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
時間:2022-08-19 10:05:25
導語: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是金融市場改革發展的核心工作。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自1996年啟動,在二十余年的改革進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成效,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如何依托利率市場化改革,構建更具活力的市場經濟環境,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本文立足對利率市場化研究,分析了利率市場化的風險影響,并從經濟背景闡述了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力。最后,從宏觀效應、微觀效應兩個層面,具體論述了新時期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發展的作用力。
關鍵詞:新時期;利率市場化;經濟轉型;影響;措施
1996年,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啟動,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開啟,也是我國深入推進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開始。在二十余年的改革進程中,利率市場化的探索與實施成效,為經濟發展、轉型提質提供了重要保障。利率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率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礎。面對新一輪改革發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為打造高質量經濟發展體系,提供了新的引擎。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風險影響的基礎之上,對于經濟轉型的正面作用力更加顯著,能夠從宏觀效應、微觀效應兩個層面為經濟轉型發展形成作用效能,為新時期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因此,本文立足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研究,分析了新時期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表現。
一、利率市場化及其風險
在新的金融發展環境之下,利率市場改革的推進,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自1996年開始實施,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初步建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架構,改革所需的環境條件日益完善。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著力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符合發展需求,在改革成效與風險并存的情形之下,審視利率市場風險,是構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應在深化改革進程中轉化成為發展的動能。
(一)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一直是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主題”,對于構建完善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起到了至關重要。因此,從利率市場化概念及風險出發,有助于強化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為現代經濟轉型發展提供重要保障。1.利率市場化概念利率市場化是金融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是新時期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利率市場化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存貸款利率放開,不再有政府以行政管制的方式進行管控;二是利率決策權由金融結構決定,這構成了當前利率市場改革的兩大核心。金融機構依據自身資金狀況,以及對金融市場的發展研判,在嚴格執行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之上,構建市場化利率體系。因此,在利率管理以市場化方式展開中,利率傳導、利率決定方式等均發生了變化。2.利率市場化進程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等息息相關,自1996年利率市場改革的開啟,到2019年“兩軌并一軌”的改革思路之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得到完善,實現了利率上限管制的基本放開。下表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表。首先,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基于發展進程中的必然要求,更是金融市場面向未來發展必經之路。面對新的金融市場環境,我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符合經濟發展需求,是積極有益的改革實踐;其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建立市場化利率改革,能夠更好地契合金融市場發展需求,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這體現了新時期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性;再次,進入2000年之后,對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力度不斷增加,加快建立具有中國市場經濟特質的利率市場化機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時展需求,充分發揮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
(二)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風險影響
對于新的市場環境,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我們也要考到利率市場化所形成的風險,這對于商業銀行、各行業領域均會形成直接影響。因此,利率市場風險的形成與表現,弱化了其在市場經濟轉型中的重要影響力,要充分立足利率市場化風險,構建新的改革機制。1.信用風險增大實質上,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下,金融信貸將面臨日益增大的信用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金融市場有序發展形成較大影響。一方面,面對開放的利率市場環境,金融領域的市場競爭加劇,這地與金融市場發展十分有益,但也會造成信用風險的在那個價,對利率市場化及正常運行形成了影響;另一方面,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利率市場化改革為中小型企業資金吸納提供了新的路徑,但是由于內部風險管理不到位,利率市場化的信用風險日益增大。因此,如何對信用風險實施科學管控,是發揮其經濟促進作用的基礎。2.凈利潤差壓縮面對市場化所形成的激烈市場競爭,金融市場上的金融機構面臨凈利潤不斷壓縮的情形,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金融供求形成影響。以商業銀行為例,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資金需求者的信貸行為發生,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導致利潤差額壓縮顯著,對銀行發展形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凈利潤差壓縮的情形,不利于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應在新一輪改革的進程中,充分體現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作用。如在利率風險持續下降的波動情況之下,商業銀行中的資產敏感型凈資產收入會出現一定幅度上升,但是對于負債敏感型凈收入,則會出現較為明顯下降,這對商銀行資產而言,會出現資產損失等情形,對銀行風險管控提出了較大挑戰[2]。3.收益率曲線風險在利率風險中,收益率曲線風險的表現也十分搶眼,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影響較大。在銀行經營管理中,收益率曲線的斜率處于變動狀態,也就是說,在利率市場化的波動中,資產會因為收益率的變動,而出現較大的風險波動,這就會對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控形成較大影響。此外,在收益率曲線風險的演變中,又稱之為缺口風險,強調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控中,應通過收益率曲線的風險要素的系統分析,強化對風險要素的科學防范。因此,在利率風險管理中,應積極應對風險挑戰,通過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實現對收益率曲線等風險的有效防控。
二、利率市場改革的經濟背景
從經濟視角而言,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壯大的重要因子。當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完備的金融市場環境。從經濟背景角度來看,經濟轉型發展需要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內在需求,現有利率模式顯然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利率的僵化問題應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得到解決。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盤活金融市場,構建開放式金融環境的重要保障。
(一)經濟轉型發展對利率市場化需求日益增長
在傳統金融管制模式中,經濟轉型的金融環境過于僵化,對經濟轉型形成了一定制約。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進一步適應時展需求的重要改革舉措,通過利率市場化能夠為經濟轉型提供動能,這體現了利率市場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經濟轉型發展對利率市場化需求日益增長,面對新的經濟環境,需要在利率市場化中,為經濟繁榮發展提供開放的利率環境,這符合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因此,面對新的經濟環境,轉型成為經濟提質的內在保障,應在轉型發展中提供更加靈活、開放的利率,以更好地促進市場經濟良性轉型發展[3]。
(二)傳統利率僵化需要在利率市場化中得的解決
隨著市場金融機制的不斷完善,傳統利率僵化的問題日益突顯,成為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重要問題。一是傳統利率僵化,在利率行政管制的模式中,難以滿足市場化經濟的發展需求,如何更好地實現問題的解決,要求將利率在市場改革中得到轉變,通過建立新的利率傳導機制,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發展下需求的利率管理模式。如圖所示,是市場化利率的傳導機制。從中可以知道,市場利率、政策利率等的導入,能夠更好地基于利率市場化導入,更好地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二是對于傳統利率僵化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政策利率的導入,更需要從市場化的角度出發,通過建立市場化利率,以更好地適應新的金融市場環境;三是傳統金利率模式對金融資源存在扭曲問題,為更好地改變經濟增長模式,需要為我國經濟市場發展提供靈活、開放的利率模式[4]。因此,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兩軌并一軌”的改革情形,能夠進一步對利率僵化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利率在優化經濟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率市場化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載體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金融是核心,而利率在金融中又是核心,這就決定了利率在整個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地位。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利率市場化改革力度的日益提高,為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動能。2019年,國家明確“兩軌并一軌”改革,逐步完善市場化機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力度增強,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利率管理制度,為經濟持續向好轉型發展提供了優質環境。一是在經濟轉型發展中,傳統利率模式的束縛性較大,對金融市場的活力提升形成了一定影響,在利率市場化的資源配置之下,市場經濟的活力得到提升,能夠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得到一定解決;二是國家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進一步就“利率雙軌”問題進行解決,利率市場化全面改革的推進,能夠更好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這對于金融市場發展尤為重要;三是目前探索的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對于經濟轉型發展的作用力不斷顯現,能夠通過對金融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中,解決經濟發展宏觀金融不穩定等問題。因此,利率市場化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載體,應在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得到體現。
三、新時期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發展的作用力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有序推進,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利率市場機制,對于盤活金融市場經濟、促進經濟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其對經濟轉型發展的作用效能日益體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的完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的建立等,均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成為提高市場經濟活力,深化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從宏觀效應與微觀效應兩個方面來看,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發展的作用力是多方面的,這與利率市場化的作用效能息息相關,體現了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力。
(一)宏觀效應:優化經濟環境,盤活企業發展活力
從宏觀效應的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作用力,表現為對經濟環境的持續向好優化,能夠通過開放式的利率模式,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條件。因此,利率市場化是對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動能,在經濟結構、就業等領域的調節效應,正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1.調整經濟結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金融市場環境得到改善,特別是管制逐步取消,利率市場更加靈活、多變,能夠在利率市場化中實現資金流的優化配置,提高市場經濟活力。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在利率市場化中,能夠從金融市場獲得更多的可帶資金流,為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傳統民間借貸市場在利率市場化中得到進一步遏制,民間高利率水平出現明顯下降[5]。為此,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下,銀行的壟斷地位得到釋放,能夠在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促使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可貸資金流,這對于經濟結構調整起到重要作用。2.經濟轉型增長提高勞動力市場吸納力。利率市場化之后,市場經濟更加靈活,能夠在開放式的經濟環境中,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活力,這對于提高勞動力市場的吸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的競爭加劇,通過可貸資金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更好地流向企業,經濟轉型增長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吸納力。3.資產價格配置的持續優化。對于多元化的市場經濟環境,在資產價格配置的持續優化中,能夠依托市場化利率,更好調控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為自查價格配置的向好優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利率市場化能夠更好地釋放市場信號,能夠在以金融市場為中心的價格引導之下,優化市場資產價格配置,為經濟轉型提供優質條件;另一方面,經濟轉型發展,需要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在利率市場化中,資產價格的配置優化,能夠促進三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這對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6]。
(二)微觀效應:提高金融創新力,金融市場深度發展
從微觀效應來看,利率市場化能夠全面提升金融創新力,能夠在金融市場深度發展的層級中,促進市場結構的優化調整,同時也能夠在金融市場的深度發展中形成新效能。1.調整市場結構。在市場結構的優化調整中,通過對企業市場結構的優化,能夠更好地提高市場金融風險,在資源調控方面進一步得到提高。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能夠有效解決當前融資成本高、金融風險大等問題,這對于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極其重要,同時也能夠對企業結構進行優化,解決小型企業融資困境問題。因此,在市場結構的持續向好調整中,對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成效,正以微觀效應的方式,為金融創新、金融市場深度發展提供切實有力保障[7]。2.調整金融與非金融結構。金融與非金融是市場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轉型發展中,需要兼顧兩大主體,通過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解決當前金融與非金融企業失衡等問題,這對于防控金融風險尤為重要。在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金融暴利的局面可以得到改善,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金融企業進行一定控制,進而對金融與非金融結構進行有效調整,這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效能[8]。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之下,金融與非金融企業的結構優化,是從微觀效應中,不斷地優化貨幣資金配置,發揮利率優化配置及傳導作用,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等的融資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進一步深化經濟市場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率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效十分顯著,能夠從經濟背景中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載體,解決利率僵化等系列問題。從宏觀效應與微觀效應兩個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對經濟轉型的影響表現是多方面、深層次的,應著力于不同的經濟層面,通過完善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建立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為新時期經濟轉型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同時也為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這是利率市場改革的重要價值體現。
作者:萬一孜 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信息熵理論在證券投資的應用
- 下一篇:股權投資稅收籌劃對財務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