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護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08-06 10:07:24
導語:水利工程管護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農村水利和涉水項目都加大了小型水利工程投資建設力度。如何將原有工程和新建工程管護好,建立長效機制,使工程長期發揮應有的效益,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機制和體制創新面臨的重大課題。為認真落實中央推進水利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實施“水利安徽”戰略,201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動計劃,即用5年時間,通過5項改革措施,在全省范圍內以小水庫、小泵站、小水閘、中小灌區、塘壩、河溝、機電井、末級渠系等8類小型水利工程為重點推進改造提升,使現有小型水利工程除澇灌溉能力得到有效發揮,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到80%以上。2014年這項工程被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安徽省水利廳與財政廳又聯合出臺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護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依據。
2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模式創新實踐
按照“明確事權、改革產權、多元投入、建管結合”16字方針,2014年碭山縣選取了3個鎮和一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試點,實行“公司+農戶”的專業化管護新模式。2.1明確事權,理順產權是基礎。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集體所屬的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位于一家一戶群眾農田里,譬如旱季群眾利用村集體機井進行灌溉,容易造成機井所在地戶主莊稼損失,有的戶主干脆不讓其他群眾使用自己地里的集體機井,引發干群矛盾。實際生產過程就形成了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管理缺失缺位現象,最終導致“工程有人建、有人用、無人管”的局面。針對這種現象,2014年試點單位首先對轄區內的所有小型水利工程進行摸底調查,分類進行所有權劃分,理順工程產權關系,避免了在確權過程中誘發干群矛盾。在充分尊重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對村集體機井管護采取了“自有、自管、自用、自護”的措施,縣里給予每眼機井財政補助50元,落實管護主體為機井所在地戶主,鎮政府、村委會與管護主體簽訂管護責任書。2.2創新管護模式,培育市場主體是關鍵。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出臺,碭山縣成立了各類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民用水協會、種糧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1000多家。為適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的新形勢,鼓勵他們參與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護,碭山縣政府出臺了有關管理體制創新改革配套文件,凡是能由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設實施的工程由他們自主實施、自主管護,縣財政按標準給予補助。對沒有進行土地流轉地域內的原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人擁有使用權,也可以委托給相關組織和個人管理使用。目前,已在碭山縣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民政主管部門登記注冊的專業化管護公司、家庭農場、農民用水協會等社會組織共14家,按照工程權屬與所在鎮村簽訂管護協議書,明確管護責任,實行公司化管理、專業化管護,縣水務局和財政局負責對各鎮、管護組織進行績效考核,根據考核成績撥付管護補助經費。2.3鼓勵多元投入,管護經費有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經費要采取堅持“政府主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社會融資與群眾自籌為補充”的多渠道投入機制,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縣政府出臺了《碭山縣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資金管理辦法》,從三個方面落實財政管護經費,一是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足額到位,二是按鄉鎮設立農田水利和養護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三是從農水和涉水項目中按1%提取資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納入農田水利維護資金專戶。2014年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投入539.5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經費137萬元、縣財政從農水和涉水項目工程經費中按1%提取工程管護經費92.5萬元、每個鎮園區按不少于10萬元標準籌集工程管護經費160萬元,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個人對自建自管工程籌集工程管護經費150萬元。通過這種政府財政獎補、民間資金多元投入、強化資金與項目整合,使碭山縣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有了保障。
3小型水利工程創新管護成效
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積極推行“兩證一書”(所有權證、使用權證和管護責任書)制度試點,明晰工程所用權、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創新管護模式,成效顯著。曹莊鎮創新管護模式是鎮政府將本鎮鎮管工程委托給碭山縣順順水利設施維護服務有限公司進行集中管理;葛集鎮與葛集用水協會簽訂了管護責任書;官莊壩鎮昊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縣最大的土地流轉大戶,流轉土地1871畝,將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退耕還林與現代農業項目工程及通過土地流轉從吳集村委會流轉的一部分工程全部進行確權登記造冊,縣人民政府頒發了所有權證和使用權證,鎮政府與公司簽訂了管護責任書,管護員按照劃定的管理責任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任,堅持每天巡查認真記錄,發現工程安全隱患及時排除,對損毀工程及時修復,成效明顯。2014年3個試點鎮和昊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落實管護工程:大溝14條、中溝32條、小溝325條,各類大小橋涵965座,小水閘2座;泵站3座;灌區1處;灌溉機電井1980眼,坑塘287面。“兩證一書”發放情況:頒發兩證一書60個340份、一證一書80個320份。管護工程實現灌溉面積0.7萬hm2(10.5萬畝),除澇面積0.84萬hm2(12.6萬畝),新增蓄水能力37.5萬m3,受益人口11.8萬人。在總結曹莊鎮、葛集鎮和官莊壩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創新改革經驗的基礎上,2015~2016年,在全縣其他鎮區進行了全面推廣,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受到當地群眾的贊揚。
4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進一步提升建議
小型水利工程覆蓋面廣、涉及人口和耕地多,進一步提升建設和管護水平,就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與“三線三邊”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促進實現“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新農村目標。為進一步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水平,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4.1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管護人員技能。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化管護公司、用水協會等社會組織,管理人員多為農民工,文化程度低,對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有熱情、沒水平。為提高管理水平,碭山縣水務局于2015年10月聘請省市水利專家對全縣管護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使他們掌握了政策,增強了管護責任心,腳踏實地地做一名水利人,勇于擔當并管護好小型水利工程。2016年分鄉鎮巡回舉辦類似培訓班6次,培訓管護人員48人,通過建立管護獎勵機制,激發了管護人員工作積極性,管理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4.2規范管護公司運作,注重效益。無論采取何種管護模式,保障工程安全運行發揮效益是目標。公司的維護服務水平決定了管護工作的成敗,必須制定規范性文件規范市場運作行為。目前,安徽省尚沒有出臺統一的管護標準,2015年3月,碭山縣結合本地小型水利工程實際出臺了配套性文件《碭山縣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資金使用辦法》,明確了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獎補標準和管護考核評分標準,使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有章可循。各管護組織按照縣級標準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管護制度、工作制度、學習制度、績效考核獎勵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管護人員全部做到持證上崗。4.3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對于水閘、泵站、大溝、大溝橋等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骨干工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將管護事項承包給具備一定管理水平的專業化管護公司管理,實現政府購買服務。水閘、泵站的運行及機電設備的操作要符合運行維護技術標準和規范,管護人員要需熟悉機電設備性能,熟悉機電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保證汛期及旱情來臨時,有水能放,蓄水能澆,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益。
作者:汪群 單位:安徽省碭山縣水務局
- 上一篇:水利工程檔案管理工作分析
- 下一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