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孩子學習數學的勁

時間:2022-04-25 02:31:00

導語:開發孩子學習數學的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發孩子學習數學的勁

新課程力求數學知識同趣味形式及學生熟悉的生活融為一體,使學生對數學有親切感,即數學的生活化、活動化、情趣化等,新數學課程在注重數學教育的科學價值的同時,更強調數學的人文價值。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發揮“知識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以更大興趣投入數學學習中,學好數學。

一、以貼近生活的數學,激活興趣

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依賴課本。這也就鞭策我朝這方面努力,上課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照搬照抄,產生或出現不必要的誤解。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二冊的“元、角、分”時,這并沒有讓學生去死亡,去硬背,而是在課前讓學生預先準備好各式各樣的人民幣,在引人提問時,就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我問:哪些小朋友給大人買過東西,用什么去買,你見過哪些錢……從而一步一步引出人民幣及它的作用,隨后逐一出示日用的人民幣(紙幣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1分、1角、5角元),又問:你能根據自己想的把它們分一分嗎?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輕松地加以回答和操作。

二、以動手操作的數學,激活興趣

低年級兒童年齡小,生性好動、好奇,自控能力差,怎樣讓學生在40分鐘樂于聽講,又學而有成呢?教師應充分從學生的“好動”下手。例如,在教學“9”的組成,并沒有列出表格讓學生死記9的幾種組成方法,這樣學生學得無味,對知識點掌握的牢固程度不高,容易被學生忘記,所以我就這樣設計:

(1)說一說。讓學生先鞏固9的概念,比誰大,大多少,比誰小,小多少,在誰前面,在誰后面,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等基礎知識。

(2)擺一擺。拿出9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哪位小朋友分得最快,方法最多,并在本子上寫出擺法(邊擺邊寫),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并且不知不覺中對9的組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3)玩一玩。和同桌玩,一個同學伸出幾個手指,另一個同學的手指與他相加等于9的數;和老師玩,老師拍幾下手,請你拍出相加得9的倍數。讓學生在類似游戲活動中鞏固對9的組成的認識,輕松自在事半功倍。

三、以富有情趣的數學,激活興趣

1、學科的整合

純粹的數學知識難免乏味,特別像一些口算、筆算、混合運算等計算題。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科的整合,在教學“萬以內數的寫法”中,我就設計了與常識課、音樂課相結合的方法,出示了“萬里長城、楊浦大橋、黃山”等風景,寫上它們的長度、高度,并配以優美動聽的歌聲,讓學生在一種賞心悅目的情景下,欣賞著優美畫面時寫出數字,不僅增進了常識知識,而且領略到祖國的雄偉、美麗的風景,培養了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懷。

2、多種的題目類型

(1)好玩的游戲題。愛玩游戲是學生的本能,尤其是帶有童話口味的,充當小人物角色的,縣有競爭性的等等。比如“當小醫生”、“奪紅旗”、“郵遞員送信”、“走迷宮”、“給小動物找家”……既活躍了氣氛,增進感情,發揮小主人翁的精神,又鞏固了知識,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中樂,樂中學”的滋味,何樂而不為呢?

(2)動腦的挑戰題。有時出于對中、優等生的考慮,就在多余的時間里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題目。“有余數除法的應用題”,只是對“包含除、平均分”應用題的練習,為了培養學生的反思維能力,我出了這樣的題“王老師、李老師和周老師各拿了5支粉筆,還剩下幾支粉筆,原來有幾支?”

3、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孩子們都喜歡新鮮事物,整天對著一塊黑板,難免有些壓抑,到時候老師也應該讓他們換換口味,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使用,錄音機、投影、實物投影等多媒體的運用,富有動力感,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更加清晰,更加直觀易記,如“24-8”個位上“4-8”不夠減,通過學生討論操作,多媒體演變過程,便一目了然。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配以音樂、動畫、聲音等孩子樂于接受,喜歡的東西,學生愛屋及烏,自然地會更喜歡數學。

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圖文并茂,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視察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發揮育人的功能。一方面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調動其興趣,尊重其本性,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在合作中學,樂中學,學中樂。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