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述

時間:2022-03-17 09:33:18

導語: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述

[摘要]獨立學院也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調查顯示,目前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容樂觀,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待增強。獨立學院要繼續發展,就必須繼續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時代,如何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獨立學院必須狠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建議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已經運行多年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但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容樂觀,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待增強。獨立學院要繼續發展,就必須繼續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時代,如何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為了探討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筆者對H省四所本科院校的獨立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意性問卷調查,并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問卷195份。其中男生78人,占40%;女生117人,占60%。大一學生6人,占0.3%,大二學生115人,占58.9%;大三學生55人,占28.2%,大四學生19人,占9.7%。本次調查專業面廣,涉及了金融、會計、國貿、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法學、物流管理、英語、漢語言文學、計算機、旅游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等17個專業。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受社會、家庭、高等教育以及學生自身的影響和制約,同時,還受到獨立學院自身內部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本次問卷只選取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校三個視角,就一些較為重要的考察點來展開調查和分析。

二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

(一)學生。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直接反映。我們選取了道德實踐、價值取向、政治素養和日常行為規范等方面加以考察。1思想道德修養實踐活動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較多,我們主要考察了體現思想道德修養的一些實踐活動。(1)志愿者活動。志愿者活動是一種最能體現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實踐活動。調查顯示,49.7%的學生參加過志愿者活動,這說明獨立學院學生基本認可這一活動,并付諸了行動,但參與面還可進一步拓寬。64.1%的學生到敬老院、孤兒院、聾啞殘疾學校做過義工。這說明獨立學院大多數學生富有愛心,熱愛公益和慈善事業。(2)捐獻活動。捐獻活動是高校學生經常組織的活動之一,對于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社會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75.9%的學生為貧困山區的兒童募捐過,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很關注貧困山區的兒童的生活狀況。16.9%的學生獻過血。(3)助人為樂活動。獨立學院的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也存在著差異,有些學生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有部分學生卻從小家庭拮據,生活艱苦。他們在一起能相處得融洽嗎?調查顯示,有49.7%的學生愿意主動幫助家境貧寒的同學;如果他(她)提出需要幫助,會幫助他(她)的學生占48.2%,這說明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富有同情心,愿意幫助那些家庭條件差、生活艱難的同學。不與貧困生接觸,甚至看不起貧困生的只占1.5%,這說明極少數學生對這類同學仍然心存芥蒂,不愿意交往;在貧困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學生占0.6%,這說明個別同學存在嫌貧愛富的心理,需要積極引導他們走出拜金主義的歧途。2人生價值取向(1)最想做的人。調查顯示,選擇“對社會有用的人”占25.6%;選擇“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占47.2%;選擇“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占19.5%;選擇“有錢有地位的人”占7.7%。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十分關注自己的事業成敗,看淡金錢和地位,但與此同時,也看淡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2)人生的價值。調查顯示,選擇“社會貢獻的大小”占53.8%;“自我滿足的程度”占28.2%;“為親朋好友多辦事而得到他們的贊譽”占2.6%;“說不清楚”占15.4%。這項調查表明大多數大學生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非索取,而還有一部分學生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選擇了“自我滿足”。(3)最重要的個人理想。調查顯示,選擇“生活理想”占44.1%;“職業理想”占14.4%;“道德理想”占36.9%;“政治理想”占4.6%。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最關注自己的個人生活理想,其次才是道德理想。大學生選“政治理想”的比例較小,對政治不太熱心。(4)上大學的目的。調查顯示,選擇“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占11.2%;“提升自我,為參與社會競爭做準備”占62.5%;“找份理想工作”占6.1%;“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占10.7%;其他占9.2%。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認識到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條件下需要不斷地豐富和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但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奉獻精神還有待增強。(5)到基層或邊疆鍛煉。調查顯示,表示愿意的占53.3%;不愿意的14.9%;無所謂的占15.9%;看待遇的占15.9%。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到基層或邊疆從事工作還是比較認同的,愿意以此來鍛煉自己。少數同學看重待遇,還有少數同學持不愿意的態度。這說明獨立學院大學生還需要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新農村建設以及促進西部崛起的發展趨勢。3政治素養(1)馬克思主義原著閱讀情況。調查顯示,選擇“看過,有感悟”占21%;“看過,看不懂”占15.9%;“想讀,不知該讀什么”占41%;“不想看,沒興趣”占22.1%。這項調查表明部分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原著還是有一定的興趣,但閱讀者不多,閱讀的目的還不十分清楚。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并提供一些經典原著供學生學習。(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熟悉程度。調查顯示,選擇“熟悉”占15.9%;“比較熟悉”占56.4%;“不熟悉”占27.7%。這項調查表明獨立學院大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掌握程度還有待提高。(3)形勢與政策教育重視度與有效途徑。調查顯示,認為“非常重視”占5.1%;“重視”占25.1%;“一般”占57.9%;“不重視”占11.8%。這項調查表明獨立學院學生對形勢與政策教育重視度還不夠。調查顯示,“結合熱點進行討論”占69.7%;“教師聯系本課程講授”占17.4%;“學生自學”占11.2%;“課下專題輔導”占10.2%;“其他”占4.6%。這項調查表明學生對于時下的熱點問題比較感興趣,并愿意參與討論。(4)班會、民主生活會主題。調查顯示,“愛國主義”占57.9%;“集體主義”占57.4%;“助人為樂”占31.7%;“拾金不昧”占13.8%;其他占3%。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熱切需求“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5)入黨意愿。調查顯示,選擇“是”占74.9%;“不”占9.7%;“沒想過”占15.4%。調查表明,獨立學院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入校后,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查顯示,能夠完全說出24個字內容的只占21%,能夠深刻理解其內涵的只占38%。這項調查表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任重道遠。4日常行為規范在問及加強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多選中,調查顯示,選擇“校紀校規教育”占73.8%;“心理健康教育”占72.8%;“入學與畢業教育”占65.1%;“文明禮貌教育”占52.8%;“法制誠信教育”占49.2%;“仁愛和諧教育”占41%;“公平正義教育”占30.7%;“其他”占4.6%。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比較看重“校紀校規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承擔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管理干部包括學工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又有思政課教師和其他課程教師。他們的工作分工不同,但目標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方面,調查顯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多的”是輔導員,占47.7%;認為班主任和輔導員更應做好這一工作占44.1%。這項調查表明既肯定了輔導員跟班主任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凸顯了這一工作力度的不夠。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面,調查顯示,“社會實踐活動”占53.8%;“演講、辯論、看電教片”占38.4%;“聽報告、講座”占14.8%;“專題報告”占12.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占10.7%;“班會、民主生活會”占7.6%。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活動”及“演講、辯論、電教片”等這些能直接參與并能引起互動的教育方式最感興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調查顯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除課堂講授外,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社會實踐”,占63.1%。而“專題討論”占11.8%;“主題演講”占11.3%;“多媒體教學”占13.8%;這項調查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搞活形式,在社會實踐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更適合大學生的需要。(三)學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方面,調查顯示,選擇“是”占26.7%;“否”占24.6%;“不清楚”占48.7%。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還不熟悉,接觸不多,同時也反映出學校還沒有高度重視這一教育平臺的建設。在校園環境教育標識方面,調查顯示,選擇“是”占41%;選擇“否”占33.3%;選擇“不清楚”占25.7%。這項調查表明校園里富有教育意義的標識建設還有待加強。調查顯示,選擇“有”占71.3%;選擇“無”占9.7%;選擇“不清楚”占19%。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喜歡宣傳欄等直觀的受教方式。在校史館參觀方面,調查顯示:選擇“是”占22.1%;選擇“否”占67.7%;選擇“不清楚”占10.2%。這項調查表明獨立學院學生對母體學校及本校校史校情還了解不夠,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對學生的校史校情教育有待加強。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調查顯示,選擇“是”占46.7%;選擇“否”占20%;選擇“不清楚”占33.3%。這項調查表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實踐活動開展還不夠,可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組織力度。

三建議

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與自覺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素質并有效開展工作,學校應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管理。結合調查情況,建議如下。(一)狠抓大學生的政治觀、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長盛不衰的保證。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圍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來進行。因此,要用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來武裝青年學生,尤其加強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理解,使他們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清和反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在思想上始終保持與黨中央高度一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獨立學院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大力開展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加強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四有”觀念、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仁愛思想,使其逐漸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一是加強網絡平臺建設。隨著社會網絡信息化發展,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受到極大影響。要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獨立學院必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建立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網、黨團網、形勢與政策網、中國傳統文化網等,加強這些平臺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又可在網上自由地向教育者咨詢思想問題,開展思想交流與討論。二是加強校史教育平臺建設。從目前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對于學校文化都不是很了解,部分同學甚至從來沒有參觀過母體學校的校史館。有的學校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教育意義重大。獨立學院應加強對師生的校情校史教育,可以延長校史館開放時間,鼓勵學生自由入館參觀,在學校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參觀。三是加強校園文化平臺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著寓教于樂,陶冶情操,激發斗志,價值導向以及群體凝聚力養成等教育功能。因此,獨立學院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活躍大學生文化生活,打造校園精品文化,不斷提升大學生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學校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加強與學生交流,努力開發出一批思想政治理論精品課程,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輔導員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際管理能力。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溝通最為密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處在與學生教育交流的最前線,在教育組織上、實踐活動開展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講求方法,注重效率。班主任既要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又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與教育。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黨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黨組織都必須緊緊抓在手上。”[2]為了卓有成效地抓好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發揮學校整體育人功能,學校黨委應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積極調動各部門管理干部積極性,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一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培養品格、增長才干有著重要的作用。獨立學院要引導青年學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門,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紅色之旅、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到原味原汁的實際生活教育。二是組織課堂討論活動。討論是一種很好的探求學習方式。由調查結果我們知道,大部分學生是傾向于這樣一種接受知識的途徑,通過開展討論式教學,教師通過傾聽學生討論,并參與評論并主動進行思想引導,有助于發揮學習主體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快內化到學生主體身上。三是抓好各類校園活動。獨立學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校園內的各類黨團組織活動、主題班會活動、公益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活動、先進事跡報告會、辯論演講會、講座評論活動、文藝作品鑒賞、節日慶典活動、文體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精心策劃組織,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作者:歐陽靜 曾文 單位: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