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法律問題探析
時間:2022-03-02 11:17:48
導語:第三方支付法律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從1998年開始,由我國國家信息產業部、北京市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共同發起建立我國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從2013年起,第三方支付的平均交易規模每年以50%的增速增長,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做出大膽預測,指出:在2018~2023年的時間內,我國第三方支付將與金融、新聞媒體、教育、社會醫療、社交等領域深度融合到一起,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焦點之一。
關鍵詞:第三方付支付;個人信息;沉淀資金;權利歸屬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擴大,交易額的連續增長,其發展勢頭也帶動了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成長。由于我國商品價格和種類地域分布不平衡以及電子商務所需支付方式受到傳統支付方式的各種限制,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這一過程也逐漸暴露了第三方支付體系內存在的各平臺惡性競爭、法律責任歸屬及承擔的不明確、消費者信息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我國立法步伐相對滯后等一系列的問題。
一、第三方支付中現存法律問題
(一)資金沉淀問題。沉淀資金實際上并非經濟學方面的專業術語,它一般是指閑置在社會上沒有被聚集起來加以利用的資金。沉淀資金一般有兩種途徑來源:一是交易前后暫時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主要包括虛擬賬戶的預存資金和交易故障中暫存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資金。二是在支付過程中由于貨款收付時間差而產生的備付資金。從第三方支付角度來解釋,沉淀資金是指設有第三方支付平臺且具有一定支付擔保信譽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其用戶設立虛擬賬戶,用戶可以在其賬戶上充值一定金額用于日后支付貨款,而對于那些沒有設立虛擬賬戶的用戶則需要先將貨款暫時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驗收貨物之后再將貨款劃撥給商家。也就是在這種線上交易的過程中,由于交易支付的時間差而導致沉淀資金出現了兩個嚴峻的社會問題:1、沉淀資金法律性質和歸屬權不明確。目前,市場上現存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只有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將公司的沉淀資金托管于中國工商銀行,其余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其所持有的沉淀資金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和支配權。這就導致了沉淀資金的法律性質及其歸屬權的不明確。2、沉淀資金孳息的法律性質和歸屬權不明確。沉淀資金暫存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過程中存在的資金支付劃撥的時間差,這時沉淀資金暫存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但沉淀資金最終歸屬權屬于用戶個人,由此產生了沉淀資金所生孳息的法律性質和歸屬權不明確的問題。(二)消費者信息及財產安全問題。在整個電子商務交易鏈條中,主要的參與主體包括賣方、買方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其中,賣方是具有一定網上交易經驗的網上商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組織。相比而言,買方,即消費者明顯是處于相對弱勢的一個群體,消費者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由此也就引發了以下幾個日益凸顯的問題:1、消費者個人基本信息及交易信息受到網絡威脅。在線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的個人基本信息被商家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知悉并掌握,消費者的財產則直接寄存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如果第三方支付平臺遭受了黑客或網絡病毒攻擊,又或者被第三方支付機構惡意泄露,消費者的銀行賬號信息和個人基本信息會被非法竊取或披露。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那么消費者將會蒙受巨大的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2、我國法律對于消費者信息保護還存在漏洞。雖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認證體系初具規模,已從無條件注冊發展到了電子郵件的認證、采用身份證及銀行卡的實名認證。但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由于網絡自身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缺陷,用戶的賬戶信息被非法盜取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精神及財產損失問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做出明確的責任歸屬及承擔的規定。這種情況的出現對消費者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的保障是非常不利的。(三)法律責任歸屬及承擔問題。第三方支付業務作為一個不成熟的業務范疇,我國整個法律體系尚未對其做出明確的法律定位。在2010年我國中央銀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雖然已將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暫時分為網絡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幾大類。但隨著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支付市場的不斷細分,以及各種支付工具、支付渠道的相互聯系相互融合,舊有的涉及第三方支付法律定位的規定已經不能適用當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場。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以下兩個值得長期應對的問題:1、各交易主體權責歸屬不明確。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與買賣雙方,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法律關系還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各方權利義務范圍不明確,法律責任歸屬及承擔問題日益凸顯。2、第三方支付民事責任舉證受到限制。我國第三方支付法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需要的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其民事責任承擔主體具有廣泛性;其二,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多種類型的服務,違約責任已不再是過去單一的合同性質,其違約責任性質具有復合性;其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地位不明確,也造成了第三方支付參與主體間的法律關系的混亂;其四,由于電子商務運用互聯網數字化交易,特有的網絡數據難以被雙方所真正持有,這也就導致了第三方支付法律舉證困難的問題。
二、第三方支付中現存法律問題解決策略
(一)完善資金監管體制。1、明確沉淀資金性質。應進一步明確沉淀資金及其所生孳息的社會性質及歸屬問題。近幾年我國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進行了強制性的規范,如央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及實施細則中就明確的規定了屬于用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沉淀資金不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由財產,而是應該像支付寶一樣,在商業銀行中設立賬戶并委托代辦管理。2、明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權利及義務。我國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沉淀資金問題,應該借鑒歐美模式的先進的網絡技術經驗和立法經驗,明確指出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沉淀資金及其利息的使用和管理的責任和義務。對于處于弱勢一方的用戶,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應該制定各種格式條款來推卸本屬于其自身的民事責任。3、加強沉淀資金管理。加強備付金的管理,明確沉淀資金及其所生孳息的法律歸屬,并且要嚴格管制和篩選沉淀資金的投資領域和投資方向,遏制洗錢行為,努力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監管制度。(二)加強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1、提供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技術水準。加強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技術建設,相關部門要深入對數字證書技術和網絡防火墻技術的研究,結合SSL協議、SET協議的應用提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安全系數。2、建立身份認證及信用評價體系。面對日益緊張的消費者個人信息非法泄露的情況,我國應該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基礎之上,建立可靠的身份認證及信用評價體系。3、建立消費者信息披露正當程序。相關法律法規要明確規定在線交易中對于消費者個人信息披露的正當程序,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策略,防止客戶信息被惡意竊取,使信息泄露風險降到最低。嚴令禁止第三方支付機構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對電子商務公司信用情況及電子商務公司對消費者信息披露的知情權和自主控制權。4、加重對第三方支付平臺非法泄露用戶信息行為的處罰力度。我國應該在立法過程中明確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侵犯用戶隱私權的法律責任,細化具體的處罰措施,進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信息及財產安全。(三)明確法律責任歸屬及承擔。1、明確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地位。首先要確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地位,然后再對其實施管理與改造,以實現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各個支付環節中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2、明確交易主體的權利歸屬及義務承擔。我國法律要盡可能詳細地規定各個參與交易主體的權利歸屬,以避免權利分辨不清,應盡量明確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各個參與主體的法律權利的歸屬和法律責任的承擔。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責任制度,在立法過程中對電子商務支付的參與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做出具體化規定,達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理想狀態。3、適當運用法律責任推定原則。在法律責任的歸屬問題上,應將民法上的過錯推定原則恰當的運用于第三方支付交易過程中。換而言之,就是一旦發生了交易糾紛,首先要將舉證責任分配給在交易過程中實際存在主觀過錯且導致損害的一方,如果過錯嫌疑人無法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行為,則應合理推定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三、結論
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第三方支付相對于傳統的支付方式具有先天的優勢。作為新興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由于我國電子商務和第三方支付起步時間較晚,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道路也并不一定一帆風順。那么如何使其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來促進經濟的良好發展,如何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如何在發展的同時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經營過程中切實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除自身經營及技術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之外,法律法規制定的缺失,相關立法的相對滯后,法律監管機制的不完善也是阻礙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的又一障礙。若想讓第三方支付機構健康有序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強法律教育,培養法律意識,健全法律監管。第三方支付方式是全新的支付方式,目前我國相關學界對于其領域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處。通過論文中提出的一些問題來促進完善立法方面的漏洞,為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體系和監管體系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促進第三方支付走向規范化、標準化,實現第三方支付機構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巴曙松,楊彪.第三方支付國際監管研究及借鑒[J].財政研究,2012(04).
[2]康志雄,蔡躍龍.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09).
[3]于秀麗.電子商務中第三方支付的安全問題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
[4]張道升,謝乾坤.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的發展現狀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6.30(01).
[5]劉儀.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11).
[6]黃效文.電子商務中第三方支付安全問題及策略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5.21(06).
[7]李陽.第三方支付平臺民事法律問題調查研究[J].河北企業,2018(01).
[8]田旭.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制問題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9]劉儀.第三方支付客戶沉淀資金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9.
作者:張竹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上一篇: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大學生電子商務平臺創新創業分析
精品范文
10第三季度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