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模式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6-15 11:40:21
導語:工學結合模式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還處于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普通化,藝術設計教育快速增長。在這種環境下,我國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該針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深入改革。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和工作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親自動手操作,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工學結合是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工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就業之前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在工作階段,學生與企業進行交流,完成方案的擬定、修改、設計、采納的整個過程,并且可以在設計失敗中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企業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新鮮的創意,還可以為企業招聘到適合的人才。
二、高職藝術設計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環境
1.開放的課堂
工學結合與傳統的封閉式教學不同,其主張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到實際社會中去實踐。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建立開放的課堂是前提。墨守成規的傳統教學模式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必然要接受改革。開放的課堂一方面要具備開放的教學環境,科學安排學生課程的教學場所,另一方面還要有開放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開放、創新。
2.網絡信息化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在諸多領域得到應用,網絡信息化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必要條件,能夠為高職院校提供與時俱進的信息。信息化能夠提供信息的高效流通,能夠提高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有更多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職藝術設計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策略
1.工作室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徑。而學校與企業的聯合中,企業通常會處于被動的狀態,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積極主動的與企業取得聯系,可以參與企業的項目設計。以工作室為主線,引進企業,構建具有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基地。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建立工作室期間,要與企業緊密合作,聘請有經濟的設計師進行指導。建立由企業、院校、設計師、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團隊,積極聽取企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等多方建議。在與企業進行密切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企業的真實設計項目,可以讓學生在工作室中得到實質的工作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完善和優化校內實習基礎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或者讓學生工學交替,按學期進行輪換實訓。高職院校可以與相關企業簽訂合作無政府主義,明確雙方的職責。高職院校要對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積極的管理。
2.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
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可以聘請相關專業領域中杰出的專家來擔任藝術設計專業領導者,引進雙師結構的骨干教師。培養專業的骨干教師,要求這些教師要承擔一定的技術工作,同時規定出企業現場教學的期限,確保骨干教師與企業的密切聯系。為教師提供學術交流、考察的機會,豐富和更新教師的知識,提升教師的綜合職業素質。雙師型教師團隊在工作室制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可以很大程度的彌補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的不足,不過由于兼職教師自身工作、教學水平等諸多因素,兼職教師并無法代替高職藝術設計的全職專任教師。不過全任教師又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的現象,對工作室制度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有,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雙師型”的教師培養制度,專任教師企業掛職鍛煉機制、教師相互交流機制等等,從而提高專任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三、結語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能夠更有效的培養出綜合素養、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要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工作室制模式為核心,與企業共同建造實訓基地,打造一支具有高教學水平和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形式多樣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藝術優秀人才。
作者:周姍姍 單位: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養成教育的六化策略分析
- 下一篇:以生為本理念在初中班級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