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在電子通信技術的應用

時間:2022-06-09 02:55:58

導語:電磁波在電子通信技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磁波在電子通信技術的應用

摘要:本文加強了對電磁場技術體積電磁波技術的深入研究,并對其具體應用情況展開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電磁場;電磁波;電子通信技術

在當前信息時代,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通信領域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從而體現出信息傳遞的高效性。雖然電磁場與電磁波表面看似無形,但是卻通過信息傳遞的載體作用,不斷滲透應用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由于電磁場與電磁波在社會中具有廣泛的需求,所以導航、雷達、廣播等多種電子設備產品在通信中的應用都需要應用到電磁波與電磁場[1]。

1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概念

1.1電磁場

早期階段,電磁場這一說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來的,由于當時具有的實驗設備不是很發達,因此也就沒有辦法對這一結論做進一步的說明。從18世紀以后,英國和法國科學家才通過多種不同的儀器設備對之前英國科學家提出的電磁現象做深入的研究,后來研究人員對電磁場有了更深的了解。英國物理學家提出,電和磁間有很大的關聯性,在通過多次科學實驗之后,人們發現將磁棒導入到導體圈,那么就會有較強的電流產生,這也就說明電與磁間兩者所具有的關聯性。由帶電物體所產生的一種物理場被稱為電磁場,它本身是屬于電磁學范疇。電磁場中所有帶電物體都可以感受到電磁場的強大力量,其應用特點可用洛倫茲力定律來表述,從更具體角度來說,電磁場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電場、磁場的有機統一。伴隨時間的推移,電場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磁場,同樣,磁場一定條件下也會產生電場,兩者之間互為因果關系。

1.2電磁波

1865年,麥克斯韋最早提出了電磁波的概念,但是直到1887年才被另一科學家赫茲證明電磁波是真實存在的。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產生電磁波的基本前提首先是存在垂直和振蕩的電場和電磁場,空間當中兩者是以波的形式移動,然后物體產生電磁波并釋放電磁波。電磁波具體可以分為微波、無線電波等多種不同的類型,通常我們眼睛見到的光,就是電磁波延長后產生的光。電磁波會有高頻、低頻之分,假如電磁波一段時間內處于低頻振蕩階段,這時電與磁間的速度就會降低。反之,假如電磁波處于高頻振蕩階段,這時電與磁間的變化速率就會加快,產生較強的輻射作用。電磁輻射從實際來說,假如物體溫度高于絕對零度,就會出現電磁輻射,在此情況下,輻射量與溫度關系屬于正相關關系。電磁波從本質來講是一種能量,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很多物體都可以釋放電磁波,這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

2電磁場與電磁波在電子通信技術中的應用

伴隨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通信技術也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當前,多種不同電子產品對電磁波以及電磁場也有了較高的依賴性。現代化社會,電磁波具有更廣泛地應用,例如手機、網絡傳輸等都是充分利用了電磁波的傳輸功能,實現了互通連接,促進了人們有效溝通。在通信行業發展過程中,各個信息的高速傳輸能夠體現出電磁波技術的重要應用價值。例如,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傳輸系統等,都是在實際應用電磁波技術,如此一來,實現通信技術的良好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1在微波通信技術中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

電磁場是電磁波運行活動的重要載體,同時微波也是電磁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微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段的簡稱,實際就是頻率處于300MHz~300GHZ之間的一種電磁波。當前電磁場與電磁波在微波通信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微波的頻率高于無線電波,它具有較強的穿透、吸收功能,針對玻璃、瓷器等材料,微波幾乎能穿過可是不被吸收,所以微波通信主要是通過微波頻率對各類信息進行加載,在空氣中以光速傳播,利用無線電波作用增加通信范圍。微波波長受限以及空間傳輸損耗,所以當其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作用后,就會出現傳播范圍受限,當距離超過50公里時,就要設置中繼站來放大微波,所以微波通信只能依靠中繼技術進行通信傳遞。微波中繼站的布設可以使微波通信技術傳輸范圍能夠更廣,就算處于幾千公里的距離也能進行良好的通信。所以布設工作需要依據規范化施工標準操作,在布設時需要控制在50km距離范圍內。但通常規模較大的一些通信系統在運行當中會需要更多中繼站來支持,此種狀況的出現容易對其應用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2]。

2.2在衛星通信技術中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

使用電磁場技術開發的雷達,已在二戰戰場中得到廣泛使用。伴隨研究工作的深入推進,世界各國將通信衛星的研究與開發提上日程。電磁場技術和電磁波技術都可以提升衛星通信的質量,簡而言之,就是電磁場技術和電磁波技術可以提高衛星通信的質量,有必要將電磁場和電波與衛星通信結合起來。下面我們將衛星通信的原理做如下闡述:以人造地球衛星為中轉站,利用人造地球衛星完成電磁信息的傳輸和轉換,以確保電磁信息能夠在不同通信衛星間做無障礙傳輸。通過研究可知,當前,各國設立通信衛星站主要形式分為大氣通信站、地面通信站以及海洋通信站這三類。由于衛星通信和微波信息之間的高度一致,所以,對應于衛星通信的中轉站也可以當看作是微波信息的中轉站。除此之外,衛星通信與微波通信之間的相似之處還包括:只有在中轉站的配合下,衛星通信與微波通信才能實現信號的傳輸與轉換工作。在現階段,中國絕大多數居民都在使用同步衛星。當然,同步衛星也與電磁場和電磁波技術密切相關。研究人員發現,衛星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離不開電磁場和電磁波的科學支持,衛星通信可以充分體現出人造地球衛星重要的應用價值,并使其成為中繼站,進行無線電波的發射與轉發。這一通信過程的開展應用需要在不同空間站中進行。當前地球空間站有好幾種類型,其中包含大氣通信站、海洋通信站、地面通信站等。通常情況下,可以將衛星通信當做微波頻率來運用,并將通信衛星當作一種特殊的中繼站。利用實際探究發現,衛星通信工程的頻段與微波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從當前我國民用通信衛星具體情況分析來看,由同步工作形式可以稱其為同步衛星通信系統。從我們地球表面情況分析,天空中的這顆衛星不運動,可以當做是靜止衛星。當前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投入到衛星通信技術相關研究中,其中電磁場與電磁波是衛星通信當中最關鍵的技術,并其利用衛星設立信息傳輸中轉站,可以對各種電磁信息傳遞、交換。

2.3在移動通信技術中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應用

電磁場、電磁波應用于電子通信中,移動通信是最廣泛同時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應用形式,這主要是由于移動通信行業與人們的生活具有緊密地聯系。研究人員圍繞移動通訊進行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1920年,但是在我國,初期的移動通信大規模應用的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具體來分析,應當是在1987年構建的模擬蜂窩移動為基礎,創建的移動電話系統,但數據信息的傳輸路徑,依舊是在模擬技術以及FDMA技術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頻管理技術,在多頻技術基礎上人們通過深入研究,陸續產生了2G、3G技術。尤其伴隨世界3G技術的發展與不斷成熟完善,引領我國的移動通信行業逐漸走向全新領域。因此,3G技術的主要優勢是利用互聯網和高速移動網絡有機結合,因而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無限頻率的應用。3G通信應用技術與一代、二代相比,其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不但可以有較高的數據傳輸效率,同時還擁有較完善的服務體驗。此外,三代通信訊號的本身的優勢作用更明顯,不僅連接較為便捷,同時覆蓋范圍也更為廣泛。從一定角度來說,3G技術的產生具有很大的優勢,能真正實現社會不同領域對通信技術的需求。伴隨社會的不斷前進,不同行業領域對交流形式以及交流需求的增加,所以,就需要人們不斷加強移動通信系統的深入探究,不斷進行升級完善就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當前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并逐漸被人們所接受[3]。4G技術主要是以3G技術為重要基礎,進行與寬帶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增強信號傳輸能力,從而使其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和3G技術相比,第四代信息傳輸擁有了更快的速度,甚至還可以達到高約100MB/S。此外人們發現,4G新增的一些新功能還有傳輸效率的轉換,此項功能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帶給人們較大的便利。

3電子通信中干擾情況分析

我們知道很多的硬件設備都能對電子通信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當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了通信故障,這時要全面分析電子通信設備當中硬件的使用情況,其中較為常見的有傳輸媒介與設備故障問題。技術管理人員首先要確定故障范圍,然后對通信故障進行分析解決。在電子通信系統運行當中,利用WEP協議的相關配置機芯干擾效果最優。這種協議也被稱為有線等效保密協議,可以進行不同電子通信設備的數據加密管理,以免無線網絡環境下通信設備中的有效數據信息被竊取。但同時從具體應用情況我們也可以看出WEP協議還有很多的問題,假如網絡產生了故障,電子通信設備也就不能利用相應的服務器來獲取IP地址,從而造成網絡連接問題。當前在同一地區往往會采用不同無線通信設備,不同設備在實際當中的應用會產生很多的干擾和影響。假如干擾性過大,那么就會影響到無線網絡設備的穩定性,造成電子通信工程出現不穩定運行情況。無線局域網在現實中的應用可以遭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引起信號傳輸功率和頻率受到很大干擾,對網絡傳輸信號的穩定造成間接影響。通過加強干擾源發射信號頻率的控制,能有效控制其各項干擾要素,然后利用調頻和擴頻技術,對原來的發射信號加強不同頻的調節控制。針對各種干擾要素,需要合理利用有效控制措施。加強硬件干擾要素、發射信號頻率、設備故障等多個方面的有效控制[4]。

4結束語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對電子通信技術進行深入探索研究,提高其應用價值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電子通信技術中,我們需要全面探索電磁波和電磁場,以確保其可以應用于社會不同通信領域中,并能夠不斷促進社會信息傳輸的效率的提升。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與電子通信技術連接較為緊密,電子通信技術的全面發展,需要著眼于電磁場和電磁波的應用研究。通過電磁場和電磁波多項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加強原有工程技術的積極改造,從而在電子通信技術中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促進社會在多個領域的全面發展[5]。

參考文獻

[1]李國彬,周仿榮,黃然,楊恩,高梓瑞,李志偉,張國建.基于雷電監測的高海拔地區電磁場信號傳播規律研究[J].云南電力技術,2020,48(04):106-111.

[2]王楷,胡美慧,楊麗娜,李志剛,呂娜.電子通信技術中電磁場和電磁波的應用探討[J].數字通信世界,2019(10):196.

[3]劉海霞,張英杰.Matlab仿真在電磁波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4):96-97+100.

[4]萬棣,范懿.電磁場與電磁波虛擬仿真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7,39(04):141-144.

[5]慶毅.電磁場與電磁波在電子通信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8(7):85-86.

作者:張朝瑋 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