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
時間:2022-10-24 02:50:22
導語: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自然結構、指導工作情況及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依據得出的結論提出了對策建議。要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完善組織管理制度,科學劃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類別,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們對健身指導的需求。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頒布后,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迅速發展的過程。建立一支熱愛群眾體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有技術專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重要環節,但是,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相對來說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較少、年齡偏大、等級不均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探討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的相關策略。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以德州地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研究對象。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與本課題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包括相關的論著、書籍的閱讀分析,以及對中國期刊網等權威性網絡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并查閱了德州地區體育指導員發展的詳細資料。(2)訪談法。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相繼走訪了山東省體育局的有關負責人員及德州地區三個國家級社區體育的相關領導和德州地區體育局社區體育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同時,又隨機對德州市城區5個群眾體育活動點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了實地訪談。(3)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遵循有關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根據研究需要制定調查問卷。對曲師大、德州學院的專家和教授進行函詢,形成了正式調查問卷。對德州地區1個市轄區(德城區)、1個代管市(禹城市)、4個縣(夏津、武城、齊河等)的指導站點、社區的54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放問卷調查表,以了解德州地區社會體育與指導員工作的有關問題。問卷發放和回收:本研究共發放問卷540份,回收問卷512份,回收率為90.50%;經過篩選,有效問卷503份,有效回收率90.75%。問卷的效度檢驗:為了保證問卷的可行性和真實性,本問卷的效度檢驗通過發放“專家調查表”的形式,對從事體育理論的專家教授進行了內容效度兩輪函詢。
二、結果與分析
對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基本情況分析如下:其一,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總體數量情況。山東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意見》指出,為確保實現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對東部與西部市實行不同的任務指標,并對西部人口大市予以一定經費傾斜。按照現在山東省行政區域劃分,德州地區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人口約549.3萬,按照要求,德州地區應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共5493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達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德州地區現共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與該地區人口比例達到0.997%,但是,與山東省其他發展迅速的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如濟南市、青島市、濱州市、威海市、棗莊市、淄博市和日照市早在2007年底已經超過了1%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發展整體趨緩,整體隊伍表現出高級別占比例太少,低級別比例過大,雖然國家級已經達到0.92%,超過我國地級市平均水平,但是超出水平極其有限,僅0.12個百分點,要達到文明城市標準還需努力。其二,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性別構成。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性別結構基本合理。女性占37.3%,男性占67.3%,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這基本符合社會體育指導員男女性別比例的要求。大多數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退休人員。各級指導員在性別比例方面,由于國家級所占比例及人數非常少,不在比較和計算范圍內。需要說明的是,在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差距非常大,女性占到66.46%,男性僅為33.54%,男女性別基本形成了1:2的比例。其三,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構成。調查顯示: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41-50歲的所占比例最高,為45.26%,三十歲以下的所占比例為7.83%;青年與中老年比較,中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例較高,占到65.73%。說明青年群體如專業知識豐富鮮活的體育教師、各類教練員參與社會體育指導的積極性不高,這將嚴重影響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開展。其四,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素質分布。學歷層次是反映一個社會群體文化素質的基本指標。調查顯示,該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程度總體水平相對偏低。其中,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初中以下的比例是34.33%,高中學歷的比例是46.52%,專科學歷的比例為16.58%,本科以上的比例為2.57%,具有大學學歷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總體數量不足總量的20%。這嚴重影響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效率。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程度偏低的原因是,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中老年比例偏重,他們所處的年代沒有更多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導致他們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其五,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職業分布。調查顯示: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中的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占3.2%,離退休人員較多,達到45.2%,其次是兼職人員占27.1%,體育教師和經營性俱樂部教練員所占比例較少,分別為7.9%和6.4%。從職業分布來看,體育教師所占比例低,體育教師對社會體育指導這一職業,表現不出很高的積極性。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偏低,離退休人員及兼職人員成為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非體育專業人員所占比例較多,但在實際指導工作中,有的業務不熟練,缺少系統教學和訓練實踐經驗,在科學系統的體育技術傳授方面能力欠缺。這樣就形成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實地訓練形式單一等問題,進而影響鍛煉者的興趣與參與性。對體育指導工作的開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六,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動機狀況。調查顯示:“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占72.93%,“傳播知識,得到社會認可”占53.91%、“為了交友拓寬社交”占35.44%,“退休之后有事可做”占29.34%,“獲取經濟上的報酬”占12.33%,而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作為一種職業對待的僅占8.77%。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判斷出,當前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參加體育指導的主要動機是自身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將自身特長的體育技能傳授給人們、得到社會的認可及交友等幾個重要方面,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作為一種職業并從中獲取經濟上的報酬并不是首要的動機。分析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動機的現狀及原因,我們可以歸結為如下幾點:其一,當前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更多的傾向于自身而非為社會服務,將自身技能傳授給他人,得到他人的認可也主要是通過該項工作展現自我;其二,由于當前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指導工作的薪酬機制沒有健全,大部分指導員的經濟收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這使得該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能把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作為一種謀生的主要手段,也不能作為一種人生重要的職業來對待。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1)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不合要求,中老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例過高。這嚴重影響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發展。(2)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程度偏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認可度較低,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和老師以及其他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從業人員在社會指導員隊伍中的比例相對較低。(3)德州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非體育專業人員所占比例較大,缺乏系統的教學、訓練及科學的體育教學方法及能力。2、建議。(1)建議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有計劃地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穩步發展的原則。鼓勵體育教師以及各類教練員參與到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中來。(2)完善組織管理制度。政府主管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組織管理,制定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政策法規,確定更為合理的培訓課程和時數及考核標準,并督促培訓和考核的嚴格落實。(3)科學劃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類別。針對培訓目標,進行分類指導,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們對健身指導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戴儉慧,馮贛梅.《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的頒布與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05.4-5.
[2]武笑玲等.城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9.1184-1187.
[3]莊永達.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問題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06.10-11.
[4]張學綱.對北京市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調查與對策的研究[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01.58-59.
[5]賈春佳,于言利.淺談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03.14-15.
[6]何亞輝,朱磊,戴儉慧.華東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03.5-7.
作者:孫文杰 張猛 李素霞 單位:德州學院體育學
- 上一篇:公共體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探討