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的理論——“新保守主義”

時間:2022-05-17 09:37:00

導語:影響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的理論——“新保守主義”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的理論——“新保守主義”

編者按:目前,我國學術界正在關注對影響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理論的研究。復旦大學國際

關系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法學博士洪濤認為,美國“新保守主義”理論對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的

影響深遠、廣泛、直接。現(xiàn)將其主要觀點摘登如下,供讀者參考。

80年代以來,有一種“新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在美國學術界、輿論界與政壇影響日益增強。

這種“新保守主義”不同于一般政治思潮,有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基礎,其思想先驅(qū)為50—7O年代

于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政治學講座教授的列奧·施特勞斯。

這一政治哲學流派之所以被稱為“新保守主義”,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反對自19世紀以來的相

對主義與歷史主義思潮,堅持形而上學的“價值普遍主義”立場,堅持古典的“德行”概念。其

理論活動以解讀柏拉圖著作文本為核心,言必稱希臘、柏拉圖。他們自稱反對以啟蒙為核心的現(xiàn)

代政治傳統(tǒng),反對后現(xiàn)代主義。施特勞斯對古希臘經(jīng)典作一種抽象主義的闡釋,推崇古典思想對

普遍性所持的非歷史觀點,強烈信奉存在著超越歷史、民族、特定文化傳統(tǒng)的普遍價值,且這種

普通價值在他們對柏拉圖著作的解讀中呈現(xiàn)出來。

這一政治哲學流派一方面主張讀文本,以六經(jīng)注我的方式來詮釋古典思想,立足所謂“西方

傳統(tǒng)”、將傳統(tǒng)重新詮釋成對己有利的東西。另一方面有濃重的尼采主義傾向,認為“價值普遍

性”是需要采取政治手段從外部強行指定的、因而這種貌似復古的政治哲學,有非常強烈的現(xiàn)實

關懷。他們追求普遍主義,堅信存在適用—切社會的政治制度,主張對持有異議的社會進行干

涉,故西方有學者將這種“新保守主義”稱作“普遍主義意識形態(tài)。”

從他們的政治主張來看,這一流派將財產(chǎn)私有制、人權為有機組成部分的民主政治看作人類

政治制度發(fā)展的最終形式,看作放之四海皆準的制度,甚至認為民主制度是經(jīng)過神恩欽準的一種

社會形態(tài)(如諾齊克)。他們忽視乃至無視因不同歷史文化傳統(tǒng)所形成的特性。同時,他們認為美

國是西方文明自古希臘以來的正宗傳人,美國價值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價值。曾為施特勞斯學

生并于80年代成為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的艾倫·布魯姆說:“當我們美國人認真談論起政治時,

我們認為我們的自由、平等原則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其他原則是合乎理性的,是放之四海而

皆準的”;“一部美國史,就是—曲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凱旋之歌”;“民主制度以外的任何政體

一概沒有理論依據(jù)”;“如果說哲人的政治理想曾經(jīng)變成過現(xiàn)實,那就是美國了,而美國幾乎是

一帆風順地達到了這一目標”;“通過對人的自然權利的認識和接受,人們找到了統(tǒng)—與—致的

基本點。沐浴在自然權利的陽光下,階級、種族、宗教、國籍,甚至文化都已消逝,或許可以

說,它們減弱了,這給人們帶來的是共同利益,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兄弟。”在美國,人們可以

“放棄他們的文化個體特性并融入普遍的、抽象的存在從而分享天賦的人權”,不這么做的人,

“注定了滑向生存的邊緣。”

因而在他們看來,存在著—種普遍價值體系,而美國就是這一普遍價值的現(xiàn)實化,認為美國

是民主政治的典范。人類政治與社會的根本問題在理論上已獲解決,眼下的關鍵是要在實踐中實

現(xiàn)之。他們認為美國盡管是一個特殊的國家,但奉行的是普遍主義原則,他們鼓吹美國式政治理

論與文化的霸權或壟斷地位,認為美國是世界的領袖,肩負在全球推行民主和人權的政治使命。

他們甚而主張美國應該不惜采取政治乃至軍事行動,為全人類立言。他們宣稱摒棄所謂“道德相

對論”,自稱代表了一種不受時空限制、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原則,自認是道德與德行的化身,

是全人類普遍真理的代言人,在他們的眼中,推行民主制度是一場全球性的道德圣戰(zhàn)。故也有西

方學者將這一政治哲學流源稱為“新雅各賓派”。

“新雅各賓派”在美國外交政策上表現(xiàn)為一種激進的道德帝國主義。布什政府的國務卿詹姆

斯·貝克曾說:美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就是推行“普遍性的啟蒙理想。”有美國學者認為:美國應

該采取“一種以國力和道德自信為后盾的外交政策”,應該成為全球組織的總指揮。享利·基辛

格也曾以傲慢的口氣說:“全球化是美國統(tǒng)治的另外一種說法。”

冷戰(zhàn)結(jié)束,美國中的一些人認為這意味著民主制度的最后勝利,認為歷史將終結(jié)于當前的美

國政治、社會制度形態(tài)。這種“新保守主義”一方面迎合了要求解釋冷戰(zhàn)后世界現(xiàn)實的需要,為

西方勝利提供了一種文化優(yōu)越論的解釋;另一方面迎合了美國的擴張意志,迎合了美國公眾的權

力欲望與自大心態(tài)。它為美國稱霸全球提供了一種美國精神優(yōu)越論,從深層的道德、思想、文化

層面上為美國處理本國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之關系(近而為處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建立了

意識形態(tài)基礎。正如黑格爾在19世紀前期以一句“普魯士國家是自古希臘以來的人類文明發(fā)展的

最高形態(tài)”而增強了普魯士國家的擴張意志一樣,這一政治哲學亦以宣揚美國國家是人類文明代

言人的觀念,試圖進一步激起美國稱霸世界的意欲。由于它高舉理想主義、道德主義旗幟,又有

深厚的哲學基礎,這一思潮具有道德與精神的召喚力。自80年代后期開始,這一“新保守主義”

在美國政壇、新聞界已有很強的勢力,它對美國高層政治決策的影響將可能是深遠的、廣泛的、其至是直接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