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設計理念在改建道路中的應用

時間:2022-06-12 10:09:35

導語:生態環保設計理念在改建道路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保設計理念在改建道路中的應用

1生態環保設計理念改建道路中的應用

1.1生態保護、因地制宜——長江口細砂作為路基填料的應用

長興島地勢平坦,地面標高一般在1.5~4.0m,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5m左右,在設計階段,考慮如何針對島域特點降低設計標高進行分析論證,最終確定一般路段最低設計標高為3.8m。根據測算,潘圓公路全線所需填土接近60萬m3。長興島地勢平坦,土源匱乏,如何解決島上沒有土源且無法大量外運是一大問題。長興島四面均是長江,位于長江入海口處,島域周邊的堤岸,長江水底蘊含大量細砂。經過對市場的充分調查及對相關工程詳細深入的論證,決定就地取材,利用長江口細砂。本工程中,最終選擇長江口細砂作為路基填料,同時摻加石灰、粉煤灰進行改良。根據現場檢測,回彈模量和彎沉值均能滿足規范要求。由于數值情況較好,已能滿足路面墊層的需要,因此還將二灰砂作為路面墊層材料。路基填料選擇長江口細砂,可以就地取材,疏浚航道,保護生態,減少由于道路修筑對當地土地資源和環境資源產生的破壞。

1.2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原生態綠化的保護

根據現場踏勘情況,老潘圓公路兩側綠化已生長十數年,長勢良好,老路上已基本搭接形成“綠廊”效果,道路兩側綠化以杉樹、銀杏和香樟為主。本著“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設計理念,本次潘圓公路建設中對沿線現狀綠化進行細致的測量勘察工作,在設計過程中將原生態綠化保護作為本次道路設計的一項重要原則。施工圖設計中充分利用老路兩側綠化,通過恰當的斷面布置(使老路綠化位于中央分隔帶、機非分隔帶內或作為人行道外綠化),以及開挖線的嚴格控制,避免先破壞再恢復,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綠化,達到經濟、環保的目的。同時在綠化設計中,尊重原有“野趣、自然”的景觀特征,對樹種的搭配與選擇進行優化。長興島地區土質具有較高鹽堿性,綠化設計中對土層的植物適應性進行研究,盡量采用本島樹種,在原有綠化的基礎上加以整治,形成美觀的道路綠化系統。

1.3安全可靠、集約利用——原有老路的合理利用

本次潘圓公路設計過程中,在滿足道路通行功能的前提下,對原有老路也進行集約利用。通過檢測,老潘圓公路運行狀況尚可,部分路段路面結構較厚的復合式路面,具有兩次修筑的特征,彎沉值檢測表現較好。通過斷面優化,部分老路作為新建道路機動車道或輔道予以利用,為避免造成路面材料的浪費和棄土(包括廢棄路面結構材料)的二次污染,對于檢測數據良好的路段,老路表面處理后采用直接加鋪的方式。對于處于紅線范圍外的老路結合道路綠線,進行廢路綠化,廢棄的瀝青材料等不適宜種植綠化的運走集中處理,以有效保護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結語

通過對潘圓公路改建過程中生態環保設計理念的應用總結,對改建項目中出現的環境保護問題進行探討,希望為今后的改建項目設計提供有益經驗。由于每個道路改建項目的特點和所處環境不同,在道路改建工程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設計者應以道路改建和環保可以兼顧的設計思想,解決改建工程中難點、關鍵點??沙掷m發展的理念是道路設計者追求的目標,也將對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做出貢獻。

作者:璩澤東 單位: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