,使教師無法全身心投入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學校在績效獎勵方面沒有體現多勞多得,不能通過有效的績效獎勵方案來提高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積極性。按照津橋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每位學生畢業論文占10學分,200學時。且本校的學生大多來自云南偏遠地區,基礎較差,為使其論文水平能夠達到畢業要求,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指導,而我學校只以每位學生350元來計算教師的工作量,投入與回報極不對等,大大降低了教師指導論文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二)學生本身的問題。學生主觀上不重視。許多學生認為只要找到工作或者考研成功,學校一定會讓其畢業,故學生更愿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務員、考教師、找工作上,從而忽視畢業論文的寫作。同時,畢業論文完成的時間一般是在大四,學生基本沒有在校學習的課程,學生不在學校的情況非常普遍,論文指導教師對學生約束力大大降低。三本獨立院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低下,往往需指導老師不斷催促才交稿,因此拖稿現象非常嚴重。不得不承認,相對于發達地區,云南省的教育較為落后,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專業知識薄弱,視野狹窄,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知識僅限于理論上的死記硬背,在實踐中又無法正確應用,想象力和創新力都受到了極大地束縛。為了完成畢業論文,順利畢業,學生會套用網上陳舊的論文選題,拼湊論文內容,語言生硬,缺乏新意,抄襲嚴重,更有甚者,請人論文。(三)提高津橋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建議。1.學校嚴抓本科教育,提高學生畢業的要求和標準。學校應嚴抓學風建設,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同時,嚴把畢業生的質量關,提高畢業要求,對于不能按時畢業的學生要采取措施,不能夠聽之任之,放寬標準。從大一開始,學院和專業任課教師將學生分組,具有針對性地對各組學生整個大學的四年的專業學習和專業實踐進行指導,這樣指導教師在全方面了解自己所指導的學生的基礎上,充分地采取措施,讓學生想學、愛學、自主學。2.加強政策導向,讓教師回歸教學。對外漢語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個性化、本土化和特色化的創新型漢語國際推廣應用型人才,重心在于教學而不在于科研。學校應通過評職稱政策的引導,加強教學工作在評職稱考評中的比例,引導教師回歸教學,增加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時間。另外,學校不應把招生和就業工作攤派到教師身上,分散教師精力。招生和就業工作應由學校相關部門完成,從而讓教師能夠有更能多的時間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學校應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資金投入,合理分配績效獎勵,提高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績效獎勵,體現勞有所得,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教師更加主動地投入到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去。3.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堅持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學生為中心,狠抓新課堂的“預習”和“展示”兩個環節,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素質教育在課堂,把掌握知識與能力提高、品質的培養、健全人格的構建結合起來,堅持教為學服務,構建一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行動模式。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不斷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特色課程群,加大實踐力度,同時運用新的教學理念,線上線下教學,翻轉課堂等方法改革教學課堂,從而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整學生的畢業論文的時間,使畢業論文能夠在第八學期前完成,避開考研和找工作的時間。4.擴大師資隊伍,提高師資水平,加強師德教育。多引進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深厚科研實力的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壯大師資隊伍,同時學校應多提供甚至創造青年教師外出考察、研討、培訓的機會,拓寬教師視野,提升實踐能力,提高師資水平。教師應該把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作為高校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5.以就業為指導,進行改革。當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的重點仍放在學術理論研究上,屬于純理論研究。這對于研究性大學或考研的學生來說,是必須的。但對于應用型大學和大多數本科畢業后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乃至從事其他教學工作訴求的學生來說,將以理論研究為主的學術論文作為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對這類學生的后續的工作不具有綜合性實操訓練和綜合知識應用檢驗的意義,畢業論文的內容和形式與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匹配。畢業論文這一實踐教學環節應以就業為指導,不囿于論文寫作,充分體現作為漢語國際推廣的應用型人才應具有的綜合實踐能力,以達到適應學生就業的目的。
作者:陳璠 劉丹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 上一篇:音樂常態教學的多元調控研究
- 下一篇: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