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捆綁銷售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12-11 10:23:16

導語:旅游市場捆綁銷售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市場捆綁銷售原因及對策

一、旅游捆綁銷售的性質———壟斷

(一)壟斷的概念及判斷。1.壟斷的概念。壟斷是指少數企業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對生產和市場進行控制,并在一定的市場領域內從實質上限制競爭的一種市場狀態[2]。也有學者稱壟斷為“大企業或若干大企業聯合起來,控制和操縱市場的行為”[3]。法律上的壟斷概念是伴隨著反壟斷法的出臺而出現的。按照美國《布萊克法律大辭典》的解釋,壟斷是指“一個或幾個私人或公司享有特權或市場優勢,對某一特定的市場貿易實施的排他性控制,或對某一特定產品的生產、銷售、供應的全部控制”,“壟斷還表現為一個或少數幾個企業支配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的市場結構狀態”[4]??梢?,法律上的壟斷是壟斷主體對市場的經濟運行過程進行排他性控制,或對市場競爭進行實質性限制,妨礙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或狀態[5]。2.壟斷的判斷。(1)違法性市場上的反競爭行為無論是否產生實際影響,均被視為非法。從性質上判斷限制競爭行為的違法性,而不必關注其對競爭產生的實際結果。違法性原則的打擊面較大,嚴格來說,任何買賣活動都會減少競爭對手的交易機會,因而會對競爭產生限制,如果一律禁止,則經濟活動就無法進行[6]。因此,違法性原則的適用范圍受到限制并逐漸固定下來。違法性原則只適用于以下四種特殊情況:價格固定協議、聯合抵制協議、搭售協議、劃分市場協議。(2)合理性如果商業行為雖然存在限制競爭的目的或后果,但同時具備推動競爭的作用,或者顯著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益,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即可視為合理,反之就是壟斷。合理性原則要求限制競爭的行為不損害市場的有效競爭。關于有效競爭,就市場結構而言具備以下特征:(1)存在一定規模的買主或賣主;(2)買主、賣主均不占有大部分市場;(3)任何企業或企業集團之間無共謀;(4)有新設企業進入市場的可能性[7]。(二)旅游捆綁銷售屬于行政壟斷。行政壟斷是指地方政府、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其他政府職能部門或者是具有某些政府管理職能的行政性公司,憑借行政權力排斥、限制或妨礙市場競爭的行為[8]。我國部分地區和行業行政壟斷根深蒂固,危害嚴重[9]。目前的壟斷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產生的,具有明顯體制特征,是計劃經濟時代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方式的延續[10]。我國的行政壟斷主要表現為地區間、行業間、行政性公司及行政性強制經營行為四種形式。行政性公司是指雖然采用公司形式,但其仍具有執法監督、監管等行政管理權以及市場經營權。這種形式是傳統體制下政企不分的產物,其具有的行政管理職能,令其享有諸多特權,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比如可以利用其市場地位,控制其他企業(特別是其所屬企業)的市場活動。云南某旅游景區的捆綁銷售屬于行政壟斷中的行政性公司壟斷形式。云南某旅游集團公司屬國有企業,由省級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組建,由省級度假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省級旅游度假區經濟開發總公司共同出資,被稱為國有“旅游航母”。相關資料顯示,該公司享有多項獨享權利,如制定蒼洱旅游線路、價格和推介權,洱海大型旅游船的獨家經營權,蒼洱之間旅游消費統一結算權等[11]。可見,該公司帶有較強的行政色彩。云南某旅游集團公司的旅游捆綁銷售行為利用行政權力實質性地限制了競爭,對旅游產品和服務統一制定價格,違背了市場規律,其行為應當定性為價格固定,因此其本身即具有壟斷的違法性。通過對旅游資源的整合,這一地區的旅游景點的吃、住、行等方面都被納入統一管理中,原來各個地接社之間的競爭被集體主義大鍋飯所替代。其濃厚的行政色彩,在制定保護價、成立結算中心、出臺先款后游等政策上對市場干預過多,市場競爭機制不靈活,一些旅游產品價格的制定并沒有遵循市場規律,而是行政定價,導致市場經濟下的競爭被阻遏。

二、旅游捆綁銷售的原因

(一)旅游市場競爭無序。旅游市場競爭無序是引起旅游捆綁銷售的重要原因。旅游市場競爭無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低價競爭導致惡性循環。在一些旅游景區,旅游沒有門檻設置,部分旅行社把營業部承包給個人,辦公設備簡單、一兩個人就可以接團。這種現象的結果是低價競爭導致服務質量下降,削價競爭導致惡性循環。地接社的利潤降到很低,甚至虧本,出現零團費、負團費,只能靠帶團走購物線路、劣質線路來贏利。這既有損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城市形象,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第二,誠信危機。旅游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誠信危機。誠信危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組團社、上游社及地接社之間,二是組團社與消費者之間。旅游者從客源地到景點,一般由組團社、上游社(中轉社)和地接社合作組織。普遍由組團社收取游客的費用,在發往上游社(中轉社)時,往往不付款或者只付部分款項;上游社(中轉社)在發往地接社時,往往又不付款或者只付部分款項,當游客在景點旅游時,費用一般由地接社全額墊付。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和管理手段,使得部分景點、酒店、旅行社之間相互拖欠旅游款項,形成“三角債”,導致旅游質量受到影響,各旅游企業虧損嚴重,這也是部分地區旅游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低價競爭和誠信危機造成了旅游市場的不規范經營,廉價旅游背后衍生出惡劣的服務,導致部分地區旅游市場混亂。一方面,消費者不能夠真正感受到景區的旅游價值;另一方面,景區的旅游價值在低價競爭之下沒有轉變為預期利潤,旅游業所帶來的商業利益也不能達到最優。(二)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夠。政府管理的力度不夠,旅游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偏低,導致旅行社泛濫。這不僅使旅游質量下降,而且會導致整個旅游市場誠信建設不足。特別是一些以旅游為主要產業的城市,打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三)旅游立法亟待加強。我國旅游立法尚待完善,主要表現為旅游立法與市場匹配度低、立法技術不到位、立法位階低以及執法難度大等,這些都不利于“依法治旅”戰略實施。另外,部門保護主義也是我國旅游立法工作的主要障礙之一?,F行管理體制依然存在著條帶分割、部門利益至上,以及對依法治旅理解不到位的現象,部門自己創權利、規避義務屢見不鮮,需要用嚴格的法律機制來規范旅游市場。

三、解決旅游市場困境的對策

云南的旅游捆綁銷售事件只是我國旅游市場的一個案例,秦皇島的祖山原始森林峽谷、碧螺灣、葡萄溝、翡翠島四家景區也捆綁銷售門票,承德也試圖通過整合旅游資源,旅游捆綁銷售扭轉旅游市場發展困境。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目前旅游市場還存在問題,缺乏自由、公正、公開、公平的市場機制。建議采取措施,對旅游市場進行規范。(一)規范旅游市場運營主體。從組團到旅游,旅行社在這一過程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要規范旅游市場主體首先要規范旅行社。要提高旅行社的市場準入標準,規范旅行社的經營行為,提升旅行社的服務理念,增強旅行社的信息透明度。(二)政府適當干預旅游市場。旅游市場自身存在缺陷,如外部性、盲目性等,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預。政府干預并不等于行政壟斷,而是要為旅游市場提供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政府的干預力度必須保障旅游市場的自由競爭,可以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三)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規。我國當前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規還不甚完善,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并使之成體系,以解決旅游業的基本法律問題,如旅游市場主體、旅游管理、營業者和消費者的權利義務等,讓旅游業有法可依。目前我國旅游市場確實存在競爭無序和不規范現象,但是,無序競爭并不代表行政壟斷的合理性,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并不消除競爭,而且凌駕于競爭之上,與之并存,這種競爭對經濟的破壞作用更大。要建立自由、有序、公平的旅游市場,要在完善的旅游法律法規框架下,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政府宏觀調控為輔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劉栗.大理旅游“捆綁銷售”引發爭議[N].中國旅游報,2006-06-26(1).

[2]劉瑞復.中國經濟法律百科全書[K].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764.

[3]李棕.世界經濟百科辭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11.

[4]GARNERB.Black’sLawDictionary(SixEdition)[Z].Berke-ley:WestPublishingCo.1990:1006.

[5]李昌麒.經濟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290.

[6]許光耀,趙斌.限制競爭協議的違法性標準[C].漆多俊,經濟法論叢(第十卷),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110.

[7]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M].滿達人,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206.

[8]鐘明釗.競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14.

[9]李曉蓉.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競爭特征與反托拉斯政策研究[J].經濟問題,2007(1):19-21.

[10]秦興?。畨艛嗟男螒B與反壟斷的必要性[J].理論探索,2002(1):45-46.

[11]萬國商業網.大理旅游集團有限公司[EB/OL].[2017-04-27].http://dllljqwwgc.cn.busytrade.com/.

作者:樊莉莉 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