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音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8 04:28:00

導語:浪漫主義音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浪漫主義音樂研究論文

一、浪漫主義音樂的歷史分期

歐洲浪漫主義音樂擁有眾多璀璨的明星,這一時期是歐洲音樂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個階段。但浪漫主義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以它來命名的浪漫主義音樂也顯得有些模糊,因而學術界關于其歷史分期的界定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浪漫本為幻想的意思,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浪漫主義音樂泛指19至20世紀初歐洲具有浪漫主義特征的作曲派別。于潤洋先生主編的《西方音樂通史》中的界定與此類似,不過此書列出了具體的年代和有代表的音樂家而顯得更具體,“這是指19世紀前后一百多年(1790—1910年)的西方音樂歷史,即浪漫主義作為主導潮流支配和指導大多數作曲家的時期。它所涵蓋的是從貝多芬的晚期作品,羅西尼的歌劇、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到勛伯格‘不協和音解放’之前的初期作品,以及理查德·斯特勞斯那些被‘現代主義’拒絕的作品……階段分期:早期,舒伯特、韋伯(19世紀10—20年代);盛期,門德爾松、舒曼、肖邦、柏遼茲(30—40年代);中后期,李斯特、瓦格納、勃拉姆斯(40—80年代);晚期,布魯克納、馬勒、理查德·斯特勞斯(90年代到20世紀初)。期間還穿插有法國、意大利歌劇以及與此并行或獨立的歐洲各民族樂派的線索。”①上述界定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說法。舒伯特同貝多芬都是承上啟下的人物,二者均在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之間留下過探索的軌跡。從狹義來講,舒伯特的音樂相對而言更能體現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其聲樂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器樂作品中的聲樂化傾向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這種現象迅速在其后多位音樂家當中得到擴展,最終蔓延為浩浩蕩蕩的浪漫音樂風情。

二、浪漫主義音樂產生的歷史根源

浪漫主義音樂的產生具有深刻的歷史根源,它與法國的“啟蒙運動”及受此影響而出現的德國“狂飆突進運動”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啟蒙主義者以伏爾泰、孟德斯鳩等為代表,他們最為強調理性的力量,提倡個性自由和權利平等。理性在這一時期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度。啟蒙運動以反對封建專制和教會神權的面貌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對同期音樂家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歐洲自由的人文主義浪潮迅猛發展,并最終爆發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革命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身處歷史進程中的人們在思想和情緒上均發生了新的變化,古典主義“理性的自由”被“感性的自由”所代替,“莊嚴的圖像”仿佛都打上了一層憂郁的色彩。“人們常用一些與古典主義相對比的詞句來形容浪漫主義:感情與理性、主體與客體、本能與理智、想象與規范、神秘與常識、超自然與可理解、無盡的渴望與節制條理……這前一半的詞匯確實描述了浪漫主義的特征。”②文學最初顯露了這方面的傾向,從而形成了歐洲浪漫主義文學,而文學又促成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形成。

三、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特征

1.主觀性與抒情性

與古典主義音樂家遵從理性、克制情感不同,浪漫主義音樂家極為側重主觀情緒的表達。受歷史原因影響,他們思想上出現了悲觀、失落、憂郁、苦悶等情緒,只有在藝術創作中,個體對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才能得以實現,以此來模擬現實生活。“它時而陷入悲觀厭世的苦悶中,時而感到憤慨或慷慨悲涼,時而表現出堅毅不屈的精神,而且主人公形象實際上大多數蘊含著作曲家自己的形象,有強烈的主觀色彩。”③這正與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相吻合——“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是在強調‘人’和他的本性,突出‘個人’是感覺的中心、感情的焦點、幻想的主體,這個‘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④

2.濃郁的自然風情與自傳性

浪漫主義音樂家為了尋求精神的慰藉,往往寄情于景,在大自然中盡情抒發自我的情感,把它當作自身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在這個世界里調和現實生活的種種失意和不滿,所以這種抒情具有明顯的個人印記,仿佛是作曲家的傳記。舒伯特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舒曼的《詩人之戀》以及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作品都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自傳性的美學追求,因而自傳性就構成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另一特征。

3.民間音樂情調

浪漫主義音樂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使得他們極為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并積極吸收其中的創作素材,在音樂中彰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美麗傳說。作品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成為這一時期音樂發展的一大亮點,這一亮點又在民族獨立呼聲高漲的國家中直接促成了民族樂派的形成。例如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捷克的斯美塔那等。

4.新穎的表現手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追求,浪漫主義音樂家不斷創新,在古典主義音樂發展的基礎上,在音樂的表現手法和體裁上進行了很大的變更。如:“大幅度起伏的歌唱性旋律運用到奏鳴、交響套曲領域,擴大了和聲范圍和表現功能,豐富了和聲的色彩,樂隊變得更響亮、陣容更大了,因此,配器手法也更加豐富多彩了。更為重要的是,音樂家所賦予的具有一定表情意義的音響都能表達出來。開拓了標題性音樂領域,音樂與其他門類的藝術(特別是文學)得到前所未有的融合與發展。”⑤在這些表現手法的基礎上,浪漫主義音樂家又創造出了許多獨特的音樂體裁,如交響詩、無詞歌、船歌、搖籃曲、狂想曲、音樂會序曲等。其形式特別,使人耳目一新,這些體裁形式在當時乃至現代都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而所有的外在形式都服務于浪漫主義整體的美學思想。

古典主義音樂過后,自由、平等、博愛已不再吸引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幻想和感性。在德、奧音樂基礎上,浪漫主義音樂家別開新路、競相爭芳,文學與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性、聲樂與器樂結合的二重性及有節制的感性等均構成了音樂史上一座秀麗的花園。

內容摘要:浪漫主義音樂在歐洲音樂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文章主要從歷史分期、歷史根源及藝術特征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浪漫主義音樂歷史分期歷史根源藝術特征

注釋:

①于潤洋編著.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8月,第217頁.

②④同上,第218頁.

③葉松榮.歐洲音樂文化史論稿——中國人視野中的歐洲音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93頁.

⑤同③,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